时间:2024-04-25
文/马绍祥,商水县东城办事处
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转型发展时期,已经逐步进入到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我国城镇化进程受政府强势调控影响,显现出与其他国家迥异的特点,并且作为后发国家,同时经历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所以各种问题高度集中,发展历程将会更加复杂。因此本文对快速城镇化发展下的城镇规划问题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善策略。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都面临发展瓶颈问题,例如日韩和拉美国家都是二战后经济起飞国家,目前的城镇化率都超过了80%,但它们的经济状况却迥异。日韩在快速城镇化时期,适时发展了乡村经济,使乡村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耦合,并成功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达到城乡协调发展的目标。反观拉美国家,仍然处于城乡二元落差体系之中,贫富两极分化极为严重,一方面是农村土地经过大量兼并已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是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城市,却因无法适应城市生活而大量涌入贫民窟。当前,我国也面临拉美国家类似的风险,城镇发展为农民进城务工创造了条件,但城镇不将他们看作市民,无法享受市民可以享受的社会福利、养老保险待遇,城镇发展的背后是农村的衰败,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1:1.0,有些地区达到了4.5:1.0,可见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快速城镇化进程。出口和投资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再加上劳动力成本上涨,出口下降,经济增长遇到诸多困难。因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高投入和行政干预的刺激,投资效率低且风险增加,例如2008年中央投入四万亿,加上地方政府的投资,总额超过50万亿,虽然维持了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但难以为继。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较慢,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导致消费乏力,内需不足。我国出口贸易下滑除了全球经济低迷原因以外,与我国过分依赖劳动密集型产品有很大关系,随着人口红利优势不再,竞争力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前面分析不难看出,经济集中于大城市,而广大农村贫弱,无法撑起国家的整个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中小城镇才是出路,县域正是搭在大中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承接中小城镇的理想层级,因此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并将其作为新的增长极,建立“大中城市-县城-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格局,通过县城和小城镇吸纳乡村区域的城镇化人口,既可缓解大中城市空间资源紧张的难题,也使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有了依托,为新型城镇化落实“人的城镇化”提供了有效路径,成为激发增长潜能、实现城镇化转型的有力支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