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文/单昕蓓,山东中医药大学
试述基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
文/单昕蓓,山东中医药大学
深深植根于民族沃土之中的中华文明,见证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绵延传承至今,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构成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作为民族发展的根基,缔造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却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开始被国人渐行渐远,更有甚者直接崇洋媚外。中国优秀文化,历经传承与创新已然成为我们治国理政、道德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灵魂,而坚持文化自信也已成为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水之源木之本。
民族优秀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自信
绵延数千年历史长河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令人荡气回肠,不仅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而且也引发了世界共鸣。
绵延不断的中国传统文化早已深深植根于炎黄子孙的脑海中,并对世代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独特的哲学思想、丰富的史书典籍、惊人的四大发明、沉淀的文学成就、特有的语言文字……无不彰显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成就了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又成为了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同时也积淀着我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发精神和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的处事态度等,成为了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依托孔子“和”的理念,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团结和睦的多民族国家。“和而不同”的东方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
中国革命与建设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以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不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固化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而且延续了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成为了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总书记曾指出“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就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为我们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智库,也为我们道德建设提供了思想支撑,“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在其传承与发展中所形成的诸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由义为荣,背义为辱”的义利观;“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的治国理政之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好学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明志之道;“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急”的修身之道;“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厚仁之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持节观等,无不昭示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不屈不挠、生生不息。
在当今世界文明之林,中华文化占据着越来越重要位置,对世界各国家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遍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倡导的就是儒家思想和学说,“礼义仁智信”不仅适用于中国,而且也得到处于信息时代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历经艰难险阻,使中国元素融入世界,中国红不但为世界村添了彩,也将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融合在了一起。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00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与会,“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理念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碰撞出的火花,充分印证了***所说的“文明在开放中发展,民族在融合中共存”的大同思想。由此可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脱胎于优秀传统思想的治国理政新思想、新战略俨然成为了中国联系世界、中国领跑世界、中国贡献世界的桥梁与纽带。
中国人的聪明智慧和文明程度本身受益于从小接受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而当今中华民族及造就的璀璨的人类文明同样令世人折服。“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要从2500年前孔夫子那里去寻找智慧”,足见儒家思想对全世界的深远影响。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80多个国家建立了250多所孔子学院和近60个孔子学堂,借以学习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价值观念、拼搏进取等思想依然备受关注和借鉴。我们应该也应该完全有理由、有信心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继承与创新中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正如***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基,文化自信的前提是获得民族文化认同。当今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如何面对不良文化思潮的冲击,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守民族文化自信则至关重要。当前,我们正全力以赴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高举“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旗帜,践行文化自信,就是要发挥好对弘扬中华文化的传承作用,提高文化软实力。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弘扬传统文化、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坚守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提高文化、汇聚民族力量,有利于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软保护、构筑软环境,为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3.1 取其精华,树立文化自信
任何文化都有其精华、糟粕的一面,中华传统文化亦如此。如:儒家“仁义礼智信”思想应该说是对中华民族道德观的高度概括,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精神滋养。再如: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民族节日等,能引导教育人们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尊重历史和自然等。诚然,中华文化传承至今,仍有旧传统、旧理念等封建思想。比如现如今仍尚存的“重男轻女”、“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思想仍干扰着人们的就业观念和人生价值取向;沿用至今的等级思想打破了人人平等;中庸之道,也致使部分青年容易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等。这些消极庸俗的思想至今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均应视为糟粕予以去除或抵制,不能成为影响个人发展的绊脚石,也不能成为社会前进的拦路虎,传承优秀文化、去除腐朽思想,与时俱进方能为树立文化自信奠定思想基础。
2.3.2 落实践行,培育文化自信
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我们的祖先祖祖辈辈凭借智慧,通过勤劳和努力,在漫长岁月中积淀经验和教训,逐步形成并完善了一套完备的文化体系,滋养着一代代后人生生不息。诚然,坚持以实践为支撑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同样为坚持文化自信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伟大的民族创造了伟大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召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创造的井冈山、长征、延安、西柏坡精神,到两弹一星,再到航空航天、北京奥运、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被赋予了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精神财富,无不是在伟大的实践中再生、再造,凝聚、升华,创造和发展出的时代新文化。时代与传承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定能为坚持文化自信创造奇迹。
2.3.3 创新发展,提高文化自信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与进步的不竭动力。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创新是实现文化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根本途径,是文化永葆生机的动力源泉。一切优秀传统文化,也同样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并赋予文化新的内涵与活力。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将传承、创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己任,成为了弘扬传承优秀文化的带头人。
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文化的传承者,激发和鼓励全体人民投入到创新实践中,让创新思维得以不断涌现,创造活力得以充分迸发,以此推动文化改革创新,解放、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文化新繁荣。
传承是根基,创新是源泉,文化创新不能忘本。中国文化强国建设之路离不开先进文化生产力与传统文化的融合,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在传承、发展、创新中寻求文化强国建设之路。
文化自信一定程度上源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纵观人类历史,每次文明的广泛传播,每个文化深远影响,必定伴随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经济上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得到了快速提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以大国的身份登上了世界舞台。但也如***所指:中国虽然有强大的文化根基和强劲的文化发展势头,但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还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要的支撑作用,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自信在得到自己认可得同时,还需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当下,在顺应全球一体化发展态势中,中国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优秀思想,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在与其他文化交流过程中,汲取营养、取长补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软实力发展,助推文化更好的走出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于涵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成为全民族的思想自觉,将弘扬发展传统文化为己任,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弘扬传统优秀文化要对其丰富思想成果予以分类和梳理,对需构建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体系,开展合理设计与安排,加大在全社会对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特别是应对青少年进行宣传和引领,促使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中国梦实现进程中,发挥应有作用。
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充分发挥其以文化人作用,在提高全民族政治思想素质的同时,构建起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食粮和动力源泉。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创新中华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思想,不但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重新燃起了全国各族人民传承优秀文化的激情。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为中华民族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会引领我们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石,创新民族文化,是坚持文化自信的使命。
[1]高长武.我们应有怎样的文化自信[J].党建,2016.
[2]张继梅.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独特作用的定位思考.[J].前沿,2012.
[3]杨瑞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
[4]李敏.文化自信与***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论述.[J].黑龙江史志,2015.
[5]黄启红.论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三个维度”.[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
[6]《***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