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刘 迪
“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固然高迈,但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障碍。
鸠山就任首相后,其外交的重要支柱是建设“东亚共同体”。他在日本《Voice》月刊2009年9月号中提出,要以欧盟为模式,建立一个包括经济、安保、环境乃至共同货币的共同体,呼吁为此“必须持续努力,建立稳定的经济合作与安全保障框架”。
应该说,这个构想给沉闷的日本外交平添了不少生气。我们知道,此前自民党因为外交政策中对美对欧倾斜,所以在外交政策方面,并不把东亚共同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在这点上,民主党的确比自民党迈出了一大步。但另一个方面,不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鸠山的“东亚共同体”构想过于粗糙,未能提供给我们更多细节。
其实,对民主党来说,这个构想还仅处于宣传阶段,很多内容都尚未敲定,如“共同体”成员构成、如何克服目前各种意见差异、如何排解外部压力、如何调整国内利害冲突等等,民主党政权在国内并未取得统一意见,也未能获得舆论支持。
我们知道,关于“东亚共同体”,中、韩两国都倾向东盟与中日韩的“10加3”模式。但是民主党政府除东盟十国、中日韩三国外,坚持要将澳大利亚、新西兰与印度等国拉进来,日前日本外相冈田已明确表达了这一观点。
明眼人都知道,不论在地理还是文化方面,这个区域的规定都太大、太广。有日本学者也指出,因为价值体系存在差异,假如“东亚共同体”中加入上述三国,这个框架就显得不伦不类。
目前,关于东亚地域化,“10加3”的模式比较成熟。从条件看,这十三个国家拥有20亿以上人口、GDP总额达11.1617万亿美元,人均GDP也有5375美元。另外,这十三个国家,彼此历史上接触较多,宗教、文化、人员等方面的往来也较频繁。
尽管东亚共同体具有很大的诱惑性,但在构筑这个理想大厦时,东亚人面临比其他地域更多的难题。第一个障碍是美国反对,其次是日本国内舆论的阻力。
美国既不赞成亚洲搞共同体,也不赞成亚洲搞共同货币。我们知道,1990年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提出建立包括东盟、印度支那三国及中日韩在内的东亚经济集团(EAEG)主张,但因美国反对,以及受美国压力的日本退出导致这个构想流产。
日本国内也存在强大的反对声。一部分人从经济角度上认为日本获利不大;更重要的是,很多人认为,这个构想可能成为中国主导的组织,因此持消极态度。
据日本经济研究中心测算,假如东盟加中日韩建成FTA,所有成员国GDP都能提高,其中发展中国家受益较大,而日本GDP仅能增加1%。不过,日本前驻联合国大使谷口诚在《东亚共同体》中指出,鉴于日本老龄化迅速到来,“共同体”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刺激日本经济活力。
应该说,在构筑东亚共同体方面,日本曾经具有十分有利的地位,但是今天,它已丧失很多优势。例如在经济总量方面,日本已经不占优势;而在技术、产品质量方面,中日之间的差距也在缩小。从中日经济发展速度、货币升值等因素来看,估计10年后中国的GDP可能会是日本的3倍。有研究者指出,中日经济实力的差距,将影响日本在亚洲的发言权。
其实,中国为避免日本的担心,一直主张在东亚共同体建设中,东盟应发挥主导作用。
而在现实中,东亚合作各国还处于各搞一套的状态。例如中国已经与东盟十国领导人共同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对此,本对FTA并不热心的日本突然热络起来。2002年,日本提议签署《日本与东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并在同年9月举行的东盟日本经济阁僚会议中达成协议,决定在2012年签订上述协议。此外,2002年日本与新加坡签订FTA协定。结果,亚洲出现了中国、日本、韩国分别与东盟签订FTA的动向。
目前,中国与东盟在东亚经济地域化方面已经领先。2002年之后,中国与东盟分别签订了《货物贸易协定》、《服务贸易协定》、《投资协定》等。2009年8月签订的投资协定规定,双方互相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待遇。到2010年,一个拥有19亿人口、6万亿美元GDP、4.5万亿美元贸易量的自由贸易区将会诞生,这将给东亚经济贸易发展注入巨大活力。
“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固然高迈,但现实中还存在很多障碍。因此,路还得一步一步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