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

时间:2024-04-25

纪静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在场感”运用浸染式、体验性和故事化的方式,通过内容载体、环境载体、平台载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思想”“理论”于无声处,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品格情怀。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悠久灿烂。从古至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是我们汲取养分和智慧的源泉,是我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石和根本。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腾飞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特别是十九大以来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中国,而一些西方国家不断向我国输入和渗透其价值观,不断影响和冲击着我国青年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对自我文化不自信、不认同的现象。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1]在《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也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下融入教育各环节的重要性。[2]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开展、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融入状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重视程度不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势所趋,但高校以专业为核心开展课程教育中大多难以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统性教育。同时,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导致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就业和技能的培养,在学生思想和文化教育方面有所失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隐性的、漫长的过程,这和当今社会“短平快”、追求及时效果的社会风气存在差异,这也导致高校传统文化相关课程被边缘和弱化。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西方价值观的强烈冲击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政治多极化和文化多元化风起云涌,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面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文化殖民主义的冲击,只有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避免一些西方国家试图用文化输出的方式颠覆中国,才能重拾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遭受网络文化的疯狂渗透

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着不小的影响。大学生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各类次文化、亚文化在网络世界中肆意传播,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中部分次文化、亚文化为“博眼球”、“引流量”解构和扭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因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用文化的力量来感染人、教育人,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3]。

二、“浸入式”概念的提出及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1、“浸入式”教学的定义

浸入式起源于浸入式教学,是用第二语言教学的教育模式。“浸入式”常用来教学语言,兴起于加拿大,之后该教学模式在欧美迅速传播,近几年在我国也有快速的发展。浸入式学习将学生“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不仅教学这一语言,还教授部分学科课程。浸入式教学使第二语言既是学习本体又是学习工具,它使得外语教学从传统的、孤立的单向传输转变为语言与学科互相促进的多元融合。

2、“浸入式”教学的广泛应用

浸入式教学除了应用于第二语言的学习外,还充分应用于IT培训、职业培训、话剧和展览等教学和体验之中。“浸入式”教学法是知行合一、学做统一的具体运用。浸入式的核心要义在于深入水里尝试,才能真正学会游泳。浸入式通过“在场感”运用浸染式、体验性和故事化的方式,让教学体验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教学的成效,让学生在浸入的氛围中春风化雨般吸收和掌握教学的内容。

3、“浸入式”教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浸入式”教学借助环境和内容的影响,通过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化学习从有形到无形。除语言外,环境对思想道德水平的形成和发展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虽已基本形成,具备了一定的是非辨别和判断能力,但大学生群体思想活跃、开放,容易接受新兴事物,标榜个性,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关系到“智、情、行、意”。在思想形成和发展中,引入“浸入式”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情景和环境的渲染浸润,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藏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精髓,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情感感召力,道德影响力和文化生命力,其中的精神内涵、道德追求、价值取向是思政育人工作的宝贵财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深入人心、春风化雨般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丰富的精神家园。因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浸入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其中,浸入式融入的载体具体有以下几个。

1、“浸入式”融入的内容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内容上进行浸入式的融入。首先,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载体上开展浸入式的研究。一方面,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政策支持、师资配备、资金投入上有所保障。同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学校历史、学校文化、学科发展、科技创新等内容,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于学校文化,浸入式融入学校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各专业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浸入式融入教育过程。

其次,要在大学生思想发展的变化上做研究。大学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的主体,更是文化代代延续的中坚力量,要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大力研究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找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关联点和融合点。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各个阶段,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整合到教育的不同环节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迸发新的生命力,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建立丰富的精神世界。

2、“浸入式”融入的环境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大力营造具有深厚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环境和教育氛围,通过身临其境的“在场感”,化教育从有形到无形。首先,加强顶层设计,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教育氛围。高校要不断平衡文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在人文学科的支持和重视,积极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的繁荣。其次,要充分发挥各部门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的育人合力。通过党政各个部门协作统筹,形成各司其职又和谐统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细、落小、落实,浸入式融入高校育人工作的各个方面,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生态氛围,营造文化育人的和谐环境,让传统文化润物无声般浸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最后,在校园基础建设上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体场景,营造校园人文育人实景。具化的人文环境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情愫和人文情怀,用实景的环境之美让学生浸入式感受人文气息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润物无声般让学生产生对传统文化的共鸣,接受心灵的洗礼。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场感”的营造,让学生净化心灵、涵养情操、高尚灵魂、树立梦想。

3、“浸入式”融入的平台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拓展浸入式融入的平台载体,利用第一、第二课堂平台和网络平台,使学生通过浸染式、体验性和故事化的方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浸入式融入最重要的载体就是第一课堂这一平台,作为接受知识和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充分利用第一课堂,达到育人的目的和效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不断在课程建设上完善,实现系统化、持续性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同时,要充分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历史感、更具时代感,让其在新时代背景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应仅仅存在于单独的几门文化类课程中,更要不断浸入式融入广大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充分挖掘出不同专业课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与专业课程融合的同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道路中的传道者、解惑人,需要不断提升个人专业能力,同时也要认同和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养。这样才能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引导青年学生精神成长,引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其次,通过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生活动,浸入式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之中用朋辈力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要加大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艺术类社团的指导和支持,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活动程序、引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向传播,从而发挥其育人功能。第二,要通过顶层设计、集中部署,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以文化类讲座、文化类作品展演、文艺表演等形式,覆盖广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用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校园生活,从而润物无声般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堅定爱国情怀和高雅人生志趣。第三,通过引导学生加强对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阅读,在学习和交流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人文情怀,用中国智慧浸入式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功能。

再次,要充分关注当前新形势、新技术,重点在青年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内容上下功夫。当代大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无论生活、学习、娱乐,青年学生都离不开网络。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网络生活圈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依托网络平台,如水般包围大学生,浸入式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在网络平台传播优秀作品,用文化无形的力量感召其精神世界,熏陶其心灵,影响其价值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有的魅力会潜移默化影响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最终内化成个人的修为和习惯。利用易班、大学生在线等网络阵地,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通过系列线上课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发挥育人的作用。同时,主动融入大学生喜爱的网络平台和媒介,如微博、抖音、哔哩哔哩网等等,推送和发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网络作品。并充分利用大学生的话语体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动,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浸入式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之中,营造健康、具有教育功能的网络氛围,从而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开展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3]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Z].2017-1-25.

[4] 季卫兵,刘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浸润式”教学及其呈现[J].中国高等教育,2017(11)25~28.

【作者简介】

纪 静(1989—)女,汉族,山西大同人,东华大学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