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摘 要】 本文论述了职业素养对于高职院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分析了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职业素养教育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构建订单式的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中;正确处理好职业素养教育与外宣翻译教学的内在关系。
【关键词】 职业素养;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对外宣传是国家对外塑造国家形象以及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提升国家国际社会话语权的重要途径,由此外宣翻译及其专业人才培养逐渐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从高等教育外宣翻译人才培育的研究和实践角度来看,职业素养已经成为高校外宣翻译人才素质教育极为关键和极为紧缺的重要方面。它不仅关系着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着学校外宣翻译专业发展以及国家外宣翻译的水平。由此,从职业素养角度探讨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育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职业素养对于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意义
1、职业素养的高职教育本质的回归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程度逐渐提高,对于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高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高职院校规模化扩招到强调内涵式发展,从职业教育注重职业能力的发展到职业素养教育的转变,是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转型升级”,这对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时代潮流趋势以及提高高职育人水平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价值。高校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同样也需要以“授之以渔”为根本,才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2、秦皇岛国际旅游城实现的人才要求
职业素养视域下提高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水平关系着秦皇岛建设国际旅游城对外宣传的水平,是秦皇岛国际旅游城市定位及其规划实现的重要人才基础。从当前秦皇岛乃至整个河北省外宣翻译的发展现状来看,整体的人才缺口较大,并且高素养的外宣翻译人才少之又少。从当前全国高校外宣翻译人才的育人模式来看,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教学实践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大原因来自于人才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与忽略。
二、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职业素养缺失
当前,随着职业素养教育“时代呼声”以及国家对于职业素养教育的政策引导,高职院校对于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在认识和重要性上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共识,职业素养教育的多方面研究与实践也逐渐增多。这种形势对于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好事。但是总体来说,意识的共识并不能取代教学实践,特别是我国职业素养实践起步较晚这个事实,由此教学改革是向好的,同样也是艰难的。“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的片面性依然是制约人才培养乃至人才就业的重要因素,职业教育实践行为的技术化、工具化思维依然是制约职业素养教育发展的重要难题。
2、职业素养教育教学亟待进一步改革
职业素养教育虽然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尚未深入人心,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职业素养教育实践热潮中,很多实践就走入了职业素养教育的误区。比如职业素养教育课程的有效性问题,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应该体现出对于未来实际工作环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体现学生素养培养的全面性,而不能只重视专业能力的必修课教学,忽视诸如职业道德、跨文化交际、翻译文学等方面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不能够局限在传统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而应该突出教学的灵活性以及教学方法与学生职业素养能力提高的匹配性上,诸如任务探究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的社会实习以及情景模拟教学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应该突出“第二课堂”的功能定位和作用,提高学生联系生活、用社会教育资源拓展视野的作用发挥。由此,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3、教师队伍职业素养能力建设的不足
教师是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育的直接参与者和教学管理者。在当前大多数学生没有外宣翻译意识以及综合素养培养意识的现状下,高校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给教师的教学以及管理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包括专业教师以及辅导员在内的教师队伍需要提高对于外宣翻译以及职业素养教育的认知程度,需要不断获取新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三、职业素养视域下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优化策略
1、构建订单式的外宣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社会需求的导向性,以秦皇岛国际旅游城市的城市发展定位为例,政府要主动发挥协调以及构建引导的能力,把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目标与秦皇岛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相关人才培育标准进行对接,把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定位在高校、政府、企业(社会)三大参与者的合力共建上。比如要求外宣翻译需要具备旅游管理的认知能力,定向的在课程设置上设置相应的选修专业课程。与此同时,突出对于学生个人权益的保障,突出对有意向学生的定向专业能力培养。
2、把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高校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中
第一,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构建。当代职业素养教育的突出价值体现在提高学生对于未来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以及终身学习的理念,突出职业道德以及职业责任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由此,重点针对这些紧缺的价值和能力进行相应的课程调整,并把职业素养教育的目标融入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去。
第二,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针对外宣翻译人才培养对于专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对于文化、异域思维的认知和能力培养的缺失,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树立正确的翻译理念,加强学生对于外宣翻译严肃性、重要性的认知程度。在课程设置上应该从注重纯粹的语言翻译技巧教学到跨文化因素的翻译教学,在教学方法上能够把课堂还给学生,适时的运用启发性、探究任务式以及与外宣翻译工作实際一致的教学情景模拟等的教学方法运用,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提高学生在知识学习、翻译应用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主动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教学素材选取的平衡性,突出实用性,突出多元性。
第三,正确处理好职业素养教育与外宣翻译教学的内在关系。寻找两者的结合点,比如职业素养教育对于职业责任意识的培养,而外宣翻译本身就是关乎国家形象的跨文化交际行为,通过在共同点的深度挖掘,提高教学的融合性,从而达到两者相辅相程,不可替代以及互为统一的内在关系达成。
【参考文献】
[1] 马晖,叶建生.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价值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6)45-47.
[2] 刘克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多维分析:长度、宽度和深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1)22-27.
[3] 王建君,王艳玲.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外宣翻译人才培养研究[J].企业导报,2016(01)145-146.
[4] 赵娇娇.高校外宣翻译教学模式改革策略研究[J].科技信息,2013(24)155-156.
【作者简介】
罗海燕(1982—)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英语翻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