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张宏伟?陈庆义?孙烨彤 王新悦?李元萍?王彩霞?刘晶茹
【摘 要】 实验教学,是通过实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发现和验证的教学方法。在大学里,水力学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高校大学生水力实验创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该从水力学实验创新项目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结合;合理设置水力学实验创新课程和实践场地;增设创新和心理辅导课程几方面来进行改善和完善。
【关键词】 水力学实验;高校教育;创新
大学生水力学实验创新是学习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对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1]
一、高校大学生水力实验创新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1、水力学实验创新项目脱离扎实的基础
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创业项目的选题,往往以指导老师为主导,其中绝大多数就是老师的研究课题。这些项目通常是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对参与人的基础要求极高。而参与此活动的大多数本科生,并没有经过研究生系统教育,对课题的认知度不高,导致态度消极、兴趣减退,造成项目失败。所以选题考虑知识前沿的同时也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力,既能开拓参与学生的视野、也能够关照到学生的基础。这样才能使水力学实验达到创新训练,培养高素质的社会应用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
2、水力学实验创新项目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水力学实验创新项目需要长期的培养熏陶。目前,水力学实验创新教育课程极其不足。[2]创新教育往往没有纳入到主流课、而创新型水力学实验教师队伍更为匮乏,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在水力学实际教学实践中,仅仅做到了有别于灌输式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操作轻对学生的启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学生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更不能以简洁的要点将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单靠以讲座后专业老师临时对参与项目的学生进行指导,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不会培养出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水力学人才。
3、缺乏将水力学实验创新理论进行实践的场地
书本知识往往是前人知识和经验的总结。随着时代的发展,其适用条件发生了改变,知识也会过时,尽信书不如无书。而水力学实验教学,往往通过学生的实践,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有效将对水力学知识的认知短板进行补充。目前,高校水力学实验教学中,大多数都配有专业的实验器材和实验场地,但这些只是对固有模式的验证,却对学生在创新活动迸发的新的想法无法进行验证,从而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拓展,没有形成从书本知识到实践,又将实践反证于书本知识的良序循环。某些在水力学实验创新中出现的好的项目无法真正应用到社会中,造成人力、财力的空耗。
4、欠缺水力学实验创新实践中的心理辅导课程
以本项目《多功能水力学实验水槽教学器材之中连管研制》为例,参与的学生之间,难免因为观点、方法的不同,而产生矛盾,不良情绪得不到疏解。对其在项目以后的配合进展中造成很大的影响。还有的同学在实践创新活动中,面对突然出现的问题,有胆怯心理,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斗志。
二、高校水力学实验创新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1、水力学实验创新项目要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结合
本项目的选题主要就是考虑到各高校水力学实验室水槽器材大多数是采用浙大毛根海先生1999年的设计。由于受到当时条件的局限性,某些设计存在不易维护,从而造成测量数据不够精准。为了应对新的教学需求,要研究与之配套的快捷修缮构件,而改善实验数据测量的精确性,对部件优化改造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工作。学生平时上课所接触的仪器经常遇到毛病,学生自身对其修缮的愿望很强烈,同时参与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水力学实验课的动手实践,对实验仪器部件以及理论基础知识都能够较为详实的掌握。学生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会投入较大的热情,对项目的难点和创新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从而为解决实验管与测压管接口处维护困难、密封性差和测量数据不精确的问题打下很好的基础。
2、合理设置水力学实验创新课程和实践场地
水力学实验创新课程是水力学创新的思想源泉,而实践场地则是使其理论知识得以实践孵化的基地。把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应该尽快尽多地融入到水力学实验课程体系中去。增加相应投入,合理地做好工程案例和实践心得以及安课本和实践之间的衔接工作。可以通过投建水力学实验创新基地,使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实践,从而将课本所学到的知识,得到更好的孵化,懂得知识来源于实际,服务于实际。一切创新活动都应该服务于实际的真实需求。
3、增设创新和心理辅导课程
高校目前大多数还是以固式的水力学实验为主,在课程设置方面,较少涉及创新或心理辅导课程。在本次创新项目活动中,作为指导老师,笔者发现,在进行创新活动遇到问题后,大多数参与的学生,对于创新概念很模糊,一方面是由于没有将课本知识和实际工程进行统一的意识,另外一方面也是高校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的课程,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造成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很茫然的局面。应该在教授传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实践经验,并邀请有工程经验的工程师,多多走进校园,走进讲堂。只有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践,才能迸发出创新。另外,还发现参与创新活动的学生,不单单是需要专业课知识的储备,更多的是需要心理上进行疏导。指导教师要有充分耐心去理解、包容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且还要甘当人梯,使学生能够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更便捷的获得有用的知识,少走弯路错路。
三、结束语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3]激疑、质疑、解疑、创新是创新活动的基本要素,[4] 问题意识是尝试的首先条件。尤其面对目前的严峻就业形势,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往往会选择自主创业,他们是否具备创新能力?能否在未来的自主创业活动中做到创新?这是自主创业获得成功的前提。这就要求高校教育者必须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加快高校教育和社会资源的融合,同时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改变教育观念,变革教学方法,努力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的构建好内外环境,最终促进学生知识及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尚群, 刘强.创业教育:价值功能与时代意义[J].教育评论,2008(01).
[2] 孙岩 高校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教育问题和对策[J].高校管理,2016.11.
[3] 邓秀华.创新创业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融合途径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14.140-141.
[4] 韩江水,陈春林,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理论导刊[J].2009.06.
【作者简介】
张宏伟,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力学教学及数值模拟研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