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新时代政治观

时间:2024-04-25

【摘 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了许多理念,“新时代”正是其中之一。文章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总书记新时代政治观主要表现为“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政治主体观,“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发展观,“反腐倡廉”政治清廉观,“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政治稳定”政治生态观。

【关键词】 ***;新时代;政治观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提出了许多理念,“新时代”正是其中之一。***总书记新时代政治观主要表现在“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政治主体观,“全面深化改革”政治发展观,“反腐倡廉”的政治清廉观,“生态文明建设维护政治稳定”的政治生态观。

一、“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政治主体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初就始终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置于主体地位,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始终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1]强调了“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的重要性及其地位。

第一,“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对人民主体地位最新注解。中国共产党一直继承和延续马克思主义政治观。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立足于现实,运用唯物辩证法从共产主义、人类解放及全面自由发展三个维度去阐述其政治理念。党的十七大以后,从“以物为本、物重人轻”的观念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念的转换,着重强调了人的价值所在,立足于实践,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二,“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最新论断。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政策、社会治理四个方面去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第三,“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是解决官民关系的最新举措。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做主”。[2]“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注重开发和增进人民智慧,将法治和人民的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官民关系问题,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政治发展观

政治发展是一个国家在社会、经济、政治诸方面的变革和调整。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发展的基本形态和表现之一即为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量变方式。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政治改革的领导力量。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是对改革开放的二次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是***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对于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出台的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改革环境或者是对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3]

第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由***总书记将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到了一个全新阶段。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国家治理方式已经由“国家统治”到“国家管理”,再到“国家治理”,实现了阶梯式的跨越和发展。透过“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政治的发展,使中国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政治发展之路。

第三“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政治发展难题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比如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所出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一些地区出现“塌方式”的政治腐败现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这些不和谐因素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全面深化改革”,重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改革既要“全面”又要“深化”,从源头根治政治发展中的不和谐现象。

三、“反腐倡廉”的政治清廉观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反腐败斗争。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4]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又将“反腐倡廉”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坚持零容忍地打击各种政治腐败,博得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信任。

第一,“反腐倡廉” 有助于制约权力膨胀。我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在党的执政过程中,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的权力无限膨胀,加上没有完备的监督制约体制,出现了“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的腐败行为。因此,必须要推行“反腐倡廉”工作的有效性、长期性、严肃性,实现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制约权力的无限膨胀。

第二,“反腐倡廉” 有利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反腐倡廉”可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形成优良的党风和廉洁高效的政风。随着“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在不断地学习中坚定自已的政治理想,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一种“不想腐”的党风。

第三,“反腐倡廉”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人民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历史期望,是国家与人民在情感和价值追求上的统一。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必须要“反腐倡廉”,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不断地净化党员干部和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权威,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生態文明建设维护政治稳定”的政治生态观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指人们以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其建设成为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富裕的文明社会。***总书记在讲话谈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5]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保护和改造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促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政治发展的稳定。endprint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稳定国家的经济秩序。国家是否稳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提高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稳定国家的经济秩序。***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和发展生产力的论断更加印证了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生态环境,就是要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稳定国家的经济秩序。

第二,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稳定国家的政治秩序。生态文明建设为国家的政治秩序的稳定注入了与时俱进的新时代内涵。改革开放以前,人民还处于以“填饱肚子”为目标的生活水平,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渴望拥有一个“无雾霾、绿色”的居住环境。长期以来,为了快速发展经济,我国采用的粗放式生产方式严重地破坏了生态资源环境,甚至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尽管“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6]这种不满的情绪一旦激发会严重威胁到国家的政治秩序的稳定。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行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增加人民对党的执政能力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维护国际政治秩序。一个良好的国际秩序的建立,需要的是国与国能否在一个竞争相对公平、生态相对和谐的环境中去谋求和平与发展。中国只有坚持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保产业的优化升级,加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创新力度,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在国际领域的广泛运行,努力塑造我国的绿色大国形象。同时,中国还应积极地地承担全球环境治理的责任和义务,努力构建一个公平、和谐、优越和平发展环境,维护国际政治秩序。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7.

[2]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 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 ***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 習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张思矛,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生.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