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时间:2024-04-25

【摘 要】 作者概述了喀什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对当地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性,分析了喀什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提出改进的对策: 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加强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和空间,推动劳动力转移渠道多样化;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引导和监督本地企业用工的规范化、法制化和人性化。

【关键词】 喀什;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喀什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2003年开始至今,走过很多弯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该项工作在推动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呈现出重大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推动喀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

1、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实现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喀什工业起步非常晚,城镇化水平不高,经济发展严重落后于内地及北疆一些地区,因此,喀什本地工业对喀什农村存在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吸收能力有限,加之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计划生育政策,农村劳动力增长较快。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对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制约性的影响很大。

2、拓展农民的视野,更新观念,培养新型农民的一个重要方式

农民是农村发展建设的主体,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受教育程度低,造成喀什的农民观念保守、信息封闭。加之个别一些别有用心之徒对政府组织的劳动力转移工作进行了歪曲、不实地诽谤,导致一些农民对外出务工有看法。实践证明,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使农民走出自己的家乡,看看外部的世界,切实感受现代生活的变迁,体会到通过走向市场、走向城市能够切实改变原有的生活状况。

3、促进民族之间的交流和理解的一个有效形式

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戎在《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工走向沿海城市——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中已经敏锐地看到: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内地和喀什的群众可以加深了解,从而互相理解与尊重彼此的生活方式、文化与宗教的差异。

二、喀什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基本情况

喀什地区从2003年起率先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确定为发展劳务经济予以优先发展。

1、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大幅增加,行业、地域分布广泛

喀什地区的劳务输工作从 2003 年开始大力推进,目前喀什地区的劳务输出的人数、人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地域不断拓宽,通过各种渠道在天津、浙江、湖南、山东、广东、上海这些内地发达省市均成功开展了劳务输出工作。所从事的行业也逐渐呈现多样化,从最初的简单协同性的农业劳动领域逐步进入到制作成衣、纺织类、电子轻工业等轻工业领域。

2、政府主导推动转移、劳务经纪人组织转移与农民自主转移相结合

喀什地区各级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起主导作用。各县市政府为推动本县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灵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比如在乡镇开展抗震安居房建设时,在扶贫物资发放时,在扶贫项目的确定上,给予外出务工少数民族农民优先考虑和重点倾斜,以加大政府对少数民族农民外出务工的鼓励力度。

同时,还存在由本地劳务经纪人及已在内地有丰富务工经验的亲朋好友带领下,自发的进行劳务输出的情况。这种模式是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亮点,对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3、喀什地区劳动力转移由短期性向长期性转变

短期性是喀什地区劳务输出的一个明显特征。绝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兼业型的劳务输出。当然,近些年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一些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有了稳定的就业,逐步脱离了农业生产而成为专业型的外出务工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开始慢慢呈现出从短期性外出务工向长期性外出务工过度的特征。

4、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人员的返乡率较高

当前,本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内地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逐步开展。但也出现了外出务工后返乡率较高的特点。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少数民族农民都未在务工的城市定居,主要原因恐怕在于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差异等因素导致喀什外出务工人员对内地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适应。

三、喀什地区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

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推力和拉力不强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和速度取决于农业内外部经济发展环境。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农业基础相当薄弱,城镇发展起步晚,数量少,非农产业层次低,工业发展水平尚在初期,服务业发展正在起步阶段,所以,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不能形成强大的拉力。

2、交通不便,市场狭窄

本地区深居内陆,虽然具有五口通八国的地理优势,但是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通道、交通通道桐乡条件和能力很差,区内乡村公路通车能力低,造成交通不便,商品流通不足,生产资料调运困难,运输成本高,虽有优势产品,但难以扩大规模,因此,限制了劳动力的转移。

3、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

本地区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整体偏低主要表现在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低。很多企业的用工标准已经很低,只要能够听懂汉语,能够和企业主进行正常沟通即可,但是,依然有很多务工人员达不到用工要求。加上就业观念转变慢,法律意识淡薄,自我约束力差等现象的存在,导致企业没有固定工人,影响企业对职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劳动力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4、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渠道较单一

如前文所述,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三种模式,而政府组织转移又为主要形式。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政府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式应当慢慢退出市场。劳务经纪人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短期内对推动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尚存在劳务经纪人素质不高,流动性较大,对市场风险的掌控能力不强等现状,导致这种模式发展后劲不足。

5、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中介机构欠规范

本地区农村人才市场发育缓慢,相关人员人才短缺,业务能力不强,办公等基础设施较差,以及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造成的农村人才市场无法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基本信息进行全面的掌握,亦无法通过安全有效的渠道及时获取外地用工需求信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用工信息、进行就业指导、咨询、档案寄存管理等服务。

6、由于本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造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的稳定性差

从企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来看还有诸多原因,如薪酬待遇不合理、沟通能力存在问题、权益保障不到位、企业用工季节性强,用工管理不规范、企业招工渠道不畅等。

四、对喀什地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几点建议

根据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从喀什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今后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又好又开发展,特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

各县主要领导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视力度,对该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推进进度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农民对外出务工的意愿尚需各级政府做大量的宣传与示范工作来引导,所以各级领导仍需提高思想认识。

2、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力度

一方面,通过宣传教育以广播、电视、网络和集中宣讲、入户教育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务输出政策,在全地区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广大农民由“固守种地、温饱既安、小富即满”的小农意识逐渐转向市场经济意识,从而掀起“跳出土地谋发展、走出家门天地宽”的务工热潮。

另一方面,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务工农民的整体素质。落实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为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养、能够迅速学习和掌握新的工作方法核心技能的新型劳动者打下坚实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将农村的职业培训与促进劳务输出进行有效衔接,培训要有针对性,契合企业用工发展的基本要求。

3、加强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

提高喀什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降低企业管理难度,拓展外出务工的渠道。重点需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形成地、县、乡(镇)、村的劳动力供求信息网络,推动劳务输出的及时、有效性。二是对农村现存剩余劳动力按照年龄、性别、文化、技术特长和求职意向等几大类进行登记统计成册,为今后能及时并有计划的推动劳务输出提供数据依据;三是善于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对有效用工信息及时向社会公众公示。四是扶持、规范、引导建立高质量的劳务公司。

4、积极拓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推动劳动力转移渠道多样化

利用“一带一路”战略给喀什带来的大发展大建设的良好机遇,鼓励和培训更多的农民进入企业工作。积极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加快喀什地区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进程。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发挥政府资金撬动功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生产领域,大力发展现代化高效的高品质的农业和畜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就地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5、创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存在一些特殊性。需要针对现有输出模式存在的问题勇于创新,比如疏附县创新探索的“夫妻工”的模式,可以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尝试探索开展农户劳动力转移这一形式,探索形成赴内地务工人员长期务工的工作机制。

6、引导和监督本地企业用工的规范化、法制化和人性化

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工资制度,引导和监督企业大力改善劳动条件,努力培育企业文化,培养企业家队伍的同时导入促进就业的理念。劳动监察部门和劳务输出部门及农民所在的乡镇、社区应当帮助农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马戎.南疆维吾尔族农民工走向沿海城市——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07(05).

[2] 韩霞.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分析[J].新疆农业大学,2009(03).

[3] 李明.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新疆大学,2009(05).

[4] 张雅丽.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 李友根.中国西部劳动力转移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6] 周正宾.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关雪莲,中共喀什地委党校讲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