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刘冰?陈兴怡
【摘 要】 文章基于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找出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互联网培训再教育的相关因素,提出了改进建议。指出,培训费用、课程质量、培训平台、知识水平及硬件设备和意愿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互联网培训的五个重要因素。因此,要通过降低培训费用、提高课程质量及培训平台的知名度、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使用互联网技术及接受互联网培训意愿等措施,来推进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互联网培训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互联网培训;现状;影响因素;改进措施
一、引言
新生代农民,亦称“农二代”,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年龄在16岁以上、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1]它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与同龄的城市工人相比,“农二代”除劳动力之外几乎没有代际转移的资产,打工就业是维持其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2]而面对着产业结构优化以及进一步恶化的就业形势,新生代农民工为得到就业转型过程中待遇更好、更加令人满意的工作,实现由生存型就业向发展型就业的转化,[3]就需要参与技能教育的培训以积累自身人力资本。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新生代农民工对于時间节省、效率的要求,促进了互联网培训模式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目前,学界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面的研究更多关注于传统的培训方式。本文旨在运用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运用互联网培训方式获得技术再教育的现实情况的了解,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互联网培训的主要原因,得出相关结论,以提高互联网培训模式的应用范围,使其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山东省胶州市为调研地点,主要原因在于胶州市位于沿海较发达地区,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东、中、西部各个地区的新生代农民工涌入,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大群体,符合社会调查的样本特征。样本选取新生代农民工较为集中的九龙街道、胶东镇、营海街道、中云街道、北关街道五个地点,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在查阅相关文献并进行预调研的基础上,整理出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现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三个部分共计14个题项。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受访者的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第二部分为互联网时代接受互联网培训现状。该部分包括是否接受过互联网培训、接受次数、满意程度、认可度等内容,通过观察受访者对于此部分问题的回答,总结出目前互联网培训使用现状;第三部分为对互联网培训的认识,该部分包括受访者对互联网优点的认识、缺点的认识、限制因素的认识、培训过程中最重要因素的认识及期望五个方面的信息。
(2)问卷信度分析。根据Alpha值的判断标准,信度系数在0.7以上即表示可靠性较高,信度系数低于0.35则表示可靠性较低,介于两者之间则为中等可靠性。本文通过SPSS软件的数据分析,根据输出结果,问卷总体一致性的信度系数为0.708,高于0.7这一标准分界线,由此证明本份问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
详细向调查对象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在获得其同意后,要求按照指导语认真如实填写,问卷完成后当场回收。本次共发放问卷210份,回收问卷21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无效问卷1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5.23%。研究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基本信息分析
在200位新生代农民工受访者中,男性有102位,占到了总数的51%,女性有98位,占总数的49%;年龄特征方面,年龄在25岁以下以及26~35岁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数所占百分比最大,为89%,这也表明了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目前农民工群体的主体,同时也说明了本次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受教育程度方面,在200位受访新生代农民工中,受教育程度集中在初中及高中学历,两者总计所占比率为85%;受过高等学历教育的仅有 22 人,比率为11%,新生代农民工受正规教育程度主要呈现出橄榄型的发展态势。
2、互联网培训现状分析
由表1数据可知,在接受调查的200位新生代农民工中,有39%的受访者表示曾经接受过由政府、企业或其他相关部门提供的网上就业培训,而有培训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人数却占到了总样本的85%以上,这说明互联网培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在接受过互联网培训的人员中,仅有20%的新生代农民工受过10次以上的互联网培训课程,接受互联网培训力度较低;针对互联网培训的效果,表示满意的人数高达97.5%,互联网培训正凭借其自身的优势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新生代农民工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互联网培训能够为其工作产生积极作用,但却仅有14%的农民工表示比较了解甚至非常了解互联网培训项目及平台。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中对信息技术最感兴趣、对信息需求最为旺盛的群体,[4]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凭借掌握的教育知识及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强自身技能,而就目前的数据分析来说,运用互联网进行农民工培训这一模式仍处于发展的较初级阶段,其重要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3、影响因素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过程中互联网培训再教育具有极大的积极作用,但根据本次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互联网培训的民众参与程度、了解程度不高,导致互联网培训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而造成这种现状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培训费用、课程质量、培训平台、知识水平及硬件设备、意愿五个方面。
(1)培训费用。根据目前农民工互联网培训现实情况,网上培训主要由政府、企业或相关网络平台提供,这就决定了互联网培训课程中有些是政府或企业免费提供,而有些需要缴纳一定的培训费用才可使用。当互联网培训的课程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才可使用时,往往会降低农民工对它的需求量。据调查,胶州市20.4%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培训资金的多少是影响其是否接受培训的最重要的因素。
(2)课程质量。根据自身情况可选择的培训时间是互联网培训与传统的培训课程相比的一大优势,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不用担心因为培训时间和工作时间冲突而造成的工資降低。但不可避免的,接受互联网培训再教育需要农民工付出休息时间和加班收入作为代价,因此,新生代农民工会更加关注所接受培训的课程质量,课程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是否选择互联网培训。调查结果显示,50.7%的人认为课程质量是选择是否进行网上培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互联网培训课程的针对性、互动性、培训内容的真实可靠性等因素,都是制约农民工选择网上培训的重要方面,互联网课程的质量越高,就会吸引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运用这一模式,这也是今后互联网培训课程提供方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3)培训平台。在对新生代农民工关于选择互联网培训时认为的最重要的方面进行调查时发现,有4.6%的人认为培训平台的声誉形象是最重要的,这说明了网络课程培训平台作为互联网培训的主要提供方在影响使用者选择方面发挥着作用。因此,为进一步促进互联网培训再教育的涉及范围,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应加强对网上培训平台及相关课程的监督力度;同时,培训宣传作为互联网培训平台应做好的一部分内容,在民众认可度方面也具有重要影响。
(4)知识水平及硬件设备。
互联网培训的进行要求接受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具备相应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这使得新生代农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文化水平成为探究互联网培训再教育影响因素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一般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接受互联网培训的可能性越大。表2显示在200位受访者中,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和他们是否接受过互联网培训具有显著相关性。
更进一步,通过表3的回归分析可以看出受访者受教育程度与是否接受过互联网培训呈现出线性回归的特征,根据其系数为正,则表明受访者受教育程度对其接受互联网培训产生正向影响,即受访者学历越高,接受互联网培训的可能性越大。另外,除学历因素外,不可忽略的另一方面则是电脑、手机等互联网设备的影响,若没有电脑、手机等载体或所在地区网络信号差,则都不能进行互联网培训。
(5)意愿。除去客观因素外,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观因素,即是否从心理上接受互联网培训也对互联网培训再教育起着重要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意愿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自身年龄、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氛围、政府政策导向等。[5]
四、结论与建议
1、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互联网培训再教育现状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互联网培训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培训模式,其新生代农民工参与度不高;就曾经参与过互联网培训再教育的新生代农民工受访者来说,他们虽然接受过网上培训,但培训次数较少,互联网培训的利用程度不够;农民工接受培训后的满意度较高,互联网培训能够给用户带来较好的用户体验;就互联网培训的民众了解程度和认可程度来说,将近半数的新生代农民工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互联网培训的相关项目及机构平台,了解程度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培训费用、课程质量、培训平台、知识水平及硬件设备和意愿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接受互联网培训的五个重要因素,为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培训的积极作用,让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中获益,需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2、改进建议
首先,降低培训费用。政府作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主体之一,要加大对农民工就业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给予提供农民工培训的机构或参与培训的农民工一定的补贴,使培训费用降至农民工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其次,提高课程质量及培训平台的知名度。作为培训提供者的互联网培训再教育的机构及平台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软硬件设备,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向社会公众提供高品质课程,要加强宣传力度,吸引社会目光,建立品牌知名度。最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使用互联网技术及接受互联网培训意愿。是否掌握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是能否接受互联网培训再教育的前提条件,提供互联网培训课程的机构及企业等主体应向需要接受就业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一定的网络知识宣传及教育服务,以吸引更多的农民工使用互联网培训这一模式。
【注 释】
[1] 李建华,郭青.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分析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1.3.42-45.
[2] 刘洪银. 城镇“农二代”就业转型评价及实现路径[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17(5)80-86.
[3] 孟宪生,关凤利. 市民化视角下统筹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转型研究[J].管理现代化, 2011.6.44-46.
[4] 管雷.网络时代的新生代农民工:农民工的换代与转型[J]. 中国青年研究, 2011(1)31-35.
[5] 许纯蕖,林轩东,郭迪杰. 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现状及优化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34(21)23-25.
【作者简介】
刘 冰(1996-)女,山东青岛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