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作为西部民族地区,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受自然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以及观念的制约,长期以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滞后。面对新发展理念、全域旅游和“文旅+”发展机遇,黔西南州以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为突破点,加快推动“文旅+”多业融合,精准对接客源市场,实现了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黔西南州地处滇黔桂结合部,是贵州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境内少数民族占到总人口的42.47%。近年来,黔西南州以建设国际山地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立足自身优势,聚力突破发展瓶颈,不断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19年,黔西南州旅游接待人数达到6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9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5%。
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源分析
黔西南州拥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多彩历史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州。根据2016年贵州省旅游资源大普查结果,黔西南州3级以上旅游资源(单体)共有413个(新发现135个),其中3级旅游资源321个(新发现112个);4级旅游资源77个(新发现22个);5级旅游资源15个(新发现1个)。①此外,还有分布于贵州全省或苗族地区的5级旅游资源多处。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资源,为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绝美的喀斯特景观
黔西南州自然景观以喀斯特地容地貌为主,被誉为喀斯特的精华之旅。黔西南州共有国家A级景区34个,其中4A级以上景区10个;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各1个;有省级风景名胜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州府所在地兴义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一城四景”资源(即一个城市同时拥有万峰林、马岭河峡谷、贵州醇景区和万峰湖四景),被列为全國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万峰林在2011年由《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选美中国”评选活动中获得“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第三名。
(二)厚重的历史文化
黔西南州境内有省级以上自然遗产、重要人文景观40余处;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18处,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个,有馆藏文物23308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453件;有非物质文化遗产3000余项,其中布依八音、苗族芦笙棒舞、彝族舞蹈阿妹戚托等12项18处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苗族板凳舞等112项128处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名录;②有“兴义人”古文化遗址,万屯、交乐古墓群,贵州龙化石,夜郎文化遗址;有安龙招堤、明十八先生墓、兴义府试院、五省会馆、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等名胜古迹。
(三)珍贵的红色资源
黔西南州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活动地及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地。黔西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光辉岁月,留下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黔西南州在充分保护这些红色资源基础上,适度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经典景区,形成了一批国家、省、州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如望谟红七军黔桂边委卡法连队革命纪念馆、贞丰红军长征陈列馆、兴义威舍“红军村”、普安泥堡长征陈列馆、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安龙革命历史陈列馆、兴义冷洞村教育基地等。
(四)浓郁的民族风情
黔西南州内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2.47%,居住着布依、苗、彝、回等34个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源远流长,“三月三”“六月六”“八月八”等布依族、苗族民族节庆活动美轮美奂,精彩纷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八音坐唱”被称为“声音活化石”“天籁之音”,享誉海内外;彝族舞蹈“阿妹戚托”全程无音乐伴奏,曾参加意大利“世界民间文艺会演”被称为“东方踢踏舞”。
(五)宜人的康养之都
黔西南州地处北纬24°38′至26°11′,东经104°35′至106°32′,平均海拔1200米。在北纬25°这条线上的城市被誉为春城。2017年,黔西南州与昆明、临沧、普洱、玉溪一道,入选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的世界春城60佳排行榜。同其他春城相比,由于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低纬度以及海拔气候,黔西南州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17度,而且其全年空气指数优良天数为100%,是适宜人类居住与休闲度假的好地方。2019年超过一半的县市就分别入选了“避暑旅游十佳城市”(普安县)、“避暑旅游十强城市”(兴义市、安龙县、晴隆县)、“避暑旅游样本城市”(兴仁市)。2019年,黔西南州被中国气象学会等九部门授予“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到目前是全国惟一的品牌。
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制约与机遇
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既受到地理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发展观念等方面的制约,同时也面临着新发展理念转变和全域旅游发展的重大机遇。
(一)地理环境制约
1、自然地理制约
黔西南州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一方面构造出真山真水、景致天成的自然风貌,造就出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等风景名胜;另一方面,复杂的地质地貌也为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了多方的限制。黔西南州喀斯特地貌占到国土面积的73.65%,石漠化占比达到29.9%,是贵州石漠化程度最深、面积最大的市州之一。③黔西南州“地无三尺平”的地貌特征以及多山、多河谷、多溶洞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得文化旅游开发建设成本高企,也增加游客旅游成本。复杂的地质地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限制了部分文化旅游项目的建设和部分文化旅游活动的开展,并给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带来潜在的风险。
2、空间地理制约
一般而言,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会随着距离(经济距离)增加而衰减。黔西南州地处西南腹地,既不沿江,又不沿海,也不沿边,远离国内主要旅游客源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黔西南州远离我国传统的旅游客源市场,主要集中于环渤海京津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国际市场来看,黔西南州也远离我国主要的国际客源市场,并且没有直接联系国际客源的交通连接。
加大文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文化旅游有效供给,引导文化旅游需求,实现文化旅游供求的积极平衡,从封闭的文化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文旅+”融合发展方式转变。加大文化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金融、商贸、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形成综合新产能,实现文化旅游企业单打独享到社会共建共享转变。充分调动各方发展文化旅游的积极性,以文化旅游为导向整合资源,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建立文化旅游发展共建共享机制。
3. “文旅+”为动力
文化旅游产业是综合带动性很强的产业,据研究其与9个以上的行业有着直接的联系。⑤“文化旅游+”已成为未来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大趋势,将加速引导和带动三次产业的增长,“文旅+”思维为黔西南州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黔西南州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山地文明特征,文化旅游发展已经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文旅+”对推进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与特色城镇化建设、特色高效农业融合发展,形成文化旅游与大健康、大生态、大扶贫、大数据等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一业兴带动百业旺”的目标。“文旅+”有助于加快形成通过市场手段高效配置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独特的文化景观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将黔西南州独有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优势,推动文化旅游产业与各地特色产业融合,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实现文化旅游与三次产业间的互融互通。有助于黔西南州特色化、个性化文化旅游的发展,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业态创新,推动文化旅游与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融合发展,与大健康、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开发提升自然生态观光、民族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养生、山地体育运动等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文旅+”也有助于黔西南州大数据、“互联网+”理念和技术在文化旅游业应用的深化,加快推出覆盖面积大、带动力强、效益好的精品文化旅游景点、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类型游客的消费需求和文化旅游偏好。有助于黔西南州打造一批特色农家休闲、乡村民宿、民宿体验、山地营地、特色酒店、康养度假精品和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一批居家型、度假型养老,创建康体养老机构和创新型老年人颐养新村;建设一批民族文化休闲街区,培育一批知名的民族节庆品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演艺产品,开展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演艺、节事节庆活动,建立优秀作品奖励机制;加强本土文化旅游商品开发,培育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企业,形成包含具有地域标志性的商品、地方土特产和文化旅游纪念品在内的特殊文化旅游商品体系。
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黔西南州文化旅游资源特征以及所处的自然地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是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路径选择的现实基础。黔西南州立足自身在发展動力上突出以国家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为引导,强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以“文旅+”多产业融合为带动,加快构建文化旅游产业体系;以客源市场精准对接为突破,大力拓展文化旅游市场。
(一)发展动力上突出重点引爆效应
受制于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水平,黔西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在外界的知名度较低,并且由于距离贵州传统知名景区,如黄果树、龙宫等较远,外界对黔西南的认知较低。虽然黔西南州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较高,但在当今信息经济时代,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卖方市场营销模式已完全不再适应现代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因此,对于文化旅游产业后发的黔西南州来说,文化旅游发展重点是要寻找能够全方位提升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引爆点。为此,黔西南州找准自身文化旅游发展方向定位,聚力通过事件引爆本地文化旅游市场。2015年第一届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黔西南州州府所在地兴义市成功举办。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目前惟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峰会,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是贵州省惟一入选的全国33个“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之一。
自2015年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落地”以来,黔西南州以“会”为平台,强力推动文化旅游大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井喷式”增长。具体表现为:一是旅游“增”。旅游总收入从2014年的112.01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690亿元,旅游人数从1526.68万人次增加至6800万人次,年增速均在30%以上。二是景区“多”。4A级旅游景区由2014年2个发展到2019年的10个,3A级旅游景区增加到24个。三是食宿“丰”。住宿业由2014年的429家、房间数11253间、床位数2万余张,发展到2018年的2318家、房间数71749间、床位数12.5万余张,从业人员4.59万人;达标星级酒店从2014年15家到2018年90家。深度挖掘民族美食文化,成功举办首届国际山地美食节暨金州“三碗粉”美食节等活动,荣获“中国羊肉粉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中国糯食之乡”等称号。四是交通“畅”。2014年6条航线,飞行3370架次,旅客吞吐量17.4万人次;2019年已培育17条航线,飞行14767架次,旅客吞吐量138.45万人次。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域高速路网互通,兴义、贞丰、安龙、兴仁等已建成了城区连接景区的高标准快速旅游通道。五是城市“靓”。兴义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依托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一场、两馆、四中心,修建了健身步道、自行车道等310余公里。公共交通迅速发展,兴义市公交车线路由2014年的19条,发展到2018年的31条,开设了旅游专线公交车,覆盖万峰林、马岭河峡谷、贵州醇景区、刘氏庄园、赵家渡观景台等景区;2019年8月29日荣获“黔西南·中国四季康养之都”称号,兴义先后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等多项荣誉。⑥
(二)业态布局上凸显“文旅+”多业融合
黔西南州大力推进“文旅+”多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健康养生旅游并重,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的新格局。
一是“旅游+体育”。按照赛事基地化、基地产业化的模式,打造了汽车拉力、山地自行车、低空飞行、攀岩、露营、风筝、滑草、徒步、垂钓等十大户外运动基地及十大配套精品赛事。利用各地区的优势条件,打造了兴义万峰林生态体育公园、兴仁放马坪生态体育公园、安龙笃山生态体育公园、贞丰三岔河生态体育公园、普安江西坡生态体育公园、晴隆二十四道拐生态体育公园、册亨县万重山体育公园、义龙云屯生态体育公园等。大力开发徒步健身、乡村体育休闲运动,大力培育发展自驾车房车营地、露营营地、乡村民宿等户外运动业态。
二是“旅游+文化”。持续打造望谟“三月三”布依文化节、贞丰“六月六”布依族风情节、兴仁“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等重点民族节慶品牌;加大对历史、民族、地域等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开发力度,依托2.3万件馆藏文物,举办了精品文物展,开发了“铜车马”“黔小龙”等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了文化旅游商品;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布依八音坐唱”“彝族阿妹戚托”等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歌舞剧《布依八音》《阿妹戚托》等,在万峰林、马岭河峡谷、二十四道拐、双乳峰等景区演出,丰富了游客文化体验项目。成功打造了鲁屯军屯文化古镇、贞丰布依古城、晴隆安南古镇、普安茶艺古镇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景区;通过对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王伯群故居、南龙布依古寨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增加了旅游历史文化厚度。大力实施传统手工艺振兴计划、妇女手工锦绣计划,建成册亨中华布依锦绣坊、贞丰者相土布小镇等民族文化旅游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是“旅游+农业”。推进普安江西坡茶旅文化园区、兴仁黔仁茶基地、安龙金慧花卉园等农业观光园区建设,打造了兴仁薏品田园、安龙大秦农业公园等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农业景区;主打“茶旅”发展,“以茶促旅、以旅兴茶”打造“普安红”茶品牌,建成了世界茶源文化主题公园、天下普安古茶城、布依茶源小镇等项目,培育兴义纳灰、安龙纳汪、册亨大寨等一批乡村旅游观光景区。
四是“旅游+康养”。充分发挥气候、温泉、森林、生态公园、中草药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建成多个休闲养生旅游项目(兴仁温泉养生小镇、安龙石斛养生小镇、兴义中医康养小镇、“薏品田园”食药康养旅游小镇、草喜堂中药养生产业园、阿祖苗医堂)。其中,普安世界茶谷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义龙云屯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兴仁草喜堂国家森林康养基地获“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基地”称号。
(三)营销推广上强调市场精准对接
一是筑牢旅游宣传推介质量基石。推出“暖阳银发游,温泉养生游,风情研学游,浪漫情侣游,温馨亲子游,人文风情游,避暑度假游,黔西南山地运动之旅,激情万峰湖,山水乐游游”等精品线路,深入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印发实施《黔西南州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工作方案》,持续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是“请进来”与“走出去”齐头并进。举办兴义万峰林景区鄢家坝“乡愁节”、册亨县首届布依土布时尚推介会、贞丰三岔河迎春璀璨灯海光领艺术节等活动;组织华夏航空组织携手全国航线网络及外航合作航线网络旅行商赴黔西南开展旅游线路产品考察踩线活动。组织“普安红、民族刺绣、黔小龙、布依草编、晴隆玉石”等黔西南州内旅游商品参加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大赛和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组织旅游企业参加2019年韩国首尔国际旅游展览会推介活动;赴河南省信阳市、山东省聊城市、湖北省武汉市、浙江省宁波市举办“绝美喀斯特·康养黔西南”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三是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方式。仅2019年上半年,就投入宣传经费60余万元,在国际在线、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等100多家媒体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将新媒体宣传、做客推介城市广播电台直播间、举办宣传推介会、街头快闪等方式有效结合,进一步革新了推介方式的创新宣传活动。⑦如:在河南信阳、山东聊城、湖北武汉举办推介活动期间,州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州文化广电旅游局主要领导做客直播间,向听众介绍黔西南旅游资源及黔西南州历史文化、户外运动、民族风情、特色美食、旅游优惠等情况,并向广大市民发出邀请,到黔西南州旅游,直播期间在线收听网友听友达100余万人次,电话互动交流、网友留言达100余条。
四是构建跨区旅游推介新机制。与广西百色市、云南文山州联合推动成立滇黔桂旅游集散联合体,出台并实施《浙江省宁波市居民(职工)赴黔西南州旅游(疗休养)优惠和组团奖励办法(暂行)》和《宁波旅游企业赴黔西南州招商优惠政策》等。
注释
①资料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②资料来源: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
③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十而立从头越[EB/OL].http://www.gov.cn/jrzg/2012-04/30/content_2126734.htm,2020-06-15
④再创新高 兴义万峰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38万[EB/OL].http://www.gz.xinhuanet.com/2020-01/06/c_1125427085.htm,2020-05-16
⑤黄常锋,孙慧,何伦志.中国旅游产业链的识别研究[J].旅游学刊,2011,26(1):18-24
⑥资料来源: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
⑦资料来源: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
参考文献
[1]黄常锋,孙慧,何伦志.中国旅游产业链的识别研究[J].旅游学刊,2011,26(1):18-24.
[2]戴学锋,陈立平.中国山地旅游理论与实践:以贵州为例[M].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20.
[3]黔西南州文化广电旅游局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打算[EB/OL].http://www.qxn.gov.cn/zwgk/zfjg/zwhgdlyj_5135227/bmxxgkml_5135230/gzjhjjz_5135239/202001/t20200114_43012941.html,2020-06-15.
[4]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十而立从头越.[EB/OL].http://www.gov.cn/jrzg/2012-04/30/content_2126734.htm,2020-06-15.
[5]再创新高 兴义万峰林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38万[EB/OL].http://www.gz.xinhuanet.com/2020-01/06/c_1125427085.htm,2020-05-16.
[6]肖德玉.贵州省黔西南州山地文化与山地旅游初探[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10):107.
[7]王丹竹.黔西南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26.
作者简介
邓小海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