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赵东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不断扩大,占全省GDP比重快速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显著提升,正不断朝着支柱产业的目标稳步迈进,文化强省目标日趋显现。但是,陕西文化产业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只有通过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教学与研究,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协调均衡快速发展,做强龙头企业,注重品牌化发展,并从从体制机制上促进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陕西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文化底蕴深厚,科教实力强大,新时代大力扎实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不断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频传喜报,在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中已越来越占有了重要地位,在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中也日益成为重要的力量。
新时代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
进入新时代,陕西文化产业不断快速发展,年均增速12.5%以上,2019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高达23.6%,居全国首位。总体上,陕西文化产业居于西部第2,全国排名14位左右,与经济发展名次基本持平。
(一)文化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越来越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作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陕西各方面纷纷加强对文化产业投资,有政府以及大型国有企业投入的大中小型国有文化企业,有民营资本投入的各类文化企业,社会资本不断进入文化产业领域。2014年全省文化产业投资814.8亿元,2017年达到翻一番多,固定资产投资1776.7亿元。
按照规模以上文化产业统计制度,2014年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553户,占全国比重1.2%;2018年数量翻一番多,达到1205户,占到全国比重2.1%。在九大行业中,文化传播渠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8户,文化娱乐休闲服务类269户,内容创作生产类257户。2019年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加到1544户,同比增长28%。受新冠疫情冲击,2020年3月末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减少27个,在库数量1517个。在从业人数方面,2014年末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70641人,占全国比重0.9%;2018年末从业人员92077人,占全国比重1.1%。2019年末,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从业人员110072人,同比增长19.5%。
(二)营收与利润不断增长
在营业收入方面,2014年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459.6亿元,占全国比重0.6%;2018年达到843.8亿元,近乎翻一番,同比增长23.2%,增速较上年提升3.1个百分点。2019年前三季度,陕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698.6亿元,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6个百分点,比陕西省同期GDP增长速度快17.8个百分点。其中,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和文化装备生产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业态完成营收254.8亿元,占全部营收的36.5%,比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2018年,陕西文化产业实现营业利润51.6亿元,同比增长36.6%,应缴增值税17.2亿元,同比增长15.9%。其中,文化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71.0%,应缴增值税7.3亿元,同比增长47.9%;文化批发和零售业实现营业利润7.9亿元,同比增长30.6%,应缴增值税3.6亿元,同比增长16.9%。国有文化企业是陕西文化产业的骨干力量。2018年,陕文投集团、西影集团、陕西广电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演艺集团等5家省属文化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5.6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的10.9%。
(三)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不断提升
文化消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则反作用于文化消费,可以带动和刺激文化消费。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陕西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与需求不断提升。新时代,陕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大城乡居民文化消费不断提升促进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也反映了陕西文化产业发展。
2008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为584元,2018年达到1169.7元,翻了一番,十年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7.1%。2008年,全省农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86元,2018年达到217元,是2008年的2.5倍,十年间全省农村家庭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7%。
(四)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拉动作用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值不断扩大,占全省GDP比重快速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显著提升,正不断朝着支柱产业的目标稳步迈进,文化强省目标日趋显现。
2012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00.7亿元,2014年达到641.1亿元,2016年达到802.5亿元,2017年达到911.1亿元,是2004年的14倍,是2008年的4.9倍。在文化产业增加值高速增长的同时,其占全省GDP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按照相关数据估算,2019年陕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过1100亿元。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时,陕西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06%,2008年上升至2.55%,2011年突破3%,达到3.04%,2017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4.16%,在全国各省(市、区)中排名第6位,比2016年前进三个位次。
新时代陕西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
陕西是较早提出“文化强省”的省份之一。2015年春,***总书记来陕讲话要求陕西“追赶超越”,着力“扎实加强文化建设”等“五个扎实”。在“扎实加强文化建设”过程中,作为极其重要的内容,全省上下不断掀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高潮。
(一)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六大后,陕西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2012年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提出把文化产业打造成國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为此,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议,全省市县纷纷成立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多由“一把手”担任组长。每年度,陕西省市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工作任务,由常委宣传部长专门负责。
在文化产业发展中,陕西省先后印发《关于加快我省文化产业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快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重要政策文件,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和各市(区)跟进出台了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各市(区)出台支持当地文化产业各项政策共计45项,在全省形成了“1+N”文化产业政策体系。在发展中,陕西还精心编制了《陕西省“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陕西省“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均作为核心重要内容,各市(区)也纷纷编制了文化发展规划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
(二)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经过不断探索和深入调研,在省委部署下,陕西省委宣传部会同省编办印发了《关于理顺国有文化企业监管和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机制的通知》,将原属国资委的“文资局”划转至省委宣传部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同时将5家省属国有文化企业移交宣传部监管,履行出资人职责,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金)管导向”相统一,全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在省委领导推动下,陕西11个市(区)在宣传部门设立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或设立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并将市属国有文化企业移交市委宣传部。同时,很多区县宣传部也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陕西省、市、县(区)宣传部门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形成。
2017年,陕西省委宣传部制定了专门的《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各市(区)季度和年度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接受考核,作为市(区)工作的重要事项。依据省上考核办法,各市(区)宣传部还制定了适合本市市情的《文化产业发展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对区县考核,使全省上下形成了文化产业追赶超越的良好态势。在考核的同时,陕西省进一步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推动作用。省上把原来1个亿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提升到3个亿,11个市(区)、韩城市(单列市)以及一些区县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其中,韩城市设立1个亿专项资金,西安市碑林区设立5000万专项资金。
(三)注重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陕西文化资源极大丰富,是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坚实基础。相对而言,在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过程中,后者更容易操作并尽快见效。陕西文化产业大发展是从西安曲江新区开始的。曲江新区历史文化资源富集,首先以盛唐文化为载体,规划建设了大雁塔北广场、大唐芙蓉园、曲江池、大唐不夜城等一批内涵丰富、影响巨大的旅游项目,使诸多历史文化遗产从“隐性”资源成为“显性”景观。在旅游的作用下,曲江文化的影响性和品牌度不断扩大。通过整合资源、项目捆绑、委托经营和资本运营等一系列手段,曲江不断加强文化产业投融资能力,相继整合组建了影视、会展、旅游、演艺及大明宫投资集团等文化企业集团。同时,充分发挥产业集群聚集效应,催生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文化企业,形成了全文化产业链,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
在曲江新区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陕西省更加注重文化与旅游融合,2013年时就多次研究讨论文化旅游融合问题,西安市专门出台了《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在新时代不断掀起文化产业发展高潮的过程中,陕西各市县纷纷借鉴学习曲江新区以旅游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加快文旅融合步伐,代表性如宝鸡市石鼓文化产业园、汉中市兴汉新区。兴汉新区依托汉文化遗存,通过建设兴汉胜境、汉文化博览园、汉乐府、兴汉城市展览馆、蜀道乐园、汉苑等板塊,从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逐步发展文化娱乐、艺术工艺、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全力打造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区。2017年,陕西省专门出台《“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全力加速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四)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项目制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路径。为了加快“文化强省”步伐,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2013年陕西省发布《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通过文化产业项目专项资金进行资本金注入、贷款贴息、奖励等,支持项目建设;通过省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股权、债权投资等方式参与重大文化项目,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省内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或直接投资;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以省财政给予补助;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用地优先纳入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保障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同时推出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旅游项目10个,重点文化基地项目10个,重点文化设施项目10个。目前,这30个重大文化产业项大多已成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
在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下,陕西省各地文化产业项目不断涌现,2017年全省各市(区)招商引资文化产业项目签约金额2500多亿元,全省新策划建设重点项目118个,32个省级重大文化项目有序推进,强力促进了陕西文化产业发展。鉴于项目带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并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2017年11月,陕西省修订了《陕西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申报管理办法》,重点修改为对国有和民营文化企业项目予以支持,“资金随着项目走”。2018-2019年,全省开工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项目1100余个,完成投资1490亿元,32个省级重大文化项目中23个项目正式运营,累计完成投资446.15亿元,全省各地不断深入探索文化与旅游、商贸、制造、娱乐、餐饮、休闲等相结合的新路子,策划建设文化和文化相关产业项目,以文化内容消费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链正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
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新时代陕西文化产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距离设定的支柱产业、文化强省等目标还任重道远,特别是面对党和国家提出的深化供给侧改革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要求,陕西文化产业仍然存在问题与不足。
(一)文化产业教研不强,文化产业人才不足
目前,陕西仅有5家高校开设文化产业本科专业,与全国相比,数量远远偏少,硕博招生也较少,而且,作为教育大省的陕西原3所“985”高校、7所“211”院校,没有一家开设文化产业本科专业。在文化产业研究方面,陕西“985”院校也很少参与,论著成果屈指可数。与国内其他省份原“985”、“211”院校纷纷从事文化产业教学与研究相比,陕西文化产业教研实力总体偏弱,在省内外影响力远远不足。
陕西文化产业教研实力偏弱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对文化产业发展实践理论指导有所欠缺,也严重制约了陕西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使得陕西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专业人才。当前,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中较为明显缺乏四类人才。一是经过文化体制改革后,从省上到市县缺乏一批文化产业党政管理人才。二是在文化产业的核心文创环节,缺乏大量高层次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及文化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在文化企业运营中,缺乏一大批高层次综合性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四是全省缺乏文化产业研究与教学人才。
(二)区域发展极不均衡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战略之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协调发展方能带动地区文化产业整体走上快速、平稳的发展道路,而陕西文化产业的区域发展水平极不均衡,省会西安在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重、在区域GDP中的比重等都远远高于其他各市,反映了陕西文化产业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很大程度表明陕西县域文化产业极为薄弱。
近年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的60%以上都由西安市创造和贡献。2017年西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587.07亿元,占到了陕西的64.44%,增速高达17.05%,居于首位。其他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都比较低,如2017年渭南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9.38亿元,占GDP比重为2.99%;延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0.29亿元,占GDP比重1.55%;榆林市文化产业增加值40.00亿元,占GDP比重1.19%等;各地市大多不高于3%的占比,远远低于西安市7.86%的比重。
(三)龙头企业不强,知名品牌少
虽然近年来陕西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但总体上在全国龙头企业不强、知名品牌少,严重影响到陕西文化产业竞争力。在省内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中,曲文投集团连续多年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但仍存在靠土地资源输血现象,文化创意板块乏力;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80%靠教材教辅;陕西广电网络主要是靠垄断省内有线电视传输网络,市场竞争力不强。与湖南相比,其卫视是首个单频道创收突破百亿级的省级卫视,出版投资集团营业收入列全球出版企业第7,浏阳烟花爆竹占国际50%左右份额。陕西省内多家大型文化企业,无论从规模、影响力还是产业运作水平都与先进地区同行业企业有很大差距,还未真正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2018年,陕西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62.7亿元;四川省规上文化企业营收超过3500亿元,是陕西的3.6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四川省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文化企业有4个,共实现营业收入1263.9亿元。其中,四川长虹股份有限公司一家企业2018年营业收入接近900亿元,几乎相当于陕西全部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总额。2018年,四川省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文化企业27家,共实现营收1877.5亿元,陕西营收超过10亿元的文化企业只有15家,总共实现营收仅有245.3亿元。
(四)融合创新发展力度不够
当前,“文化+”是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议题和创新思路,“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农业”等成为了文化产业创新的前沿领域。融合创新是新时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对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助推区域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有着重大意义。从目前陕西文化产业和其他行业的融合创新现状来看,尽管都有不同程度的探索,但总体上还缺乏深度、实质性的融合,效果也不尽人意。
在目前较为突出的文化旅游融合、文化科技融合方面,陕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潜力挖掘和产品开发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适应文化和旅游机构改革形势,不断加强深度融合;5G时代已经到来,陕西文化产业运用现代科技改造提升程度还不够高,数字出版、数字电影、手机电视、网络电视等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产品和服务还在探索,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虽然发展较快,但总体规模大多较小,行业间缺乏交流和有效合作,尤其是有效整合资源不够,发展内生動力不足,缺乏竞争力。
新时代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是***总书记来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的核心思想。新时代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最少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教研问题
陕西建设“文化强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从省委省政府以及相关组成部门,特别是教育厅(局),到各高校以及院系、科研院所,以至文化企业,都要高度重视文化产业教研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教学与研究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把文化产业当成特殊的学科对待。结合陕西文化产业教学与研究的不足与问题,应采取必要的办法,对其有所扶持,有所倾斜。在省市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文化产业专项规划以及社科规划基金中,有必要突出文化产业教研的位置。
应充分利用陕西高校众多、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加强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相关学科建设。扩大文化产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规模,与省内高等院校合作,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基地。鼓励社会、政府、企业和高校共同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加快培养、培训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经营管理、营销经纪人才。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资金扶持、成果入股、利润分成、现金奖励等多种方式,创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二)力促文化产业全省开花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按照陕西各地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發展初步形成的集聚态势、地域特色,科学优化全省文化产业布局,积极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建设三条文化产业带,即“关中综合文化产业带”、“陕北民俗及红色文化产业带”、“陕南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带”,形成以关中为主轴,陕南、陕北为两翼的全省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县域文化产业,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协调均衡快速发展。
在具体举措上,陕西应进一步从政策、考评以及培训学习等方面加强对西安以外市县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识引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在人、财、物以及政策方面对文化产业予以倾斜。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各市县应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要的内容板块,条件成熟的市县还可编制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同时,在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下,可积极促进西安以外市县制定出台吸引省上、西安以及外省市文化企业在该地设立机构的优惠政策,甚至把企业注册在该地,引领促进该地文化产业发展。
(三)做强龙头企业,注重品牌化发展
以各地现有大中型文化企业为带动,大力推行混合所有制,倡导投资主体多元化,引导社会资本以投资、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做优一批文化企业。引导拥有优质资源、优质资产的重点文化企业上市融资,鼓励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并购重组,着力打造一批大型“航母”文化企业,培育3-5家总资产和年收入均超100亿的文化企业。鼓励通过政府注资、国企参股、互持股份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有发展潜力、有鲜明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引领性文化企业。
针对陕西知名文化企业品牌少,建议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文件、制定专门的陕西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并通过专家理论指导,银行、企业、行业协会等社会各界共同打造文化品牌环境,强化文化企业品牌意识营造良好的文化企业品牌化氛围。省市县各级财政应对成长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文化产业精品、品牌加大扶持培育力度。积极吸引各类资金参与陕西各地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和培育,鼓励媒体对品牌培育的环境创建、宣传与推广,完善品牌保护政策,推动文化产品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不断完善。
(四)从体制机制上促进文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陕西很早就成立了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涉及文化产业的各个部门组成,在陕西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文化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也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为了促进陕西文化产业深度、实质性的融合创新发展,有必要大力实施陕西省“文化+”战略计划,让所有涉文系统、单位都参与进来,按照计划在年初给修改部门布置分解任务,年终进行考核总结。
诸如,对于文化旅游融合、文化科技融合,最少应在省级层面成立文化旅游融合和文化科技融合专项领导小组,在原有《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及“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出台《陕西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并编制《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在扎实调研论证基础上,出台《陕西省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指导意见》,并编制《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一批省级“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单位”和“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单位”,发挥指导、引领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
赵 东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