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霍媛媛?邱艳萍
【摘 要】 本文以宝鸡文理学院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分析了影响其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提高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策略。要优化课程设置,做到“教”与“学”并重,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环节,提高自我培养意识。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小学教育专业硕士;教学实践能力;影响因素;策略
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其从事教育教学的基础,更是职前阶段教师教育机构着力培养的关键能力。自1996年我国开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以来,关注实践教学,强调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具有较强从教能力的中小学卓越教师一直是全日制教育硕士矢志不移的追求。为适应社会各界对小学优秀教师的需求,2009年我国开始培养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性、学术性与研究性并存是小学教育专业学位的本质属性,这决定了其对实践教学的依赖与重视,[1]因而,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成为各培养单位的重中之重。
宝鸡文理学院是陕西省的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地方院校,自2015年招收小学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一直强调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统一,以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良好研究能力与较强从教能力的专家型小学教师为己任。经过数年的实践,面对来源多样化的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尤其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而言,在短短的两年內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毫无疑问,在就业普遍艰难,“逢进必考”的背景下,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如何不仅决定其未来是否顺利就业,也将直接影响培养机构的生源质量。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决不是一句空话,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目标也必须落到实处,因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必然成为当下宝鸡文理学院的不二选择。但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获得与提高却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唯有认真分析,仔细辨别方能找到适宜的策略,也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一、影响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从教能力提升的因素
作为一所培养全日制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年轻机构,毋庸置疑,宝鸡文理学院为提高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没有经验,在探索中前进,在模仿中改进,尚未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与鲜明的办学特色也是其不可回避的现实,而这也导致其在提高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具体措施中存在种种问题,进而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1、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课程是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载体,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决定着教育硕士实践能力培养的效果。”[2]宝鸡文理学院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即学位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教学,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实践教学课时不多,学分较少,仅有8学分,不足总学分的四分之一。从其课程设置结构及学分分布来看,宝鸡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硕士课程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尤其是没有区分学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法方面的学习与训练,致使学生的学科知识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不仅影响学生从教知识的获得也导致其教学技能的匮乏。
2、课堂教学“重教轻学”
课堂教学“重教轻学”,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固化成为制约其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提升的又一因素。课堂教学既是研究生获得教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其模仿教师教学获得教学技巧的重要途径,但“当前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课堂教学形式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忽视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强调专业实践性的特点”,[3]过度关注教师的“教”,强调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的单一课堂教学形式导致研究生主体性的缺失,既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影响了研究生的学习绩效。据调查,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的缺位是当前宝鸡文理学院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教”以“学”为对象,它以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能动而有效地学习为目的。[4]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不仅要落实在教师“教”的层面上,也要落实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唯有“教”“学”并重,丰富教学方法,避免“一言堂”“满堂灌”,切实改进教学模式才能提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能力。
3、实践教学缺乏反思及总结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职业性的重要体现,但仅仅关注实践教学的开展而忽略前期的准备及后期的反思和总结会大大降低实践教学的效果。宝鸡文理学院在长期的师范教育过程中培养了强烈的职业意识,非常注重学生实践教学的开展,学校划拨专业实习经费用于研究生的教育见习、教育调查等实践活动,强调专款专用,此外还有专列的教育实习经费用于支持全日制教育硕士第三学期为期四个月的教育实习工作。可以说,宝鸡文理学院为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开设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具体而言,包括微格教学与案例分析、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教育调查等,最终目的都指向其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教学见习次数较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少。此外,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还与周边的小学实施联合培养,聘请小学校长及优秀教师作为其校外指导教师,实现了“双导师制”,不仅要求学生“走出去”,进入小学课堂,不断的观摩、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理论知识、丰富教学实践经验,还使专家“走进来”,具体对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分析、指导。但在实践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却存在忽略学生的前期准备,后期又不重视学生的及时反思及总结的问题,尤其是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教师的全程指导,致使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虽经历了多次实践教学活动但大部分同学仍停留在感性经验上,既未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系统的教学知识也没能提高从教技能。
4、自我培养意识淡薄
自我培养意识淡薄也是造成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从教能力较弱的重要原因。中国古语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研究生在校期间从教能力获得多少,是否有很大的提高,不仅跟培养机构有莫大的关系,更与其自我培养意识、自我成就动机息息相关,内因永远是影响事物发展的根本因素。不可否认,部分研究生读书的“动机不纯”,读研只是为了获取一个高学历而已,对文凭的重视超越了对知识的渴求与能力提升的要求。毫无疑问,这类学生的自我培养意识比较薄弱,学习中缺乏积极的学习动机、探索精神,个人从教能力的提升相对较慢。此外,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不是很准确,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心态来“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也导致其对从教能力对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未来顺利就业、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对自我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没有过多要求。可以说,部分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自我培养意识的淡薄,职业定位的游离也是导致其漠视实践教学、不认真对待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导致其教学实践能力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二、提高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策略
面对来源复杂、就学动机各异的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研究生,在短短的两年培养期内,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使其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胜任小学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显然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
1、优化课程设置
由于小学教育专业硕士培养周期短,仅有两年的学习时间,且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卓越小学教师为主。因而,在课程安排上就要注意实践导向,加大实践教学。就宝鸡文理学院的现实情况看,第一学年以理论课程为主,期间穿插教育见习、教育调研、微格教学与教育观察,同时聘请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第三学期则以教育实习为主,小学教育硕士都到小学进行教育教学实习。第四学期主要完成硕士毕业论文以及毕业相关事项。在短短的时间内,要提高其教学实践能力并非易事。增强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与针对性就对其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首先,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取向,强化针对性。在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对教师专业的基本定位就是:“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5]因此,对于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来说,课程的设置必须突出对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教育实践课程,课程设置应以教育实际应用为导向”,[6]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到小学不同学科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需要,并按照小学具体学科类别设置相应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教学实践技能方面的训练,加强针对性,提高教学效果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教学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要协调发展。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生应该更注重课程内容的应用性,理论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技能。而学生是否能进入学校工作,最主要的还是考察其教学能力,为了防止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发生,实践课程的开设应该紧跟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集中规范实践与自主分散实践相结合。宝鸡文理学院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的教育实习集中在第三学期,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准备毕业论文,参加相关考试等,导致其精力的分散。因此,在第一学年可以进行自主分散实习等,促使其理论学习与实践同时提高。
2、“教”與“学”并重
“学”的目的在于“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是专业硕士的基本要求。而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仅仅从“学”中就可获得,必须有“做”的参与。因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要做到“教”、“学”并重,改变以往“重教轻学”的倾向。
首先,提高教师教育者的示范力。课堂也是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获得教学知识、提升教学技能的重要场域。从宝鸡文理学院小学教育硕士生的来源看,大部分研究生都是应届毕业生,且有相当高比例的学生来自于非师范专业,甚至专业跨度较大,这部分非师范专业毕业的学生其之前的教育经历中从未有教育实践经历,教学知识相当薄弱,教学能力严重匮乏。即使是毕业于师范专业的学生,也由于本科实习阶段忙于考研,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育实习,其教学能力也令人堪忧。因而,他们进入专业硕士学习阶段后,也亟需完善教学知识,提高教学素养、提升教学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教师教育者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示范性特征突出,作为“教师的教师”,他们无论有意或者无意,在教学生的同时也在教“教学”。[7]其一言一行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教学理念的形成、教学态度的塑造与教学技能的习得。因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者要关注自己教“教学”的示范活动,做好榜样示范,言传身教,展示如何“为人师”,如何掌握教学的本领和技巧。[8]其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课堂。研究生课堂不应该再遵循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导致学生主体的缺失,应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应“教”、“学”并重,多采用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宝鸡文理学院小学教育硕士生的专业课课堂,基本都采取案例分析、研讨,合作探究、交流、汇报等多样性课堂教学形式。这样的课堂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材料分析、整合、研究能力、自信心的提升。因此,教师应该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构建一个和谐、民主、自由的深度学习课堂。
3、强化实践技能训练环节
实践技能训练环节是提升师范生从教能力的关键环节,必不可少。因而,加强实践技能训练环节也是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关键。
首先,重视实践教学的前期指导,做好充分准备。为了更好的衔接第二学年的实习,学校定期进行见习活动,给予时间保障,且贯穿整个培养过程,并强调规范化分阶段递进式和浸润式“体验—实践—反思”的螺旋上升学习模式。[9]但是,在实际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见习活动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导致见习活动也成了“走马观花”,并没有达到培养目标。因此,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训练之前,应该做好前期指导工作。比如;告诉学生,在进行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之前,查阅相关资料,对本次观摩学校的整体状况、教学和管理的现状、师生的教学和学习的状态、校园环境的布置与氛围等做好充分了解。并且针对所了解情况,设计一些可研究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指导教师切勿提醒学生做好相关记录,这样才能保障实践训练的实效性。
其次,实现实践教学过程的全程指导,指导教师的全程跟进。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需要在实践情境中去实现,[10]实践教学操作是提升教学能力的必要路径,也是学生教学技能获得最快的一个环节。因此,实践过程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指导,为了避免实践安排形式化、实践过程空心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实行双导师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从备课的具体要求、教学方法、课后反思等,在有效的监管机制下,通过教师指导实践活动过程,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会快速提升,使实践教学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践行教学实践全程化,才能不断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师范生在学习期间不间断地感受小学教育专业的实践特性,形成小学教师的实践意识,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形成卓越小学教师所必需的实践素养,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接轨。
再次,加强实践教学后的总结与反思。師范生学习做教师的时候体验、反思很重要。[11]否则,实践活动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因此,在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学校可以就小学教育专业硕士集中起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们总结自己在实践教学中的见解和困惑,让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专家对学生进行经验指导,交流分享,这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反思的理解。除此之外,教育专业硕士也要积极主动反思自己与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智慧等教学技能的运用差别,并且主动与同学,优秀教师之间展开合作交流,把握学习机会,积累自己的教学反思经验。
4、提高自我培养意识
发展越来越被看成是一种唤醒的过程。[12]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对个体起着导向、激励、规划、维持、调节与监督的作用。[13]而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实践性知识的获得离不开其主体自我发展意识的觉醒。有研究者指出,“实践性知识是行动者主体性的外化和实践表达,并成为行动者主体性发展的重要源泉”,[14]而教学知识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主体,教学能力是其实践性知识的外显,因而,要完善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生的教学知识,提升其教学实践能力就必须激发其内生发展动力,提高其自我培养意识。
首先,学生要明晰小学教育专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发展价值以及发展意义,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提高对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在明确自己未来发展目标之后,就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并且,认真分析自己目前尚存在的不足之处与优势,制定具体的提高目标以及各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其次,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对于不足之处,要继续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内化为自己的经验,积极向指导教师、优秀一线小学教师请教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在不断的自我反省、完善、发展中,努力向专家型、研究型的卓越小学教师靠近。
【参考文献】
[1] 唐丽芳.小学教育全日制专业学位发展:成就、问题与对策[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07-211.
[2] 刘俊仁.论无师范基础高校培养教育硕士实践能力的策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52-55.
[3] 汪曼琳.全日制教育硕士(小学教育)课程培养针对性的调查与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8.4.
[4] 张丰.教师要善于化“教”为“学”[N].中国教育报,2018-03-28(009).
[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EB/OL].[2019-9-11].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136/201110/125722.html.
[6] 邵光华.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2(2)87-92.
[7][8] 闫建璋,李笑笑.高校教师教育者的知识结构探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9(4)28-33.
[9] 解书,陈旭远.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4)212-216.
[10] 闫江涛.以卓越教师培养为指向的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8.33(06)100-104.
[11] 岩田康之.日本教师教育中的《体验》与《反思》[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156.
[12] 李介.农村教师自主发展的困境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6(04)6-10.
[13] 吉兆麟.论青年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7(32)140-141.
[14] 魏戈,陈向明.主体性的浮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性意义[J].教育学报,2019(4)72-79.
【作者简介】
霍媛媛(1996—)女,汉族,陕西咸阳人,宝鸡文理学院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邱艳萍(1979—)女,汉族,湖北枣阳人,宝鸡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本文为宝鸡文理学院第十三批校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全日制小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YJ18JGYB03)阶段性成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