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4-25

许朝阳 李蕾 高新友 张楚 陈英

本文为西安体育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以西安体育学院为例》(编号:XTJY1708)

【摘 要】 文章分析了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现状和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符合体育类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对策建议:要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关键词】 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对策

一、我国体育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现状

体育产业是体育活动的衍生功能,是体育价值日趋完善的必然结果。发展体育产业已成为国家扩大内需、拉动就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

体育院校以培养高素质体育类专业人才为目标,是国家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生力军。然而目前我国体育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社会需求呈现出明显失调的现状。一方面,巨大的人才缺口制约着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在2017年举办的“中美体育管理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量超过600万人,而目前国内的体育人才市场几乎是个空白。另一方面,体育院校毕业生多数又从事了与体育事业关联性不大的工作。以我们所在的西安体育学院为例,对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职位意向调查显示,选择“体育工作者”的学生仅占总人数的16.15%,其中大部分又倾向于裁判员、教练、队医等传统体育职业,而对体育产业市场化催生的新兴职业,如体育经纪人、体育运动大数据分析师、体育旅游经理人等职业望而却步。可见,传统的体育教育已无法满足当前我国体育产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滞后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和国家体育产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特别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各类高校依据自身特点对大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当下势在必行的教育趋势。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深入剖析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构建符合体育类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因体育类专业特点及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目前仍有相当多人认为体育院校学生只需要培养运动技能,在各级运动比赛中取得名次即实现了体育类院校的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对体育类大学生意义不大;或将创新创业教育狭隘地理解为鼓励学生开商店、办公司来获得利润,而非将创新创业教育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育人的最高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部分学生也仅仅将创新创业解读为获得劳动报酬和物质享受的手段,进而为了得到眼前的利益旷课去工作,在取得劳动报酬后迷失方向,抽烟酗酒、挥霍无度。这些对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错误理解,都对体育类大学生的身心培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理论教学与实训、实践的机制匮乏

由于体育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专业,大部分院校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明确、要求不具体、过程不重视。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被动开设了少量创新创业类课程,无法建立起完整、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训实践机制。虽然“挑战杯”、“大创”等创新创业比赛已成为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创业素质及市场经验不足,对项目的思考浅尝辄止,对具体可能面临的产品用户定位、竞争优势、市场规模、预期收益等问题也是不甚了了,导致商业计划书泛泛而谈,缺乏可操作性且市场需求关联度低,与创立企业的总体构想文本还相差甚远。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也流于形式,无法发挥真正挖掘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培养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作用。

3、管理制度和专业师资队伍不健全

有效的组织管理制度和较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组织保障和智力保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现阶段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管理工作由教务处、团委、学生处、就业中心等多部门分别组织开展。这种多个平行机构共同管理的方式,缺乏统一领导来统筹安排,无法掌握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诉求和发展水平,很难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另外,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体育院校中大部分教师仍坚持传统的教学观念,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固有观念的影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自身素质的局限,教师本身的创新意识不强,安于现状,不愿尝试和接受新的教学思想,进而不具备创新创业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使得对学生的培养效果也必然大打折扣。以上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进程。

三、加强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对策建议

为体育事业持续注入高质量的新鲜血液,是体育院校肩负的重要责任和历史使命。因此,体育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各类优秀的创新型体育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创新型的体育人才,是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将创新内化在专业学习中、将创业建立在专业知识上的智慧型人才;是持续、主动地更新体育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业能力的成长型人才。

1、改变刻板印象,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时至今日,体育早已超出竞技运动的局限,成为了社会的“缩影”。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大国气度,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部署外资投资战略等都起到了能动的促进作用。体育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体育院校学生也要从思想上认识和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在行动上主动支持和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树立正确且远大的创新创业目标,将个人目标与社会、国家的发展目标相契合,勇于承担时代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坚决杜绝将收入财富作为创新创业的唯一目标,坚决抵制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坚持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走上一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之路。

2、结合体育专业教育,构建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

专业学习是体育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论根基和智慧源泉。人的创新性不是一门或几门具体的课程造就的,它是通过具体知识、技能和周围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的开拓精神,因此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脱离专业教育,应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并将之纳入教学计划,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构建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对不同体育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以体育经济与管理类课程为依托,开设诸如体育产业发展史、体育品牌案例分析、商业计划书写作等课程,再结合各专业需要,调整和增设其它辅助创新创业类课程,以迎合社会和体育产业发展对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体系提出的新需求。其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要通过课程体系传授给学生系统的创业知识,更要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与磨练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实干精神。体育院校可有效整合社团活动、第二课堂、“大创”等校内活动,帮助学生模拟创新创业环境,感知创新创业过程;也可以择优选择校外实践基地,或与政府合作共建体育产业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让学生切身体验企业的管理运营模式,搭建起政产学研多方合作的具有体育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打造坚实的保障体系

第一是建立专业的师资队伍,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的智慧保障。体育院校应从教师队伍中选送有创业经验和意愿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结合校内选拔与校外聘请两种方式组建具有创新思维、实干精神和丰富体育产业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导师队伍,一方面积极开展对创新创业教学理论的研究,填补我国体育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的空缺,形成较为系统的、符合体育院校特点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体系;另一方面结合不同的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举办创业经验分享会、名家讲座等,让学生对创新创业形成较完整的认知,提高创业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也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为其创业之路指引方向。第二是建立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构筑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保障。体育院校应结合自身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学环节,设立由教学主管院长、教务处处长、各系教学副主任组成的创新创业教学管理机构,统筹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系(部)具体实施,按步骤、有计划、分层次的在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宣传和竞赛,营造创新创业的教风和学风。同时,建立和完善学生创新创业鼓励制度,如在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名次,即可抵算部分社会实践类学分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教学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而非独立割裂的,要用系统的观点理解和讨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问题,让学生掌握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同时融合本专业特点、利用自身优势在创新创业实训中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强化理论知识水平、提高实践技术能力。实现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動体育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创业、就业,满足体育产业的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体成长的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 2014-10 /20/content_9152.htm.

[2] 周静,刘振中,康健敏.创新创业文化融入体育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5.3.29(2).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作者简介】

许朝阳(1991—)女,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李 蕾(1977—)女,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高新友(1965—)男,西安体育学院教授,教务处处长.

张 楚(1991—)女,教育学硕士.

陈 英(1987—)女,教育学硕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