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

时间:2024-04-25

陈琼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阐释了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基础,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的四条路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方向;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铸就文化自信灵魂;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土壤;创新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展现文化自信魅力。

【关键词】 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一、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意义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为什么要提出“文化自信”、十九大为什么再强调论述文化自信?这是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是形势变化的客观要求。

1、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首先要深刻理解深埋于中华民族最深层、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中国有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珍贵的文化内核,根植于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改革开放近40年来,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获得感,为文化自信的深入人心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能量,更为实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文化基础。

2、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当今世界,西方国家竭力抢占价值观的制高点,鼓吹自己价值观的“普世”意义。那么,中国坚信和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为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来自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的根本所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习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要求中国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文化自信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內在基础

新时代下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改善,文化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人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文化产品的数量较多,质量却良莠不齐。要坚定文化自信,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大力提升发展效益和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文化自信是构建新型共商共享共建国际关系的思想基础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共商共建共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明确指出“中国永远不扩张、不称霸”,深刻显示着中国文化自信在构建国际合作关系中的引领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习总书记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得到成功运用,不论是包容大气的大国仪态,互惠互利的平等心态,还是自信自如的开放姿态,都处处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话语权影响力方面的提升。从根本上说,这是文化自信在国际关系建设中的生动体现。

二、文化自信的来源和基础

文化自信的前提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母体和基础。

1、文化自信的前提

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内涵、价值、地位作用、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

文化自觉有三个重要方面:一是要有自知之明,清醒地认识自身文化的优势和劣势,在发展中对自身文化进行扬弃取舍。二要有知人之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要有容人之量。根据发展的需要,在坚持自身文化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各种文化元素。

2、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

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文化与价值观密切相关,文化的核心体现为该文化价值观。文化自信的核心是价值观自信。文化自信,本质上作为一种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归根到底来源于自身文化,最能彰显出一种文化的实力与魅力的内容,就是其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理所当然也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

3、文化自信的基础

***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母体,是文化自信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丰富,体系恢弘,但其基本精神和思想体系却融贯百家、一脉相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代表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价值追求,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体现着民族精神的深层底蕴。要礼敬自豪地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等革命文化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创新创造、凝聚升华。对革命文化自信,要倍加珍惜革命文化。

先进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面对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不断加强的现状,西方文化强势依旧的局面,中国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呢?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方向

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充斥着各种思想思潮,只有马克思主义扎根下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开辟了新时代,中国革命、建设发展、改革开放以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都证明了没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当前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2、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铸就文化自信灵魂

从十七大的“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路径”到十八大的“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再到十九大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发展各方面”,不难看出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文化建设探索中逐渐成熟,其引领社会精神风尚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聚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核心价值观源自于五千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宣传教育,结合理想信念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思想道德建设与国家、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思想道德不仅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选择与判断的标尺,更是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要夯实文化建设的根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要从思想道德抓起,从每个人抓起,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从而树立社会新风,摆脱精神上的“贫穷”。

3、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厚植文化自信土壤

党的十九大报告着重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各族人民进行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而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文化自信。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得以一代代薪火相传。新的历史语境下,传统文化需要新的解读。弘扬传统文化,首先要继承,然后要创新。需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然后在此基础上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借鉴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不断丰富、拓展、完善其内涵,赋予其新的表现形式和时代内容,“不忘本来、吸收外来、走向未来”。

(3)积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优秀文化成果,丰富文化自信的给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总书记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不断发掘和利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思想文化和丰富知识,将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华传统文化不断地加以融合,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大对中华传统文化与优秀世界文明成果融合的研究。

4、创新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展现文化自信魅力

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凝聚力、影响力、吸引力,必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必须创新传播中华文化。

(1)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十八大以来,与***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非常重视中国文化对外开放。在许多场合,***总书记都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文化对外的感召力、公信力和认同感,从而引导世界各国人民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随着文化走出去,中国文化自信得到进一步彰显。一带一路、APEC会议、G20峰会、孔子学院等平台和品牌为树立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话语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代中国文化拿什么走出去呢?第一是心怀天下的和谐理念;中国文化中的和而不同、天下和谐思想与中国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相契合。第二是推崇德性的倫理观念。中国的德性伦理能为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供一剂良方,从而帮助人类走出困境。要寻找一种既能反映中华文化真精神又能为西方世界所明白的话语方式。要坚持和发扬中华文化的精神追求、精神基因和精神标识,以中国核心价值观为支撑,在对外传播中充分体现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第三,文化开放要注意保护国家文化安全。在开放文化市场、吸取国外优秀文化成分的同时,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中国不仅应该注重文化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政策优惠,更应该注重国家文化安全的保护。确立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的文化发展观,建立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

【参考文献】

[1]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云岭先锋,2017-11-01.

【作者简介】

陈 琼,中共枣庄市委党校行政学教研室副教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