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科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策略初探

时间:2024-04-25

【摘 要】 本文在分析《价值与法制》导学案价值皈依的基础上,提出学科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的优化建议:有机整合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学习目标;优化导学案的案例,创设生活化情境;围绕议题开展合作探究,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导学案编制;《道德与法制》;学科核心素养;情境创设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地位。新课改施行以来,部分教师倾向于采用借助导学案来辅助教学。“学案导学”作为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其中最基础、最关键的便是导学案的编写。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是教师为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结合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发挥广大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智慧编制而成的。在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为了让初中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合格接班人,教师在运用“学案导学”模式进行教学时,编制出有利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则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科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的价值皈依

在导学案教学环境的影响下,高效率的课堂教学要充分善于利用高质量的导学案,发挥其教学实用价值。教师在研读课程标准,掌握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则,编制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高质量的导学案不仅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养的提升,转变教师教学的方式,变知识的灌输者为学习的引导者;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课堂活力,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出来。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为核心,那么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可将预习、练习等内容与学科核心素养融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该门课程所阐述的道理,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优化案例和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性见解,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张扬生命的活力;也能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诸如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等不足之处,更能让学生形成科学的、良好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形成理性认知、辩证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道德与法治》导学案编制的优化建议

在导学案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导学案的编制对其发挥育人作用、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作用非凡。导学案的名称多种多样,如讲学稿、学案等,但对于编制导学案却具有共性:即导学案要从直接向学生展示学习结果转变为以导为主,由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自己得出结论,从而更加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导学案的编写要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知识重难点的展示、相关课题的链接、学生预习的引导、相互合作探究以及测评等部分。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编制出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发挥学生智慧的导学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考验。结合当前教学实际情况及自身编写导学案经验,现从学习目标、导学案中的情境创设以及活动设计等方面谈一谈怎样优化导学案。

1、有机整合学科核心素养,设置学习目标

在强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负责任的合格公民的基础上,当前部分教师在编制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时,仍旧将“知识目标”置于首位,这在形式上就使得部分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知识目标”,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培育。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渗透学科核心素养,编制导学案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进行有机整合。为突出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性,从微观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置于首位,将“知识目标”放在末端。这样在使用导学案教学时,教师首先关注到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而不再是一味地注重知识的传递;学生自学时也会加深对这一目标的印象,让学生明白知识原理不再是课堂唯一的追求,而是“路径”,即培养学生的价值认同、思辨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才是学业成就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优化导学案的案例,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提到的诸多内容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六大核心素养要素密切相关。在借助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将学生培养成有担当、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教师在导学案编制时就要发挥其专业素养及智慧,对导学案中所选用的案例及创设的情境加以优化,力争构建“生态课堂”,让学生在活跃、轻松且不失逻辑条理的课堂上学习。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善于捕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热门话题,聯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等,以此作为情境导入、背景材料等。优化案例、情境,能有效地支持、服务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能充当组织教学内容、贯穿逻辑线索的必要环节。在优化导学案的案例以及情境创设时,教师要尽量呈现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并设计一些能够让学生有自由发挥空间的且层层递进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如在编写《青春萌动》这一框时,结合本课时内容以及初中学生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早恋,在导学案编制中,就增添了以“早恋”的含义及性质等内容作为背景材料,据此通过挖空和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得出“与异性相处的意义”、“怎样正确看待与异性的交往”以及“怎样正确处理异性之间的青春期情感”。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价值认同等学科核心素养。

3、围绕议题开展合作探究,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在把握每个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独特价值中,教师要结合自身教学风格、学生认知水平及课程内容等,在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将中学生最终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负责任的公民。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议题的形式编制导学案中合作探究活动。教师在选择议题时,要根据所授课程的具体内容及重难点,在了解了学生对该议题的现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如在编写《在社会中成长》导学案时,关于“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一重点内容时,针对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我设置了“单车猎人”这一议题,其内容主要是关于15岁少年李鑫育义务担当“单车猎人”的行为事迹的展示。在共享单车盛行的当下,很多人会用,但不一定会爱护与维护。通过展示这一充满正能量的“中国好少年”的事迹,以及设置的“李鑫育同学的行为是不是亲社会行为?为什么?”、“李鑫育的这种行为值不值得大家学习?这种行为对我们健康成长有何意义?”、“结合李鑫育的事例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青少年学生应该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这三个问题,让学生学会辨别、理解亲社会行为及意义以及掌握中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养成亲社会行为,进而加强学生自觉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意志,在无形中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借助导学案进行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编制有质量的导学案显得非常重要。它异于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设计,更异于学生课后使用的练习手册。在倡导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上,道德与法治课导学案的编制则更需要教师的智慧与热情。在编制导学案时,更需要教师能够站在课改的前沿,把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了解当前学生认知水平及掌握最近发展区这一原则的前提下,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而编制导学案,真正设计成引导学生学习的导学案。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伍远岳,杨莹莹.知识学习视野下导学案设计的困境与突围[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79-84.

[3] 徐开颜.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建构思路·总体框架·目标体现[J].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8(2)3-7.

[4] 潘友梅.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11)35-36.

【作者简介】

豆丽婷(1992—)女,河南濮阳人,现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