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杨涛 别致
3月初的黔江已是莺飞草长,但在海拔上千米的阿蓬江镇柒坨村仍是春寒料峭。
靠在烤火桌旁,70岁的陈其周掏出烟杆,和妻子聊起地里的活计:眼下家中烤烟正在育苗,到9月就能烘烤。去年陈其周仅靠为种植业主务工,就有近8000元收入,今年预计可达上万元。“还是路修得好,产业才能发展得好!”他感叹。
陈其周所说的路,其中一条是一段约两公里长的悬崖路,路的一头连着柒坨村村民聚居点,另一头连着200余亩撂荒地。悬吊绝壁,劈山凿岭,路的连通不仅唤醒了“沉睡”30多年的土地,也唤醒了人们对“千担村”的记忆,更唤醒了柒坨人的致富梦。
探路:踏雪而行,撂荒地要变“金土地”
2022年1月30日,柒坨村。
正当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准备迎接除夕时,一行人却冒着风雪,穿梭在村子北边的山林中。积雪没过脚背,几步之外就是陡崖,脚下没有路,大家只能以一米多长的钢钎、木棍当探路杆,摸索前行。
这支由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种植业主、村民代表组成的队伍,一连三四天都往同一片山林里钻,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要在悬崖上探出一条路来。
探路,是为发展产业做铺垫。就在此前,阿蓬江镇党委、政府为柒坨村的产业发展指明路径: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烤烟种植业。
对于烤烟,柒坨人再熟悉不过。放眼黔江,烤烟是全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阿蓬江镇又是全区标准化烤烟种植重点乡镇之一,其下辖的柒坨村在20世纪80年代曾是远近闻名的“千担村”,鼎盛时期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2000亩,引得烟草公司直接在村里设点收购。
“种烤烟,有赚头。”村民心中有算盘,愿意跟着村里干。但要打破前些年“小打小闹”的生产模式,推行标准化种植,提升种植规模和效益,还需要更多优质土地。
优质土地从哪来?正当柒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沈巡发愁时,村里的老一辈递来话:锣鼓坪有片撂荒地,不妨去看看。
“是块好地,就是没通路,难搞。”陈其周摇了摇头。他说,撂荒地位于山头向阳坡,日照充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是种植烤烟的好地方。但苦于没路,那里如同一座孤岛,如要耕种,只能沿山脊攀爬近1个小时。加上村里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从20世纪90年代起,那片地便渐渐被荒废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柒坨人不是没想过。“印象中,至少有四五批人去看过现场。”阿蓬江镇副镇长彭闲回忆,此前,村里要么资金不足,没钱修路;要么找不到种植业主,后续难以发展规模化种植;要么因占地引发村民纠纷,调解无果,修路计划也就被搁置了。
前人没办成的事,后人接着办。看似简单的修路,实则关乎镇党委、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魄力、能力、执行力,关乎村民依靠自身力量发展的志气、心气、底气。经过多次考察论证,阿蓬江镇党委、政府初步决定:修!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路来。
修路:三方共建,悬崖绝壁开坦途
劈山修路,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问题。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陈强找到其派出单位重庆进出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争取到17万元资金,柒坨村村集体也拿出6万元。
听说柒坨村要修路发展烤烟种植业,隔壁金洞乡大垭村的种植大户熊太江动了心。他以种植业主身份加入,出资4万元。借助三方共建模式,村里顺利凑齐资金。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说服村民让地修路,加入土地流转。
按照坡度缓、路程短、施工难度相对较小的原则,村里选定了一条路线,涉及29户村民的土地。“没有路,就没有出路”,道理虽说人人都懂,但真正涉及自家利益,每户村民又有自己的考量:有人举双手赞成,盼着早点动工;有人干过土石方活计,想帮忙出力;有人放出话,修路可以,但不能占用自家土地;有人担心,万一种植业主拿到补贴后“跑路”了怎么办……
“心里有疙瘩,就要想办法解开。做农村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人的工作。改变村民固有思维观念,才能激发其内生动力。”彭闲说。
过完春节,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就马不停蹄、挨家挨户地走访、召开群众会,为村民算起经济账:土地长期撂荒,不仅没收入,还会被村集体收回承包经营权。打通悬崖路,加入流转土地,每亩地每年有上百元租金,政府还有补贴。若愿意给种植业主打工,还有务工收入。要是对业主不放心,就按相关程序,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再由村集体出租给业主,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又能多一层保障。
这样的群众会,有时一开就开到深夜。与此同时,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还要和锣鼓坪紧邻的金洞乡大垭村、山坡下的金洞乡早化村协商沟通。几经周折,最终,众人一致同意:修!把眼光放长远,日子才有奔头。
2022年4月,悬崖路正式动工,数位村民也赶来加入。施工人员腰挂绳索,从山脊上往下吊,在刀削般的绝壁上钻孔、凿眼。为缩短工期,挖掘机开进金洞乡大垭村,从靠近锣鼓坪的方向发力,在道路两头同时施工。
众人拾柴火焰高。3个月后,一条约两公里长、近4米宽的道路顺利完工。它如同一条腰带,蜿蜒缠绕在山间,连通的不仅是撂荒地,更是村民的心田。
寻路:农旅融合,“千担村”担起诗和远方
路通了,撂荒地重焕生机。但要做大做强产业,仅靠这一片地还不够。
“烤烟种植不难,难的是采收后,要将烟叶运进烟棚烘烤。柒坨村山高坡陡,过去很多烤烟田不通公路,村民只能肩挑背扛,太费力。”驻村两年,陈强深知烟农的痛点。
修!既然能打通悬崖路,就有希望连通更多路。经他牵线搭桥,重庆进出口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再次伸出援手,出资新建7条、硬化3条烤烟田公路。
修路的同时,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还“相中”村里的能人——村民谢恒敏。谢恒敏当过烟農,曾长年在外务工、经商,头脑灵活,拥有一定经济基础,是种植大户的好人选。
大家一边向上级党委、政府争取政策,一边与谢恒敏沟通,鼓励其返乡创业。不久后,谢恒敏夫妇回到柒坨村,承包下70亩烤烟田,丰收后一算账,年收入达到35万元。“今年,我们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谢恒敏说。
动起来、干起来、忙起来,重拾“千担村”美誉。在种植业主和大户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当起烟农。金黄的烤烟田,正在柒坨村次第铺展。
忙活大半年后,一组统计数据让柒坨人大为振奋:2022年,柒坨村烤烟种植面积从2021年的273亩增长到621亩,年产量达到1500余担,增幅居全镇13个村(社区)首位。曾经的“千担村”回来了!
趁着这股势头,柒坨人定下一个“小目标”:计划在今年将全村烤烟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10月烤烟收购结束后,剩下4个月可轮种高山蔬菜,又会有一笔收入。”陈强说,村里筹划着,还要将土地资源效益发挥到更大,进一步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谋求产业发展,除了种植烤烟,柒坨村还有一个规划:发展农旅融合。依托毗邻濯水古镇、神龟峡景区、酉阳桃花源景区、五福岭风电场的地理优势,柒坨村有心走“小而精”路线,打出“高山云海”特色牌,打造高山露营基地,带领村民吃上“旅游饭”。
待露营基地正式营业,山里的紫荆花、牡丹花开了,村里的盘山路也拓宽了。一条大道通远方,那时的柒坨,将是另一番光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