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体育改革中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4-04-25

张猛

【摘 要】 高校体育改革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错位、课堂创新不足、教材大纲与考核方法落后等问题。应对策略主要是: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念;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实现教材创新与多样化。

【关键词】 高校;体育改革;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自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以来,我国的大众体育得到进一步发展,参与体育运动的人口比例进一步提升,体育事业蓬勃发展。高等院校承担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大学生体质的好坏,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建设。高校体育作为体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一直在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的大学生方面做出许多改革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近些年爆出的“大学生跑步猝死”事件又让我们看到高校体育改革存在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加以解决。本文从高校体育改革暴露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方法,展望高校体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一、高校体育改革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错位

体育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最为密切的课堂,教师与学生也是体育改革中的主体人物,但当前体育改革中,教师与学生对自己课堂作用的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原有的体育改革达不到最初的目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核心,是教学安排的发起者与引导者,对体育课堂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体育改革中,受诸多传统政治、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课堂不受重视,高校往往将体育课当作副课,这也导致体育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容易产生懈怠情绪,给一分钱就做一分钱的事,限制了体育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思想素质。另一方面,高校对体育课时的补偿和津贴都极低,低水平的待遇不可能招揽素质极高的教师人才,很多体育教师文化素质低,不写教案,课堂随心所欲甚至在学生面前抽烟、爆粗口,这也阻碍着我国高校体育改革的进程。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收者,学生对不同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是我国教育问题的直观反映。长期以来,我国教育呈现出“重文化课程,轻体育锻炼”的教学趋势,这也导致学生不重视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低,身体素质不高就更不想进行锻炼,这种恶性循环也极大影响了我国高校的体育改革步伐。

2、高校体育课堂创新不足

从教学理论来看,当前高校体育课堂普遍存在教学方法与时代脱轨、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等问题,体育教师普遍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很少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思考,没有从全局性、整体性去认识体育教学规律。就算有教师想改革,也几乎把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忽略了对课程教育创新理念的钻研,这种创新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教学理念的涵盖范围极为丰富,包括教学方法与内容、教学模式与手段等等,这不仅是教育思想观念上的问题,更是技术和方法层面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来看,目前高校体育课堂的教学参与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好。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由于长期思维模式的灌输,导致其不重视体育课程对自己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体育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安排不丰富,不能吸引学生参与。自小学开始,体育课就受到语数外等各种主干课程的挤压,导致很多学校体育课形同虚设,尤其到了毕业年级,班主任基本上都将体育课占用以复习其他学科,这种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会重视体育课程对他们身体的重要性,其课堂的参与性肯定不高。同时,由于体育课程长期被边缘化,体育老师也不会钻研其课程内容,每次都是做完热身运动后就自由活动,这样单调无聊的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

3、教材大纲与考核方法落后

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大纲制定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社会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就有的传统观念仍不能突破。许多学校虽名为改革,但在体育教学中仍然按照过去的大纲上课,指导思想中仍离不开“三个基本”,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符。在教材方面,高校体育教材的问题主要是教材重复、内容繁多,杂而不精,毫无实用性。纵观各高校的体育教材,要么就是任何内容都介绍一点,但点到为止;要么就是照搬《运动训练学》等书籍的理论和篇章,对大学生的体育教育没有一点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在考核方法方面,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考核方法陈旧落后,且千篇一律。教师不会针对不同课程、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往往是自己带的排球班适用这个标准,篮球班也适用这个标准,不能区分不同种类的运动之间的差别。这种评价体制下,学生的优缺点都没埋没在普通水平力,难以提高教学质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二、应对策略

1、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观念

高校体育教育应当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倡导全面发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要想完成教学模式改革,就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建立多为考核和评价体系,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在吸收传统体育教学优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的知识,建立一个既能增强学生体质,又能使学生养成自学、自练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在教育观念上,应当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通过高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学生能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持和维护学生个性,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养成竞争、进取、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合格的大学生和社会主义接班人。

2、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是高校体育改革中的关键人物,是高校体育改革的排头兵,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观念认识、改革态度、对政策的理解把握,改革措施方案的制定、课堂教学的贯彻都决定着高校体育改革的走向,如果体育教师没有意识到高校体育教学的困境和危机,不思进取,缺乏改革精神,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工作仍会举步维艰。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一方面要注重体育教师的文化素养,这不仅能帮助教师完成备课教学工作,也能帮助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极为重要的考核点,一个专业的体育老师,不仅对某一项体育运动比较擅长,也会有很强的钻研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改革中需要的品质。

3、教材创新与多样化

体育课程虽然更注重实体训练,但一本好的教材也能发挥诸多作用,教材多样化就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教材多样化不是指教材数量的变化,而是结合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学生的生理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当前我国教材大多统一,这种单一重复的教材不能满足不同地区体育教学的需要,应当予以改变。不同高校在选择教材时,应当以培养学生体育应用能力为重点,重视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材,而不应该盲从盲信。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关乎全体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头等大事,其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下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健康水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明确终身体育的价值追求,才能引起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只有不断加强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引进高素质人才,才能改善体育课堂参与度不高的状况;只有不断创新教材,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恰当的教材,才能发挥教材对体育课堂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振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进展及误区[J].体育与科学,2003.5.

[2] 关宇,龙斌,李芳.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3] 刘志敏.深化普通高校体育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体育学刊,2001.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