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身犟劲往前冲——记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杨勇

时间:2024-04-23

文︳七一客户端暨重庆市委党建全媒体记者 蔡雨耘

杨勇(左二)组织“好邻居”志愿者和社工到南川区大有镇水源村,帮助养蜂户整理场地

“程川,智慧社区项目推进得怎么样了?”

“‘好邻居’社会工作组织搭建人才平台的工作思路是什么,有没有困难?”

“承烁党支部今年要多开展活动,目前策划了哪些?”

2月6日上午,和以往每个周一一样,南川区东城街道灌坝社区党委书记杨勇正和社区工作人员集中交流工作开展情况。

3个小时,3场会议,无数次追问。事无巨细,任何糊弄行为都逃不过杨勇的眼睛。

2022年11月28日,杨勇被评为“全国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这些年,他获得的荣誉有很多。对他来说,成绩的取得源于他朴素的愿望:“我是一个很犟的人,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仅要去做,还要做好。”

犟,是与自我较劲

春日,和煦的阳光铺满金山丽苑小区,一片生机盎然,暖意洋洋。

时间拨回到2015年,金山丽苑小区的模样却大相径庭。那时,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小区经常发生车辆被砸的事件,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都指责是对方所为。看到这些问题,杨勇暗下决心:金山丽苑小区治理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

制定目标容易,执行落实却很难。“一开始根本找不到人做事。”杨勇回忆。

每当杨勇找业主委员会商量事情时,会被认为是物业管理公司派来刁难的,被拒之门外;找物业管理公司沟通时,又会被当做业主委员会的人,吃闭门羹。

不信任的情绪在小区蔓延,挫败感也不断在杨勇心里累积。

“我这人就是有个毛病,要是事情很轻松就做成了,就没什么意思。事情越是麻烦,我越想解决它。”杨勇跟自己较上了劲。

既然无法从矛盾的双方突破,那就换一个角度,从小区居民入手破局。

杨勇带着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询问居民的需求,想多为居民办点实事,从而建立起大家对他的信任。

解决房屋漏水问题,劝导居民不要在小区内养殖家禽,为小区协调沟通更换水管……杨勇每天都将自己“泡”在金山丽苑小区里,一件件小事的顺利解决,让他逐渐获得大家的认可。曾经对杨勇有误解的业主委员会和物业管理公司,也逐渐放下戒备。

杨勇认为,以一己之力治理小区,终显薄弱,众人拾柴,才能燃起万丈火焰。于是他以热心群众为突破口,在小区内建起党支部,形成小区党支部、居民小组、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物业党支部五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年后,小区的治理便有了成效,由此,杨勇打造的“红色物业”党建品牌也逐渐向全区推广。

犟,才能逼出创新

居民谢泽福家里珍藏着一张特殊的聘书,发放单位为灌坝社区居民委员会,聘用职务为基层治理观察员。

“以前,谢泽福是出了名的‘问题户’。生活中有任何不满意的事情,他都会跑到社区办公室抱怨,有时还召集群众胡闹。”杨勇说,这曾让自己很是头疼。

谢泽福通常是怒气冲冲地找到杨勇,让杨勇暂停手中的事,马上解决他提出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都拿这颗“定时炸弹”没有办法。

事实上,社区里不止谢泽福一个“问题户”,他们时不时就来阻挠社区工作的开展。如何和他们好好相处?

这一问题横亘在杨勇心中,让他茶饭不思。杨勇知道自己犟的老毛病又犯了:必须解决这个问题,他才能睡得踏实。

硬碰硬的方式显然不可取。虽然谢泽福的表达方式有些过激,但他确实反映了基层治理存在的一些问题,何不让热心的他在基层治理中发挥光和热?

2022年12月,社区给谢泽福等5名居民颁发了基层治理观察员聘书。杨勇承诺,观察员看到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向他本人反馈,由社区安排人员来解决,但必须是以一种理性的方式。

有了“职务”在身,谢泽福还和往常一样热衷于反映问题,但脾气小了很多。

“创新呀,都是逼出来、犟出来的,面对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困局,要是能突破它,那就是创新。”杨勇笑道。

有时,创新举措也会遇到挑战。充满犟劲的杨勇要求自己,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推出创新成果。

灌坝社区的网格化治理有一个独特的地方,那就是每季度会进行现场抽样评比。评比当天,现场抽签决定去哪个网格小组实地走访,听网格长汇报工作情况。

“相较于单纯地看材料,这种抽签调研的方式更能真实地了解情况,但在实施中,我们发现上一个网格长汇报工作时,相关人员就会给下一个被抽到的小组通风报信,指明检查的重点,让他们做好准备。”看到网格长们与自己斗智斗勇,杨勇哭笑不得。

“现在我们又创新了抽查方式,检查完一组后,再抽签决定下一组,从制度上杜绝作弊现象的出现。”对于现在的杨勇来说,创新已经变成一种工作乐趣。

犟,是故事的主线

杨勇和灌坝社区的故事开始于2005年。

这十几年的岁月被很多变化填满:金山丽苑等8个问题小区变为暖心小区;以前陌生的邻里间建立起党群小家,群众的困难和需求能够被及时发现;曾经人员构成复杂、矛盾纠纷多的灌坝社区党委获评“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示范性青年之家”……

诸多变化之后,这个故事又有一个不变的内核——一股执着踏实的犟劲。

要问杨勇身上这股犟劲是从什么时候产生的,好像没有一个明确的起点。回望过去的经历,杨勇只是觉得有些年轻时犟着解决的问题,在多年后给他送来了答案。

1992年,杨勇任南川区石溪镇高房村第9村民小组组长。杨勇回忆,那时候,在农村是开不了会的,到场的永远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一边是缺乏积极性的群众,一边是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十分棘手。

问题出现,便解决问题,这是杨勇一贯的作风。

于是,杨勇巧设激励机制,奖励前来开会的人员,批评缺席会议的人员。

有群众看到杨勇的做法后,在一旁说风凉话。犟脾气的杨勇不理会这些人,依然坚持自己的做法。果然,一段时间后,相比其他小组,第9村民小组的参会人员永远是到得最整齐的。

那时杨勇便意识到:有激励,就有动力。几十年后,这些感悟又以另外一种方式回馈给了他。

灌坝社区内,当了快20年志愿者的周锡容在照顾完生病的丈夫后,又积极地投入到社区服务工作中;70多岁的马金全随叫随到,把社区的事当做自己的事;网格员肖开学积极在小区内走访,倾听群众诉求……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红旗党员。

在建立红旗党员机制前,社区内经常有党员不缴纳党费、不按时开会的情况。杨勇带头创立的红旗党员机制规定,只有在按时学习、缴纳党费、公益服务三大指标上达到要求的党员才能被评为红旗党员,以此对党员实行正向激励。

由此以来,各个支部之间形成了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以往的问题也得以顺利解决。

杨勇回过头来才发现,有时候看起来稀松平常的一个行为、一次创意的灵光乍现,都是时间埋下的伏笔。红旗党员机制的探索方向,与在村组建立激励机制的思路一脉相承,它们都被串联在犟脾气的主线剧情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