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安曲江新区“汉风生态高地”开发构想

时间:2024-04-25

焦欣波

【摘 要】 文章叙述了西安曲江新区二期开发建设范围内的杜陵遗址保护区概况,针对曲江二期杜陵片区,笔者建议实施以“汉文化”为“钥匙”,以“全球视角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展示”为“杠杆”进行开发;区域空间营造:一带二镇三园四区; 技术路线,四种开发模式并行: “政策支持、亮点先行、企业为主”的产业开发模式; “服务企业、细化市场、分类经营”的土地开发模式; “绿树掩映合抱”的地理空间开发模式; “戴帽穿鞋束腰”的优美小镇开发模式,共同形成曲江“历史+当代+国际”三足鼎立的未来发展格局。

【关键词】 文化生态;大遗址保护;区域空间营造;曲江杜陵

就东方文明而言,大遗址是东方文明最重要的核心文化元素,大遗址构成了历史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和展出的基础,并对现代社会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帮助恢复生态环境和促进旅游业发展等三方面的作用。[1]随着西安城市发展规划的逐步实施,文化旅游产业的持续性增长,大遗址的保护与区域的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汉宣帝陵墓杜陵矗立在西安市东南方位,整个区域南北长约8.1公里,东西宽约3.85公里,区域总面积为20.9平方公里。杜陵东面为浐河,西面为闻名古今的少陵原,且从属于以渭河二级河流阶地为主体构成的黄土台原地区,土壤松疏,森林茂密,交通便利,气温略低于西安城区,也是夏季西安市游客乘凉避暑的适宜之地。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撰的《汉杜陵陵园遗址》介绍,杜陵主要遗址资源有汉宣帝陵园遗址、王皇后陵园遗址、陵庙遗址、九号遗址、十号遗址、杜陵陪葬坑(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另有陪葬墓108座(其地面有封土的62座),[2]其中不乏闻名至今的汉宣帝时期名臣将相墓葬,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除此之外,还有1个新建的秦砖汉瓦博物馆以及为数不少的集旅游、垂钓、采摘、体验、娱乐为一体的中低端档次农业生态休闲庄园。

杜陵遗址保护区作为西安曲江新区二期开发建设范围内面积最大、影响力最大的文化遗址,由于区域内皇家陵园、古邑遗址等地上地下遗存丰富以及周边居民生活生产等诸多因素存在,构成一道集文化遗存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于一体的“多元多次方程式”发展难题。这是因为,对杜陵所属区域的特征功能研究,发现其并不适合作为相对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3]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思路,拓宽视野。结合当下大遗址保护的成熟思路及杜陵区域的现状分析,笔者认为,必须系统地看待杜陵遗址区域文化动态演进过程中“时空”联系与“人地”影响,充分实现区域内诸多文化因素之间互动、依存关系形成的“文化链”整合,即以“文化生态”的角度,针对性地处理区域发展难题中存在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一、文化生态构建:全球视野下的曲江汉风文化

1、文化使命与发展定位

以汉文化为主的杜陵遗址是西安曲江二期规划范围内最具影响力和最主要的文化标识。作为西安文化产业发展的探索者,曲江新区一期建设在有效开发区域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做出了有效成功的尝试,尤其是对以唐文化为主题的历史文化物质载体进行了较好地恢复、重建,顺应了“展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时代需求。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战略实施与推进的发展背景下,曲江二期CCBD区域,在开发建设上以实施 “中华民族文化现代性”的当代转型为战略发展目标,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针对曲江二期杜陵片区,笔者建议实施以“汉文化”为“钥匙”,以“全球视角下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展示”为“杠杆”进行开发,通过唐主题历史文化体验展示、充满现代感的中央文化商务区与国际视角下的汉风文化融合,共同形成曲江“历史+当代+国际”三足鼎立的未来发展格局。

因此,曲江二期规划对杜陵遗址的保护和区域发展应具备五重意义。

第一,打造华夏民族文化国际化大平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经济的强盛,更需要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是世界文明进程的重要精神财富,如何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发扬光大,真正走向世界,实现“文化输出”,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命题之一。西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镇之一,自然成为这一伟大使命的优先践行者。曲江二期(杜陵)规划应以“汉风”文化为核心,打造华夏民族文化国际化平台,实现民族文化艺术与西方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创造和再生,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的生命力及通用性、时尚性,彰显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

第二,探索西安市新型城镇化新路径。杜陵遗址保护区及其毗邻区涉及村落较多,城镇化发展程度严重滞后。曲江二期(杜陵)规划发展将依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在创建新型居民社区的同时,使村民“技有所用、学有所识、乐有所好、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出有所通、老有所养、情有所寄”。

第三,筑造十三朝文化艺术展示新高地。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在中华文化占据有最灿烂的一页,但在汉文化展示方面至今未能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西安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欠缺。尽管汉长安城遗址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保护,但由于其面积过大,涉及村落较多,土木遗址再现昔日辉煌需要手段和时间。对游客而言,杜陵在郊野游览的趣味性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独特的优势,适于迅速建成广泛意义上的“汉风”主题文化高地,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领导西安市民生活休闲新方式。西安市民绿色生活休闲主要集中在浐灞生态区和秦岭北麓,浐灞生态区仍以短途旅游为主,生活休闲所需配套商业不够完善,而秦岭北麓休闲旅游以绿色生态旅游为主,其住、行、食、游、购、娱等旅游配套功能低下且落后,特别是无法满足中高端层次人群的需要。因此,满足西安市民绿色生活休闲愿意的区域亟待改善和提升,曲江二期(杜陵)规划借助生态自然天然优势,突出汉文化特色,可以一步到位,快速形成绿色生活休闲聚集区域。

第五,创建国内大遗址保护开发新典范。目前国内大遗址开发模式基本上以大规模复制重建、保护搁置为主,仅仅停留在传统文化遗址的表面,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有限。曲江二期杜陵片区规划应既要保护原有文物遗址,又要另辟蹊径,依托文物遗址资源,以传统文化为元素并融合国际当代艺术,形成新型的汉文化艺术凝聚区,从帝王陵墓、陪葬区到汉文化创新区形成一条层感清晰、脉络分明的文化发展主线,从陵墓遗址展示、村镇改造、生态再造到园区体验、产业发展,形成一条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新型道路。

2、文化符号与发展思路

通过对杜陵遗址保护区文化特色的梳理与筛选,其在文化符号上有三个方面值得延续和留存。

首先是“汉风”。杜陵地处西安市区东南角,为西汉宣帝刘询的陵墓。杜陵以汉宣帝陵为核心形成了多达170余座陪葬墓的大型汉代墓葬遗址群,是世界汉文化遗存最为丰富、价值最高的区域之一。“汉”不仅是汉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性符号,因此,“汉风”可以成为涵盖着整个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化艺术的“重要概念”。

其次是“生态”。杜陵是西安市区域内生态自然最集中的地带,尤其是遗址核心保护区,植被覆盖率已达98%,号称西安天然氧吧,是西安城区的绿肺。曲江杜陵片区充分发挥杜陵生态优势,积极响应西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号召,最先建成森林式文化产业“生态高地”。

最后是“高地”。西安城区平均海拔400m左右,杜陵海拔600m左右,作为西安城区周边唯一的“地理高地”,南仰秦岭,北俯西安,成为绝佳的休闲娱乐观景胜地。同时,杜陵片区集中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尤其是以汉代陵阙及丝绸之路为代表的文明历程,堪称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文化高地”。

在此基础上,曲江二期杜陵片区规划应以“汉风”(HC)为核心,以“生态”为基础,以“高地”为品牌,集中打造西安市集遗产保护、文化意象、产业聚合、体验式旅游、城市化配套、生态小镇六大要素为一体的生态型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区——“汉风生态高地”(Han Culture Ecological Highland,简称HCEH),使其成为西安及全省最生态、最创意、最休闲、最国际、最具文化特色的综合区域。

“汉风生态高地”的具体思路可概括为“一个文化定位,一条文化主线,一片生态休闲林带,五重文化发展空间”。

首先,一个文化定位。即以“汉风生态高地”文化旅游主题定位对杜陵大遗址给予充分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其次,一条文化主线。即通过汉文化、生态、小镇、产业、民生的融合发展,实现文化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再次,一片生态休闲林带。即园、区、村落等被生态林带所环绕合围,实现“绿树衬小镇、绿树掩园区、绿树映休闲”的低密度、高空间诗意美景。

最后,五重文化发展空间。即“林”(生态林带)、“镇”(优美小镇)、“园”(游乐互动园)、“区”(创意产业园区)、 “陵”(汉风遗址)的融合协调发展。

二、区域空间营造:一带二镇三园四区

1、开发区域概况

“汉风生态高地”(HCEH)在范围上主要包括依据《杜陵文物保护规划<2012-2030>》设定的杜陵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及少部分一般保护区和重点保护区,[4]鉴于南三环与绕城高速中间地带已经开发,不在开发范围之中,因此,“汉风生态高地”(HCEH)区域内共有自然村落11个,区域内社会经济条件相对滞后,文化优势无法突出。但田园风貌相对保存较好,区位交通优势明显,易于在此基础上建设优美小镇,成为西安城市文化的一张“新名片”。

2、开发规划及构想

“汉风生态高地”总体规划可归为:“一带二镇三园四区”,在保持杜陵原形原貌的前提下,就势形成“林”“镇”“园”“区”四重汉风文化低密度开发空间。

(1)“一带”。即生态林带。依据《杜陵文物保护规划<2012-2030>》,以纽约中央公园为参照,按照美观原则,以北方常见树种为主,重新打造生态林带,形成绿树遍布、绿树环绕的空间,贯穿各个园、区、小镇。

(2)“两镇”。“汉风生态高地”的开发建设将贯彻陕西省建设优美小镇的号召,避免以往大拆大建的开发模式,参照上海新天地、佛山岭南新天地开发模式,利用杜陵当地村落资源、因地制宜创建性改造,就地安置村民,形成商住一体的文化艺术小镇,满足中高低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基于汉风、明藩文化资源,并依据村落地理位置、人口、规模、房屋条件,可同时打造汉风艺术小镇和“当年明月”艺术小镇。

a.汉风艺术小镇。汉风艺术小镇以东伍村为核心构建,三兆村、伍府井及三益村部分将通过拆迁的方式转移至新型居民社区。汉风艺术小镇以汉文化艺术为主要特色改造而成,融合国际时尚文化元素,提倡汉式生活艺术,游玩汉式美食娱乐,形成古色古香又极具流行元素的文化街区。

b.“当年明月”艺术小镇。“当年明月”艺术小镇以大府井村为核心改造而成,雁翔路以西、建设控制地带和环境协调区内的五典坡村、简王井村、南伍村等全部拆迁转移至新型居民社区。“当年明月”艺术小镇以明朝十三陵(杜陵保护区内涉及7座藩王墓)为点缀,以明朝历史文化艺术元素为主要特色,进行时尚性、现代性创建,形成具有明代艺术符号的,商业气氛浓郁的小镇。

(3)“四区”。即国际汉文化创意区、民间博物馆集群区、十三朝时尚街区以及汉风休闲生活区。

a.国际汉文化创意区。国际汉文化创意区划分为上林苑、阆风苑、翰林苑,以曲江文化产业“走出去”迈入国际为己任,因此,以吸取出口型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为主。如“上林苑”以“签约艺术名人立园,引进文化产业强园”为其构想,主要签约陕西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影视、音乐、文学、美术、艺术名人,以工作室或公司实体入驻上林苑,利用名人效应,持续提高曲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形成国际文化产业集聚区,使得曲江文化产业能够迅速向国际迈入。

b.民间博物馆集群区。民间博物馆集群区由“民间博物馆+民俗会馆”组成。民间博物馆、文化民俗会馆是未来博物馆发展的主要趋势。创建博物馆集聚区,有利于整合全国乃至世界民间社会文化资源,形成以“闻、读、知、感、乐、购”体验式休闲消费特色的民间文化消费市场、文物书画拍卖市场、博物馆教育产业市场、文化旅游市场,迅速提升曲江文化软实力。

c.十三朝时尚街区。“十三朝”是西安的文化符号,在杜陵打造十三朝时尚街区,使其成为古都西安向世界展示的标志性街区。十三朝时尚街区以十三朝建筑艺术为外在形态街景,以服务白领阶层为主旨,以经营时尚、洋气及丝绸之路休闲生活为特色,形成一条贯穿以西安为代表的古十三朝主题景观旅游休闲街区。

d.汉风休闲生活区。汉风休闲生活区包括村民安置区、中高端休闲地产社区两部分。村民安置区主要针对东伍村、大府井村以外的杜陵文保建设控制地带、环境协调区的村落,依照原有村落社会关系“分小区”居住,各小区共同配套一条商业街区、一个休闲活动广场及一家社区医院等。(重点保护区内的甘寨堡村及甘寨村可暂时搁置,且地处东南,不影响开发建设核心地带)中高端休闲地产社区为一梯一户联排中高端休闲汉式风格社区,以小高层为主,进行低密度地产开发。

(4)“三园”。即丝绸之路主题休闲运动园、儿童教育主题园及汉风生态休闲庄园。

a.丝绸之路主题休闲运动园。可与华侨城集团等大型户外休闲运动运营商合作,以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发大型户外休闲游乐园,与欢乐乐华城共同分享西安大型户外运动市场份额,凝聚人气。就关中-天水经济带来说,涵盖近8个地级市约8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千万之多,1个大型户外休闲游乐园难以满足日益生活化、大众化的市场消费需求。

b.儿童教育主题园。结合汉字动漫城(汉字主题游乐城、国学国艺基地)、少年天宫(航天、天文、科技)、少儿职业体验城(以西安市少年宫为核心创建)、国际学校等功能区,打造西安市最大的儿童体验教育基地,寓教于乐,塑造西安市青少年未来教育新环境新形象。截至目前,西安市乃至陕西省未出现较大型的儿童娱乐及教育类主题基地或园区,表明儿童教育主题园区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能力。

c.汉风生态休闲庄园。汉风生态休闲庄园包括西安植物园、中小型特色庄园集群、四星级汉式风情田园酒店,主要满足休闲游客的日常生态休闲生活需求。以西安植物园核心,围绕形成中小型运动类、养生类、水果类、山水类、花卉类、商务类等为代表的特色庄园集群。同时,庄园区将建设一座四星级汉式风情田园酒店,以中高端人群为主要消费对象,将短暂休闲与长期休闲相结合,实现四季交替、游客满盈的良性循环发展局面。

3、交通道路及建筑特色

(1)交通道路。依据《杜陵文化保护规划<2012-2030>》的规划,除打通雁翔路以外,拓展重修雁引路、曲江内航天大道、老韦鸣路三条主干道,同时新开设辅道多条,连缀各个园、区、村落等,形成交叉式网状便利交通,但所有交通原则上应被绿化林带遮掩。

(2)建筑特色。依据《杜陵文化保护规划<2012-2030>》的要求,及设定的汉风文化国际化倾向,建议曲江”汉风生态高地”建筑特色以汉式风格为主,融合西方当代文化艺术元素,充分彰显汉文化的世界性、时尚性和美感。“汉风生态高地”建筑重视“低密空间、地标高层、错落有致”的空间设计感,特别是地形地貌的有效利用,将形成以汉风格为特色的建筑群体。

三、技术路线:四种开发模式并行

1、“政策支持、亮点先行、企业为主”的产业开发模式

“政策支持”指曲江管委会利用税收、金融、扶持等政策优势,吸引大批文化创意企业入驻园区;“亮点先行”指曲江管委会可先启动龙头项目,由点及面,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性发展态势;“企业为主”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吸收各类企业对”汉风生态高地”项目进行投融资,同时,吸引更多优秀的大型企业入驻园区。

2、“服务企业、细化市场、分类经营”的土地开发模式

“汉风生态高地”政府将转变职能入手,从过去的大拆大建,转变为服务性政府,政府主要做服务配套设施、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部分龙头亮点项目,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项目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予以开发。因此,在土地利用和经营方面,要细化市场需求,针对商业地产、房地产、新农村改造以及其他土地需求,分类经营,实现土地利润最大化。

3、“绿树掩映合抱”的地理空间开发模式

即各个园、区、小镇及道路,被绿树环抱,独立成空间,见树不见物,坚持98%的森林覆盖率,真正实现绿色诗意般的栖居、休闲、工作、旅游。

4、“戴帽穿鞋束腰”的优美小镇开发模式

即通过艺术家的眼和手,融合汉式文化元素和西方文化元素,进行“一房一改造”,给房子“戴帽、穿鞋、束腰”,甚至从内到外全面改造,真正成为西安城中村改造的开创之举、典范之作。

四、结语

作为大遗址保护开发及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探索思路之一,“汉风生态高”地将坚持“以人文为本、发展产业与安置培训就业创业同行,市场与城镇同步,促进杜陵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民生主导战略”、“硬件方面提倡汉文化元素与国际审美视觉的接轨创新;软件方面提倡传统文化的通用价值和时尚价值”的“国际化创新战略”、“ 生态系统修复、村民关系保存、经济空间协调”的“系统修复协调战略”以及精品先行战略,以“由易到难、亮点先行”的推进方式,在突破杜陵区域城镇化发展瓶颈的基础上,深化集聚区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遗址保护、城市化进程及生态文化建设的大跨越、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孟宪民.梦想辉煌:建设我们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和园区——关于我国大遗址保护思路的探讨[J].东南文化2001(1).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杜陵陵园遗址[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1-150.

[3] 王静、王震.杜陵与西安市空间发展关系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7(5).

[4] 陕西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等:《杜陵文物保护规划<2012-2030>》[Z].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