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5
马虹琳
【摘 要】 本文探讨如何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一要完善企业党内激励机制,增进党员创先争优意识;二要完善企业党内关怀机制,全面把握党员发展动向;三要建立完善企业党内帮扶机制,营造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 企业;党内关怀;帮扶机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根据这一要求,尽快建立健全企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就成为新时期全面推进企业党建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企业的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既能夯实企业党组织基础,激发党员干事业创业的活力,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又能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帮助化解企业党内矛盾,保持企业良性发展和顺畅运作。
一、当前企业困难党员现状及成因分析
1、“三老”困难党员
其特点是年龄均在6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很多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较为困难。部分“三老”困难党员所在的企业经营不善,生活补贴等相关政策规定难以落实,养老、医疗等保障不足。
2、下岗困难党员
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足额发放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来源,加之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只能在家里受穷,靠政府的低保金度日。
3、个人素质低,生活负担重的党员
一般文化程度偏低,仅有初中或高中文化程度,仅具备简单的生产技术,从事低收入的生产劳动,薪酬较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配偶多下岗,生活压力沉重。
4、患病等造成困难的党员
年龄相对较大,很多人患有癌症、肝炎、肺结核、高血压等重症或慢性疾病,或遭遇重大变故,以致劳动力弱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依靠政府和企业救济度日。
二、企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企业党建的实际情况看,企业困难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构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对企业困难党员帮扶工作认识不清
部分企业组织干部态度不端正,认为困难党员是企业负担,在帮扶工作中存在施舍心态,不愿意与他们直接接触和深入交流。一些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认为困难党员帮扶救助是上级党组织或工会的事,与本企业党组及个人无关,参与帮扶救助工作不够热心。一些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党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小事不愿干,大事干不了。部分困难党员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依靠自身努力来主动摆脱贫困的信心,
2、企业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机制不健全
一是帮扶的对象不明确。很多企业党组没有为党员建立济困台帐,对党员困难的具体原因和表现没有进行分类,对困难党员的申报也没有规范的程序,确定帮扶对象时,往往凭主观印象,缺乏公允性。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台帐,但没有进行规范管理和及时更新,帮扶时困难党员“老面孔”多,新增的困难党员难以及时得到关心扶助。二是帮扶的措施落实不力。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和困难企业,其基层党组织大多没有按照上级的要求开展党内帮扶活动,致使困难党员处于没人管、没人问的尴尬境地,其自尊心、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严重受损。
3、对企业困难党员帮扶投入较少
党内帮扶的多、社会帮扶的少,扶助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党内工作经费,如党费等,有些困难党员在向民政部门或社区政府申请社会救助时,被以种种借口回绝;临时帮扶的多,经常性帮扶的少,目前,对企业困难党员的帮扶主要集中在春节和“七一”期间,其他经常性的开展帮扶较少;思想上关心、精神上慰问多,实际资金帮扶的少,投入的资金数量严重不足。
4、企业困难党员帮扶工作效果不佳
有些中小民营企业没有建立党支部或支部长期不过组织生活,除了上级走访慰问时送一点慰问金外,对困难党员政治上也不够关心。大多数中小企业和困难企业在对党员实施帮扶时,仅靠采取送钱送物等应急性救济方法,没有充分地考虑困难党员的差异性,往往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不仅不能彻底解决贫困现状,反而助长了一部分贫困党员的懒惰习气,产生依赖思想,导致越帮越靠、越靠越穷。
三、建立完善企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的措施
1、完善企业党内激励机制,增进党员创先争优意识
将党内激励机制的建立健全实践与对党组织业绩的考核相结合。在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时,添加党内激励机制的完善与实践指标,用明确的党员个人发展及其能力培养的任务和指标,对领导班子和主要干部进行奖惩,实现“勤者上、懒者下、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局面。
充分考虑并运用个人尊严与荣誉感这一心理因素,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对暂时落后党员、困难党员进行适当的奖惩和诫勉鞭策,鼓励其自我发展、自我创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走出落后困境。
2、完善企业党内关怀机制,全面把握党员发展动向
针对当前企业党员流动性增强的趋势,要及时准确采集信息,掌握其流动目的地与方向,建立完善党员信息库,以便及时有效地实施帮助,避免出现“流出企业不管、流入企业不问”的局面。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为困难党员分类实施帮扶提供依据。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年收入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做到类别分明,情况清晰;二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如家庭年收入在一定标准以下的特困党员;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等。三是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组织民主评议,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申报,党委审批备案。四是动态确定帮扶对象。根据标准每半年对本企业的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下半年的帮扶对象和走访慰问对象。
建立完善走访慰问制度。企业党内走访慰问活动可以分两种形式:定期走访慰问,时间为每年的“七•一”期间和春节前夕。对象主要是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生活上遇到困难的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曾获得其他荣誉称号的党员,处在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党员;不定期走访慰问,对象主要是家中发生突发事件的困难党员和生活暂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
党员干部进行结对帮扶。企业领导干部同困难党员实行结对帮扶制度,帮扶做到“四定”,即定帮扶目标,定帮扶责任,定帮扶内容,定启动资金,从心理、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全面进行帮扶。帮扶干部每季度至少与困难党员联系一次,做到困难党员家中发生突发事件时必到,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必到,欲创业发展项目时必到,重要节日前必到。
3、建立完善企业党内帮扶机制,营造齐抓共管的生动局面
建立政府和企业的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积极建立多种筹资渠道,通过“财政助一点,党费出一点、结余经费拨一点、基层党组织捐一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捐一点”等办法,充实关怀帮扶资金。基金的帮扶方向应有两种:一种是无偿救济,主要用于每年的定期与不定期走访慰问,资金来源主要是基金的创收部分;另一种是有偿扶助,即利用基金以借贷形式扶助下岗困难党员创业,实现滚动使用。政府和企业要加强基金扶持项目的监督管理,建立被帮扶党员家庭台帐,设立项目建设进度表,及时掌握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发展情况。成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监督小组”,负责帮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帮扶基金使用。每半年检查一次,切实抓好跟踪管理。
推进困难党员免费就业培训工程。建立企业困难党员再就业培训档案,制定困难党员再就业培训计划,对因劳动技能差造成下岗失业的困难党员,由企业积极与劳动部门和社区协调,为下岗职工党员进行免费培训。无偿提供再就业信息,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优秀下岗职工党员,帮助他们早日就业,走出困境。对有意自主创业的下岗职工党员,利用扶贫基金、再就业基金和帮助申请小额贷款等形式,为他们解决资金筹措问题,使其实现创业愿望。
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党员基本生活费和低保资金按时足额发放。认真执行企业老党员、老干部、老劳模生活补贴有关政策规定,坚决落实其生活待遇,解决其就医、生活困难问题。对“三老”及因病、因残、因灾造成贫困的党员实行定期与临时救济,确保逐年扩大救济面和增加救助额度。对“三老”及因病、因残、因灾造成贫困问题的党员,坚持实行社会保障与“党内互助”并举。一方面大力实施社会保障,做好低保和医保工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困难党员帮扶救助工作,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和实现“党内互助”,充分体现党组织的关怀情和凝聚力。
总之,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工作,既是推进企业党建的重要工作,又是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类企业党组织必须提高认识,尽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才能确保企业乃至社会和谐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