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连云港学派”的有益尝试——从《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代表作》看连云港的学术思想文化

时间:2024-04-25

文 / 徐习军

1992年的冬天,在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大潮兴起之初,时任团市委常委兼宣传部部长的杨东升给我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40多万字的新著《国情学》,时为全国第一部上升为学科构建高度的国情研究专著。

2018年的冬天,在构建“一带一路”交汇点、共圆中国梦的征程中,杨东升带来一个沉甸甸的提包——包里是他主编的《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代表作》(下文简称《代表作》)和《连云港市首届十大社科名家自述》(以下简称《自述》)。

时隔26年,尽管期间还收到过他的《企业家学》《科技创业家论》等多部著作,这些都是杨东升刻苦研究取得的具有业界领先和学科创建意义的个人研究力作,但是《代表作》和《自述》却是杨东升作为连云港市社联主席主编的具有连云港市社科整体实力展示意义的集体智慧,代表着连云港市社科研究的创新水准,这套书的出版对于连云港的学术思想文化具有风向标意义。

还在很久以前,杨东升就萌生过构建“连云港学派”意愿,并以一己之力在努力践行着,在执编《理论经纬》、主编《人才与经济》的过程中,不断探讨人才学理论与实践,探究企业家成长的内在机理,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2015年,对于长期致力于为构建“连云港学派”而努力的杨东升研究员来说,无疑是一个“降大任”于斯的契机——市委调任他担任市社联党组书记、主席,统领全市社会科学研究和社科事业发展。所以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套书与“连云港学派”的构建一定有某种关联。

简单翻阅全书,证实了我的感觉。杨东升说:“构建连云港学派,就是要建设一种有连云港特色、有原创性的学术思想文化发展格局。”

相对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来说,人文科学是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社会科学则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如果说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的观念、精神、情感和价值,即人的主观精神世界及其所积淀下来的精神文化的话,那么社会科学则更多的是研究客观的人类社会而外在于具体的个人及其主观世界。正因此,人们将其总称为人文社会科学。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的重大战略决策中,社会科学对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和作用。

学派的形成大致有三种因缘,即:师承、地域或问题。有因师承某一大师而形成“师承性学派”;也有主要因某一地域形成某种学术传统而成为“地域性学派”;还有因专注于研究某一问题而形成“问题性学派”。作为地域性学派——“连云港学派”的打造,不限于一种学科,不限于一门学问,也不限于一种学术观点、一种研究内容和方法,而且也不像传统学派那样,只限于少数认同群体,而是要把学术创新提到学术发展最重要的层面上来,把学术思想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纳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发展战略,把学术研究与开启民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推动学术思想文化的发展,承担起连云港发展的学术使命。《自述》和《代表作》正是通过遴选全市十大社科名家,进行打造“连云港学派”的有益尝试和具体实践。

《自述》是连云港市社科研究人才队伍中佼佼者的集体亮相,梳理了构建“连云港学派”的人才基础。在《自述》中,王庆军、古龙高、朱其训、伏涤修、杨东升、杨雪英、吴价宝、张良群、李洪甫、陈留生等十位社科名家,以自身的成长历程为铺陈、以自己的学术道路为线索、以自身的学术成就为重点、以自传体为形式,陈述各自作为一个学者的成长、求学、科研、发展的路径和过程,让人们透过他们看到连云港社科界学者刻苦钻研、百折不挠、艰难登顶的科研之路,对学界起到示范效应,旨在褒奖贤能之人,激励后学进取,为构建“连云港学派”提供人才支撑。

体现在《代表作》中,则展示了连云港社科在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在全国很有影响,为构建“连云港学派”打下了基础。

其一,国情研究伴随着一个国家发展的始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内学界才开始有所重视,但真正将国情研究上升到一门学科并构建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体系的是1992年出版的《国情学》,这部专著是中国第一部《国情学》,不仅具有学科创建意义,也被学界认为“是具有思想性、实践性的一本理论专著”,《国情学》虽然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初,但是其严肃的治学态度、严格的结构体系、严密的逻辑论证、严谨的学术观点,至今仍然具有领先性。杨东升在人才学研究领域的《企业家学》《科技创业家论》等多项专著、成果具有学理上的严密性、观点的领先性和在实践运用中的指导性,并提出了“企业的核心职能是创造财富,政府的中心任务是制度建设”“改革就是要实现由政府官员主角向企业家主角的转变”“企业家是工业社会的英雄,科技创业家是知识社会的英雄”等创新观点,被业界重视。2009年,杨东升被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授予“中国人才学研究30年理论贡献奖”,这一奖项在改革开放40年只有30人获得,为连云港乃至江苏争得了荣誉。此外,他曾6次获得省部级社会科学成功奖。认识世界和国情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和国情。为了适应和促进知识社会的发展,杨东升系统研究了知识社会中的核心——人的发展问题,他的45万字专著《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研究》2007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这部著作中,他认为在未来知识社会中人工智能的发展促进了人类自身与社会环境的深刻变革,人的全面发展将变为现实。十几年前的成果与今天的社会发展现实完全一致,其学术前瞻性得到证实。他长期倾力与研究的《知识主义论》,通过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价值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知识社会按知分配”“知识主义社会是以知识为运行轴心的社会形态”等一系列创新观点,并着力构建知识主义理论体系。

其二,目前,连云港的《西游记》研究在学界有较高地位。全国各地的《西游记》学术论坛、研讨活动都要邀请连云港学者参加,外地一些地方政府打造西游文化品牌都会听听连云港学者的建议,出版书籍资料愿意找连云港学者写序、把关,这本身就证明了连云港《西游记》研究的地位。李洪甫研究员是当今国内《西游记》学界公认的学术研究和文化考释的大家,《代表作》里精选了李先生学术研究的几篇堪称经典之作。《云台山、吴承恩与西游记》是一篇《西游记》成书背景地考证、阐释连云港花果山与《西游记》关联的开山之作,该文结合西游故事的地望研究、花果山的考释,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实证,证实了连云港花果山与《西游记》的关联。自1978年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首发后先后被《江海学刊》《20世纪西游记研究》选载,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李洪甫结合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项目研究过程,勘校了人文本《西游记》中的1万多处讹误,已经先后出版了人民文学本《西游记》第三版、人民出版社最新整理本《西游记》(学术版和普及版)。《关于重新整理本西游记的几个问题》将勘校整理过程中的关键事项做了阐述。《代表作》中,还收录李先生考证吴承恩祖居地为海州的论证文章,这一观点不仅学界尚无人论述,也无人反驳或论争。连云港的《西游记》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当之无愧地走在本领域的前列。

其三,自1983年罗其湘先生在《光明日报·史学》头条刊发《秦代东渡日本的徐福故址之发现和考证》一文,拉开了当代徐福研究的序幕,徐福研究在国内外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在众多徐福研究专家学者中,连云港的张良群成为考释徐福文化遗迹最为出色、研究成果最为丰富、资料掌握最为全面、学术观点最为权威的学术大家。《代表作》里精选了张先生学术研究的重要代表作,分别就徐福东渡与韩国关系、徐福东渡日本考、徐福东渡与海上丝绸之路、徐福与日韩历史名人的关联、东亚当代徐福文化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他的研究重史料、求实证,言人所未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将来构建徐福研究的论纲体系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使得连云港在徐福和徐福文化研究领域具有领先性。

其四,在大陆桥理论研究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港城,先有罗栋生先生提出“三个时代”(江河经济时代、海岸经济时代、陆桥经济时代)概念,成为当代大陆桥学术研究的奠基之作,后有古龙高、徐习军、仲其庄主编的国内外首套《新亚欧大陆桥研究丛书》(四部),从点、线、面、政策四个维度探讨和发展了大陆桥理论。目前,国内重要的大陆桥学术论坛基本少不了连云港学者的声音。《代表作》里精选了古龙高研究员的两篇代表作,一是站在国际视野对设立连云港自由贸易港区的研究,该研究基于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连云港自由港区影响的视角,提出了适应时代特点与江苏实际的自由港区建设构架和对策措施;二是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探讨加快苏北发展的新机遇与新对策。古龙高是连云港大陆桥研究团队的领军人物,其在大陆桥区域经济领域研究成果不仅在业界领先,也对政府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五,《代表作》里收录了古典戏曲研究专家、淮海工学院教授伏涤修博士的四篇研究成果。伏涤修以扎实的文献功底、严密的学理逻辑、刻苦的治学精神取得了业界罕见的学术成果。查阅各种学术数据库、网站,在古典戏曲领域的学者中,研究成果超越伏涤修的较为少见。在他55岁“高龄”时,还被杭州一所知名高校礼聘前去担任学科带头人,连云港社科优秀人才的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连云港社科研究的分量。因此,有理由认为,在中国文学的古典戏曲研究领域,连云港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代表作》中,朱其训教授的教育与治政研究、杨雪英教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吴价宝教授的现代管理创新研究、王庆军教授的法律法治研究、陈留生教授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性和业界的广泛影响力。

市社联努力推动实现高校社联和社科一级学科市级学会全覆盖,每年组织全市应用课题研究资助几十项和社科界学术大会10余场,并每年编辑出版《连云港智库》白皮书和《连云港社会科学》蓝皮书,以及常年定期编辑出版《新研究》杂志和《决策内参》资料,不仅为打造“连云港学派”搭建平台,也将社会科学研究与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咨询结合起来。还牵头组织成立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联盟,并作为常设秘书处协调各成员城市轮流举办理事大会和智库论坛,通过编发会刊《大陆桥视野》和创作会歌《智慧时代》等促进智库建设;推进连云港社联与中国社科院和淮海工学院联建知识社会(连云港)研究基地、“一带一路”(连云港)研究基地,通过人才柔性流动和借智来打造“连云港学派”,每年取得一批研究成果;组织有关专家撰写并主编的《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现代化建设研究丛书》九卷本、《连云港简史》《连云港文化论纲》等书籍已交商务印书馆、文汇出版社出版。

“连云港学派”的打造与酝酿多年的“深圳学派”是南北呼应关系,与国内的一些城市比较起来,连云港的历史文化底蕴虽然比较深厚,但城市文化体系呈现多元化和碎片化,还有待进一步梳理归纳;城市文化生态环境不优,尚有待完善和优化。近年来,连云港学者在学术思想文化上不断反思与追求、不断创新与实践,凸显思想文化自觉的逻辑起点与外在表征。在“人才强国”建设的进程中,植根于中华文明深厚沃土、立足于连云港“一带一路”交汇点和战略支点建设的伟大实践、融汇于时代发展的“连云港学派”,一定能早日结出丰硕的成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