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奋力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时间:2024-04-25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业砥砺奋进、探索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奋力从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

一、改革开放40年来 交通运输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从“瓶颈制约”到“基本适应”的历史性变化,为建设交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7年底,我国铁路、公路里程分别达到12.7万公里和478万公里,是1978年的2.5倍和5.4倍;其中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2.5万公里、13.65万公里,均创造了从无到有、再到里程世界第一的壮举。全国港口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2.76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66个,分别是改革开放之初的38倍和18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12.7万公里,等级航道占比从1978年的42%提高到52%。民航机场达到229个,是1978年的2.8倍。邮政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27.8万处,乡乡设所、村村通邮总体实现。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形成。

运输服务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17年,全社会完成客运量184.9亿人次、旅客周转量3.28万亿人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7.3倍和18.8倍;完成货运量472亿吨、货物周转量19.26万亿吨公里,分别是1978年的14.8倍和19.4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速铁路覆盖65%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跃居世界第一,全国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分别达到99%和95.9%,水路国际运输航线和集装箱班轮航线往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个港口,民航定期航班航线通达港澳台地区及60个国家(地区)的158个城市,中欧班列到达欧洲15个国家44个城市,全国乡镇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覆盖率达87.3%,运输服务通达性和保障性显著增强。

行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跃升。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科技水平从跟踪追赶为主,进入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的新阶段。高速铁路、特大桥隧、离岸深水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以及大型机场工程等建造技术迈入世界先进或领先行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交通装备走向世界市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超级工程震撼世界,“复兴号”动车组、C919大型客机、振华港机等一批国产交通装备标注了“中国制造”新高度。信息化在综合交通领域广泛应用,网约车、共享单车、互联网物流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交通运输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基本形成。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建设逐步健全,初步形成了由8部法律、65部行政法规、300余件部门规章以及地方性法规规章共同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了由3500余项技术标准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层次清晰、协调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政策体系。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有效发挥。

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合作不断扩大。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格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快“走出去”步伐,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及港口建设走向世界,高铁成为中国交通“走出去”的新亮点。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全球治理,我国在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万国邮政联盟和铁路合作组织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际影响力、话语权进一步提升。

交通运输的发展先行官作用不断增强。40年来,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国家战略实施、经济快速增长、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开发、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四好农村路”建设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为农村地区带去了人气、财气,带动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了社会进步。

二、40年交通运输 改革发展经验弥足珍贵

40年来,依靠改革开放,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交通运输发展道路。经验弥足珍贵,必须长期坚持。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纵观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用短短40年建成如此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中国之所以能够做到,究其根本,在于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于充分发挥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交通运输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建立了有利于快速发展的土地、资金等政策,地方和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党组织也在各自领域发挥了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有效促进了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了交通运输发展先行官的历史新定位,强调各种运输方式都要融合发展,提出建设交通强国,为新时代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实践证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我国交通运输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我国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成功经验的集中体现。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做好交通运输改革发展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交通短缺时代,我们着重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使交通运输对经济社会发展由“瓶颈制约”变为“基本适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提出,“要想富、先修路”不过时。我们着力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使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地方因交通而掉队;着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解决交通运输“好不好”的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改革的根本评判标准,交通运输事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服务大局中加快发展。40年来,交通运输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方针和政策,抢抓机遇,实现了快速发展。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连线成网。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交通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交通运输发展的先行作用不断凸显。实践证明,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交通运输才能抓住用好战略机遇,在服务大局中强身健体、发展壮大。

必须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业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积极转变政府部门职能,极大解放了交通运输生产力。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经验,积极推进交通运输“走出去”,为交通运输拓展了发展空间。坚持完善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强化人才支撑,“互联网+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不断解放和发展交通运输生产力,才能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行稳致远。

必须始终坚持凝聚各方力量,调动好各个方面的积极性。40年来,我们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探索建立了“中央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的交通建设筹融资模式,充分调动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外多方积极性。广大交通运输干部职工传承和弘扬“两路”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了交通建设主力军作用。广大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和支持交通运输发展,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际组织等在助力交通运输发展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才能把交通运输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以新一轮改革开放 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加速现代信息、人工智能、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各国培育竞争新优势的重要发力点。我们必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驱动,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在全球新一轮竞争中赢得主动。

推进质量变革,着力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交通强国的根本要求。必须加速摆脱固有的路径依赖和行为惯性,着力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形成有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发展战略、规划计划、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绩效评价、统计指标等制度体系,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有力支撑我国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

推进效率变革,着力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率。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投入产出效率的竞争。必须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推动效率变革,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体效率。进一步推动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深入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充分发挥好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把补短板与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效率。推动交通运输与制造业、物流业、旅游业、电子商务等关联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高供应链效率。

推进动力变革,着力培育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建设交通强国,必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增量崛起”与“存量优化”的协同并举。着力深化改革添活力,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让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着力创新驱动增动能,加快建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智慧交通为主攻方向、以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体系,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核心技术攻关和前沿引领技术应用,鼓励和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着力扩大开放,拓展空间,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与沿线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来源:《求是》杂志,作者为中共交通运输部党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