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偏执——这个亿万富翁的成功秘笈

时间:2024-04-25

陈志宏

王仁德是江西省余江县人,退休后,他在鹰潭市经营床上用品。他的生活并无多少波折,更没有什么传奇。

有一次,他去南昌进货,见有一商户的蚊帐特别便宜,就进了2000顶。俗话说,便宜没好货。回到鹰潭,王仁德才发现,这批蚊帐洞眼太大,根本起不到防蚊子的作用,卖出去的,都被人退了回来。这一单,他结结实实地亏了1万多块钱。

他找南昌的老板要求退货赔偿,却被带着去见生产厂家,他才明白,那厂子倒了,积压了300多万顶蚊帐。王仁德获得了南昌老板的赔偿,不是钱,是2500顶蚊帐。这些“大眼蚊帐”百无一用,拿回来也是死货。可不久后,王仁德竟花钱将那300万顶蚊帐全部买了回来。

原来,王仁德从报纸上得知非洲的苏丹有很多伊蚊,这种蚊子体态庞大,嘴巴奇长,吸人血多,染病率非常高。他觉得这些百无一用的蚊帐,完全可以卖到那里去。

67岁的王仁德带着30顶“大眼蚊帐”去了苏丹,一到首都喀土穆,那55℃的高温,热得他快要昏死过去。稍事休息,他马不停蹄地去考察市场,收获的却是一个冷酷的现实——市场上根本不卖蚊帐,当地人根本不知蚊帐是什么玩意。

没有市场,那就回国吧。可王仁德老人偏不,他“偏执”地认为,在这个不知道蚊帐为何物的苏丹,市场无可限量。他选择去危险的达尔富尔,因为那里每年都有9万多人死于伊蚊传播的登革热。只可惜当地连年战乱,百姓生活贫困,这10元左右的蚊帐,对他们来说,也是天价的奢侈品。

老百姓买不起,路只有一条,卖给联合国,然后由其援助给达尔富尔的人们。王仁德老人来到达尔富尔地区的布拉姆市,求见负责援助事务的副市长贾巴津。副市长的一番话,让他凉了半截。他说:“达尔富尔地区非常闭塞,人们不一定会接受这样先进的产品,如果他们不感兴趣,我们采购您的蚊帐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何让从未见过蚊帐的老百姓接受这样“”先进的产品?王仁仁德决定带着10项蚊帐,亲赴危险之地,宣传蚊帐的好处。这里政府与反政府的武装各居一方,经常打仗。王仁德到了战区才发现,达尔富欠地区的人民对中国人还是非常友好的,哪怕是反政府武装人员。原来,中国人援建的水井,帮他们解决了缺水之苦,还有很多项目,让他们明白中国人的真诚与友好。所以,王仁德穿越交火区,双方甚至还主动停火,让他安全通行。

到达一个名叫皮巴韦的小村寨之后,王仁德明白此处驱蚊的方式是种植一种非洲特有的植物,但效果一般,在某一年,因为伊蚊传播登革热,就有16人死去。尽管蚊帐可以防蚊,可以防止传播登革热,可以避免无谓的死亡,但当地民众就是不接受王仁德的“大眼蚊帐”,觉得那是被关进了大牢,会带来厄运的。

偏执的王仁德不相信不能改变村民的观念,他亲自钻进“大眼蚊账”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明确地传递一个信息,睡在蚊帐里不会带来厄运,却能享受无伊蚊骚扰的安宁,可以舒适地睡觉。终于有大胆的人迈进了他的蚊帐,见没有什么坏事,就兴奋地说:“太好了,太好了。大家都进来吧。”他们接受了。

此后,王仁德老人免费发放近2万顶蚊帐,达尔富尔的人民彻底接受了这种新的“先进”的东西。2003年,达尔富尔地区政府在可支配的联合国援助资金额度内,以平均8美元的价格,先后购进王仁德20万顶蚊帐。到2007年,联合国机构间采购办公室采购了王仁德290万顶蚊帐,用于援助非洲国家。

王仁德,这位来自中国的老人,在非洲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成了亿万富翁。他的成功,最偏执(偏激+执着)到底的结果,而他的偏执,是基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判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