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连 泰 /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大学生应对网络欺凌方式现状调查
——以C大学2016年调查数据分析为例
连 泰 / 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研究利用C大学2016年学生使用互联网调查数据,分析了大学生利用法律、认知、情绪宣泄、逃避和攻击五个方式解决网络欺凌问题现状,并对比和初步分析了不同性别、年级、学科大类学生在该五个维度上不同。
大学生 应对 网络欺凌 现状
近来来,伴随着互联网及各种通讯设备的广泛使用,网络欺凌(Cyber bullying)由此产生。网络欺凌是指匿名的个人或者群体通过电脑或者手机等电子媒介,以电子邮件、短信、网页和社区等形式对他人进行的嘲讽、谩骂、侮辱、威胁、骚扰等人身攻击,从而造成受害者心理上的伤害。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重要群体,网络欺凌行为在其身上时有发生。大学生在面对网络欺凌时,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本文利用C大学2016年大学生使用互联网调查数据试对其分析。
本研究的数据资料来源于“C大学学生使用互联网调查研究”,该问卷由C大学长期从事一线学生工作的教师与专家编制,并经过了多次修改才运用到调查中。
问卷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重在了解毕业生的个人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院系专业、政治面貌、家庭所在地、父母的职业、所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阶层等。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学生的网络使用习惯。第三部分针对的是学生网络欺凌调查,包括是否遭遇网络欺凌现象、遭遇到何种方式的网络欺凌及应对网络欺凌的方式。其中应对网络欺凌部分由法律应对、攻击应对、认知应对、逃避应对、情绪宣泄五个分量表18个题目构成。根据统计指标显示,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可以进一步用来测定大学生网络欺凌现状。
本次调查以C大学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共随机发放问卷3600份。共回收问卷3150份,其中有效问卷3033份,有效率96.2%,其中男生占了58.3%,女生占了41.7%。大一学生占31.4%,大二学生占23.7%,大三学生占27.8%,大四学生占17.1%。
用 VF6.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使用SPSS17.0 统计软件分析。
表1 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平均分及标准差(n=3033)
调查结果显示(表1),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各维度平均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法律应对、攻击应对、认知应对、情绪宣泄、逃避应对。总体而言,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不积极。其中,仅有 6.2%的学生用法律应对的平均分大于4 分。在五个维度中,逃避应对方式使用最频繁,平均分为3.88。且有54.5%的大学生逃避应对平均分高于4 分。法律应对使用最少。这些数据说明了大学生在面对网络欺凌行为时,往往会采取比较消极的应对方式,因此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欺凌应对方式能力尤为重要。
表2 不同性别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平均分
大学男生与女生对网络欺凌应对方式的选择上有相对一致的选择。首先他们会采取逃避应对的方式,其次是情绪宣泄应对策略,再次是认知策略。对攻击应对策略的选择,男性则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的性别特征有关系,因此男生采取攻击应对策会高于女性。女生对于情绪宣泄策略的选择高于男性,这可能因为女性相对于男性而言,情感比较细腻,感性成分较多。因此在受到网络欺凌侵害时,她们会更多的去倾诉内心的困扰与忧虑。
表3 不同年级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平均分
表3呈现的是不同年级大学生应对网络欺凌方式。一年级学生在面对网络欺凌时,大多选择逃避,其次是情绪宣泄、攻击与认知,最后为法律应对。二年级学生则习惯调整自身思维与加深对事情的认知,逃避和情绪和情绪宣泄其次,最后仍然是法律应对。三、四年级学生情况和一年级学生情况大致一样。虽各年级学生采取法律应对均较少,但四年级学生得分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这可能因为大四学生普遍较成熟;在认知维度二年级学生得分最高;三年级学生则在逃避应对得分上高于其他三个年级;在情绪宣泄维度和攻击维度平均分最高的是一年级学生。
不同学科大类学生在应对网络欺凌方式上也不同(如表4)。文科大类学生在逃避应对、情绪宣泄应对维度高于理科大类学生,但在法律应对、认知应对以及攻击应对维度低于理科学生。可能是文科的专业教育侧重培养人文关怀,使得学生大多较感性。而理科则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与问题探究能力,这使得他们在面对问题时,善于理性分析。文、理科学生相距较大的是在情绪均分和攻击均分。这与性别分别与特点有关。文科大多为女生,他们在处理问题时,情感较细腻,感性成分较多。因此在受到网络欺凌侵害时,她们会更多的去逃避、倾诉内心的困扰与忧虑。理科则男生居多,他们更倾向于用攻击解决问题。
表4 大学生网络欺凌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平均分
大学生面对网络欺凌时,逃避应对方式和情绪宣泄使用最频繁,法律应对使用最少。总体采取比较消极的应对方式。大学男生与女生对网络欺凌应对方式的选择上有相对一致的选择,但女生往往倾向于逃避应对和情绪宣泄,男生则更习惯法律应对、认知应对以及攻击应对。一年级学生在面对网络欺凌时,大多选择逃避,二年级学生则习惯调整自身思维与加深对事情的认知。文科大类学生在逃避应对、情绪宣泄应对维度高于理科大类学生,但在法律应对、认知应对以及攻击应对维度低于理科学生,相距较大的是在情绪均分和攻击均分。
[1]李醒东,李换.网络欺负——悄然兴起的校园暴力[J].教育科学研究,2010(07).
[2]井世洁.大学生的自尊、社会支持及控制点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研究[J].心理科学,2010(03).
[3]祝玉红,陈群,周华珍.国外网络欺凌研究的回顾与最新进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4(11).
[4]“网络欺凌”伤害大约64%穗港澳青少年曾遭遇[J].互联网天地.,2013(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