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白 洁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从教学模式看日语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
白 洁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现在的世界在各方面都高速发展,各国之间跨维度,多空间的综合交往活动较以前更加频繁。更快的发展就会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沟通中,语言是第一沟通要素,故此,在今后的发展中,社会对语言的学习者及语言学习传授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鉴于此要求,本文拟从当前日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相应教学法来谈谈日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日语教育; 跨文化教育;教学模式;教师综合能力
语言作为人文思想的媒介,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作为每一个语言学习者或者传授者,我们的使命就是学习好它,应用好它,所以我们国家很多地方从小学开始就已经开始外语学习的课程了,一直到大学。而现实情况却不太乐观,很多地方课程是开设了,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尤其是大学毕业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却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本文以日语为例来谈谈当前日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所采取的相应教学法来谈谈日语教师素质的提高。
1.日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单一。
许多高校依旧把等级考试通过与否、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作为考查学生日语水平、日语能力的唯一评判标准,有的高校甚至直接把日语四级证书和大学毕业证、学位证捆绑在一起。所以教师为了应试在课堂上突出语法讲授,无意中忽视了学生的日语兴趣和日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学生也为了拿到日语的相关合格证在课下题海战术、死记硬背单词,忽略提高日语实际应用的相关技能。这样下来尽管有些学生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几乎成了被遗忘的盲区。
2.日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缺失。
跨文化教育是一种国际教育理念,最早由联合国以文件的形式提出,目的在于强调教育对世界文化的作用。由于受到社会意识及传统教学的影响,跨文化教育一直没有在日语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并真正开展。很多日语教师也试图在自己的教学领域中将跨文化教育贯穿其中,但是整体大环境的限制使得日语教师并不熟知跨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没有跨文化教育的相关专业培训,又没有体系内的支持,导致日语教师们对跨文化教育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入,对日语跨文化教育的实施也只能停留在个人兴趣的范围内。以至于教出来的学生在看日本原声电影或者和以日语为母语的人沟通时困难重重。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解决这一问题呢,我认为这需要我们诸多的日语教学工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完善以往的教学方式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教学素质。
1. 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传统的日语教学手段和单一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无法跟上目前社会发展,所以现在的日语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思想,改进和丰富日语教学模式。日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语言环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它可以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4大能力。针对教学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只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必然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曾设定了诸多日语情景教学法的模式,即教师创设出一系列逼真的场景或者日语短剧模式,让每名学生都参与进来。利用日语进行会话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围绕课文的基础会话;另一部分为以本课出现的句型为主干,以当今生活中的时事为内容的应用会话。例如:日本人在初次见面时,都要在形式上客套一番,进行自我介绍。其次,情景教学法还包括课文情景导入,比如,联系时事进行情景导入、设疑(悬念)情景进行导入、利用交代背景知识进行导入、文化知识(异文化对比)导入以及利用音乐进行导入等。“教师在文化导入时,应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了解文章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当教学过程中涉及宗教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等文化形式时,可采用讨论法;当涉及时事焦点或者学生的切身相关问题等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法,将其意见归纳成几种类型;当涉及艺术、绘画、诗歌、故事等较直观接受的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为学生播放一段电影,下载一些图片,让学生欣赏原文朗读等等。” 再次,创设日语课堂辩论活动。课堂讨论是关于某个讨论题目,把参加的学生分成两组,即正方和反方来进行。不过这种情景设置模式在日语课堂上的高级阶段。
2.提高跨国文化教学能力。
如何让学生理解中日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是提高日语教学水平的突破点。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日语与汉语的对比、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对比,使学生认清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正确地对待这种差异。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采用适当的场景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来体会日本文化的精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以文化差异为主题的互动,邀请一些日本语言教育的专家或者日本的友人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对这种差异有一种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倡导日语学习者自主学习并了解日本文化,让跨文化教育深入到学习者的生活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习者的价值观,让学习者正确认识跨文化教育,不盲目地推崇日本文化,也不自我膨胀,贬低日本文化。应使学生树立不偏不倚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
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开设专门的日本文化教育课程进行跨文化教育。二是聘请日语外教,从一个日本人的视角了解日本文化。三是学校应该为学生创造跨文化学习的机会,举办中日文化交流论坛、中日学生互动社团,引进原版日语书籍,还原真实的日本文化。四是增强学生对日本具有代表性的影视作品的了解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跨文化教育实施的有利条件。
3.日本漫画在日语教学中的运用。
日本漫画是日本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内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为热爱日本漫画而关注日本、学习日语。中国也不例外,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2009年统计,中国有80多万人通过学校课堂、社会培训机构等途径学习日语。其中年轻人的比例应占绝大多数。 本文所提的漫画主要指故事漫画,它通过连续的多格画面和角色的对白及旁白来讲述长短不一的故事,是当今日本漫画中占据主流的漫画形式,中文亦称其为连环漫画。十九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讽刺漫画及故事漫画的影响波及日本。随着具有现代意义的大众传播媒体报刊杂志的不断问世,以及近代图文印刷技术的革新,再加上日本原有“物语文化”传统的作用,一代又一代漫画家应运而生,为日益成熟的市民社会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快餐。历经百年风雨,日本故事漫画的出版如今已呈铺天盖地之势。并且其发行量的一半面向青年、成年人,这一点举世罕见,是日本漫画市场的特征。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多媒体语言教材的开发成为热潮,漫画在日语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也得到积极推进。世界范围内年轻一代日语学习者对日本漫画的消费需求,也迫使日语教育工作者对该文化现象不能置若周闻。不仅日本漫画中的一些经典台词常常变成社会语言在日本坊间运用流传,丰富了日语的表现力,而且日本漫画作为有价值的研究素材,实际上已经成为日本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越来越多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对象。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要想绕开它也不现实。何况还有不少年轻学子欣然选择了与漫画相关的研究课题。所以,日语教育工作者把握日本漫画引进到教学中来也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好方法。
故事漫画提供给我们很多关于社会和人际关系的综合信息和大量对话,是很理想的教材。而漫画所提供的材料最适宜观察诸如敬体和简体、男性用语和女性用语、敬语形式与普通形式、方言、客气话和粗鲁话、拟声拟态词等,这些日语要素在实际会话中的使用方法及产生的效果。
在日语教育中,由于学习者的多样化,所以肯定不会有一种万能的方法,那么日语教师作为语言的传播者,除了首先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知识外,还应该具备多元的,跨文化的知识修养,这样在教学当中才能根据不同学习者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与社会充分接轨的学生。这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日语教师综合能力的要求。
[1]石田敏子.日本语教授法[M]日本株式会社:大修馆书店.1996.
[2]宿久高.《中国日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年 第2期.
[3]平山崇.日语教学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