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 瑜/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
浅析两种不同的儒者形象
——以颜渊、子贡为例
刘 瑜/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
众所周知,在孔子所有弟子中,颜回是他最为称道与赞许的弟子,《论语》中对此都有着明确的记载,而后世学者甚至尊称颜回为“复圣”。然而,在当时春秋时期有许多人则是认为子贡甚至“贤于仲尼”,更不用说是“退藏于舍”的颜回了。在此文中,我将颜回与子贡作了一番比较,以便得到一个公正的判断。
颜渊;子贡;安贫乐道;富而好礼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字子渊,又称颜渊,历来被认为是孔子七十二位最贤良的弟子之首,又往往被作为孔门“德行”科的代表性人物。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他能言善辩,才华横溢,通达事理,又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富商。孔子死后,“唯子贡庐于冢,凡六年,然后去”。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①这是孔子对颜回的处世态度的高度评价,而“回也不改其乐”就是颜渊之“乐”的具体体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这种条件,对平常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但颜回所在意的并非外在物质条件是否优渥,他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自足,因而他能够安于这份贫穷。
(一)回好笃守,安贫乐道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也就是说,孔子赞赏颜回“贤哉”,是因为颜回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仍“乐在其中”,当然,这种乐并不是乐箪瓢陋巷,而在于颜回不因贫穷而改其所乐的坚定信念。而孔子也曾自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②可以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是“乐”的学问,正像梁漱溟先生所指出来的,纵观《论语》全书,竟找不到一个“苦”字。
(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态度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尹氏曰:‘用舍无与于己,行藏安于所遇,命不足道也。颜子几于圣人,故亦能之。’谢氏曰:‘圣人于行藏之间,无意无必。其行非贪位,其藏非独善也。若有欲心,则不用而求行,舍之而不藏矣,是以惟颜子为可以与于此。’”③朱子引用尹氏言来说孔颜的处世态度:用舍在外不在于我,而行藏在于我。有用我者,则行此道于世,无用我者,则藏此道于身。无论行或藏都安于所遇,因为用舍行藏,有道亦有命,怀道不见用是命。孔子此句略有感叹之意,叹息自己与颜回皆是命不足道也。那么颜回为何会在困境中还要坚守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处世态度呢?他说:“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④
(三)孔子对颜渊的评价
在《论语》中,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的“四科”之首,并不是弟子中着墨最多的一个,但却是在记述中受到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对颜渊的称赞处处可见、比比皆是,列举如下:子夏问孔子曰“颜回之为人奚若”子曰“回之仁贤于丘也。”。⑤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⑥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⑦等等。可以说,孔子对颜回的称颂达到了心悦诚服的地步,甚至会自称不如颜回。以致于当颜回去世时,孔子曰“天丧予”,孔子因悼其学无后传之人,就如同天丧己,足见其伤痛之深。颜渊死,子哭之恸。孔子痛感失去衣钵传人,发出了“天丧予”的悲叹,因为孔子哀坳之过,从者劝之,而孔子却认为并不为过,可见其对颜回之死的深深哀痛和惋惜。以至对其死后仍念叨其“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孔子深深痛惜其进益未止、敏而好学、安贫乐道之仁德,对此仍叹惜不已。因他们之间的感情已超出了普通的师友之情,孔子已完全把颜回当做自己事业的接班人来对待。
孔子曾经评价子贡“赐也达”,他认为子贡是一个“达”人,具有“达”的精神。那么“达”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子张问孔子,一个士如何才算达?孔子回答,所谓“达人”,他必然天性志直,心志好义,又能察言观色,存心谦退,好居下位,绝不傲慢。这是对“达”的内涵的具体规定,也是对子贡“达”的精神的进一步的阐释。
(一)赐不受命,富而好礼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⑧
朱子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子贡不如颜子之安贫乐道,然其才识之明,亦能料事而多中也。”而刘宝楠在《论语正义》也认为“盖美回所以励赐也。”然而,我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孔子此话既是表达了对颜渊有德却“屡空”的遗憾之情,同时也隐隐透露出孔子本人在政治上多次碰壁、不得志而归的内心反映。而对于子贡,孔子“反而寓有赞美的意味。孔子明确地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如不可求,从吾所好。”⑨既然富贵乃是人之所欲,如若得之有道,合乎礼义,又何乐而不为呢?由此可知,孔子对于子贡经商是给予赞称和支持的,当然,孔子之所以支持子贡经商,是因为子贡并非为富而富,而是以乐道好礼为其宗旨的。
(二)“求善贾而沽”的处世态度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⑩朱子在《四书章句集注》中注:“子贡以孔子有道不仕,故设此二端以问也。孔子言固当卖之,但当待贾,而不当求之耳。”⑾也就是说,子贡因孔子怀道而不仕,便发此问。孔子重言“沽之”,我们则可以知道孔子并没有不仕之心,只不过孔子与子贡的区别在于,他是“待”之而非“求”之。但是,存就是为了卖,这是经商的一个重要原则;存而不卖,商品的价值就无法实现。可以说,这段话向我们透露出一点就是,孔子虽然感到生不逢时,其道不行,但却没有丧失从政的意志。而子贡则把世俗与大道结合起来,以辩言为利器,以儒学为核心,浮游于天下,纵横于四海诸侯。
(三)孔子对子贡的评价
对于子贡,有人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观点:“我们认为子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孔子衣钵传人,正是他,真正地理解了孔子,学得了孔子的精神学问;也正是由于他,儒家学说才被发扬光大,广传天下,迅速走上了政治舞台。但遗憾的是……子贡在儒学系统中的地位显然是比较低的。”⑿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此种情况?纵观《论语》一书,孔子曾多次批评过子贡,这便导致后人对子贡有所误解。尽管孔子多次批评子贡,但是却不能忽略孔子对子贡的赞赏与肯定。可以说,子贡是孔门中能力最强、事业最显的弟子,“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⒀
众所周知,在孔子所有弟子中,颜回是他最为称道与赞许的弟子,而后世学者甚至尊称颜回为“复圣”。然而,在当时春秋时期有许多人则是认为子贡甚至“贤于仲尼”,更不用说是“退藏于舍”的颜回了。有时就连孔子本人也不禁要问子贡“女与回也孰愈?”然而他最后还是同意子贡自己所说不如颜回的观点,甚至说就连自己也不如颜回。
首先,我们要考虑一点就是,为什么孔子不仅认为子贡不如颜回,甚至还说自己也比不上颜回呢?在这里我想提出一种观点,孔子说自己比不上颜回或许并非自谦之词,而是对自己虽极其赞许颜回安贫乐道,欣慰于他即使在贫困潦倒之际仍能够不改其乐,而自己却不能做到像颜回一样这么洒脱的一种感慨。
其次,我们还需要思考一点,在颜回与子贡中,孔子为什么将颜回作为自己事业的接班人?可以说,孔子之道乃是以修身为本的。然而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孔子认为子贡之路至深,学之不得则有害;颜回之路虽然至难,但学之无害,得之有益。所以如若没有子贡之才、识、知、勇,则不可以学子贡。颜回则不同,其乐道笃守,好学不已,虽然做到这样非常难,但不至于走进歪路中。处于以上原因,相较于子贡来说,孔子更偏向于树立颜回来作为众弟子学习的榜样。
[1]《论语》
[2]《庄子•让王》
[3]《孔子世家》
[4]《史记•货殖列传》
[5][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
[6]薛辉、杨立民.试论儒学中的子贡[J].文史哲,2003年,274(1):22.
注释:
① 《论语•雍也》.
② 《论语•述而》.
③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95页.
④ 《庄子•让王》.
⑤ 《孔子家语》.
⑥ 《论语•雍也》.
⑦ 《论语•子罕》.
⑧《论语•先进》.
⑨《论语•述而》.
⑩《论语•子罕》.
⑾[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版,第113页.
⑿ 薛辉、杨立民.试论儒学中的子贡[J].文史哲,2003年,274(1):22.
⒀《史记•货殖列传》.
刘瑜(1991.08)女,山东青岛,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中国哲学专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