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钟 雷/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对高校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模式的分析
钟 雷/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及逻辑推理方法,介绍了三类教学模式的应用范围与局限性,以及这三类教学模式在高师体育系体操普修课的运用。阐述了高师体育系竞技体操的特点和如何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教学能力及创新意识。
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模式
体操课是我国体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普通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掌握体操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是体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我国体育院系体操教学一直实施的是以培养学校师资为主要目标,以提高竞技体操运动水平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随着各类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课的评价等方面,都正在发生着变革,我国体育院系培养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我国高等院校应根据体操基本要求,设计各项基本动作,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中,能增强体质为出发点,采用科学锻炼的方法,成为适应现代化和未来需要的新型人才。我国体育院系体操教学模式的形成、蓬勃发展到今天的变化过程中,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体操教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形式也是多样的。但是长期以来在体育院系体操教学中,一直是追求以提高竞技体操运动技术水平为目的的教学,忽略了体操多种功能的开发。因而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两大“阵地”发生变革的今天,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已表现出了与目标不相吻合的状况,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体育教师,要求做到会做、会讲、会教和会写,也是做一个体操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所以,我认为体育院系体操教学已到了应拓宽思路,寻求改革的阶段,使之与现代教育同步。体操教学素质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也旨在为今后从事体操教学工作提供一些依据。
教导式属于“先教后学”的传统模式。由于它的基本特点着重于教师的“教”(讲解),所以在客观上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但教师如果能从根本上改变“注入式”的照本宣科的讲授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变被动的讲授为积极的领导,教导式仍然不失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模式。
导学式以“先导后学”为基本特点。它与教导式相比,将教师先讲解变为先示范,虽然侧重于“教”,但以教师示范的直观动作为先导,使学生一开始就建立动作技能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形象思维。由于导学式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等方面比教导式更能充分体现主体地位,而且对教材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它是目前教学实践中采用较多的一类模式。
学导式以“先学后导”为基本特点,是对教导式“先教后学”的逆向选择,是对传统模式的根本改革。学导式的主要功能在于学生先亲自体验,激发他们自学的内因,教师在学生自练后的讲解,示范都是围绕学生提出的质疑或教学关键进行重点精讲和点拔。由于学导式的原则是“学前导后”,所以应用范围受到教材难度和学生能力的局限。
在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中,教师在选用三类不同教学模式时根据教学实践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因为三类教学模式有各自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而且体操动作复杂多变,在教学实践中只有相对的最好效果,没有绝对的“最佳模式”。技巧动作中倒立采用导学式,侧手翻动作结构较简单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学导式,而倒立前滚翻,由倒立到屈臂向前滚动,动作前后衔接有密切联系,对于普修学生难度较大的动作,往往采用导学式,而不易采用学导式,这是由于难度大的生疏技术动作,如果教师既不讲,也不示范就让学生自练,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无所适从,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体操属于难、美向群类技巧运动项目。身体素质要求很全面,而体育高等院校体育系体操普修课的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合理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对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在实践中发现,身体素质在较差的学生不适应导学式和学导式,只适应教导式。导学式和学导式不如教导式那样直观明了,先示范难以看清动作结构,先自练又无法下手;导学式适应有一定体育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学生,他们对教师示范的模仿能力较强,接受新动作的能力较快;学导式适应体育基础较好和自学钻研能力较强的学生,而且这种能力与学导式学习效果成正比。这主要是学生的体育能力和钻研能力越强,利用运动技能迁移的效果越好。
(一)体操普修课应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体操教学活动,不只是向学生传授体操的理论技术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运用的能力,高专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体育教师,要求做到“四会”,所以在体操教学中,要尽可能加强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提早进入角色互换,为今后的应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体操教学实践中,应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的学习方法及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教师可先进行讲解与示范保护与帮助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相保护,或每组选出几名学生带领全体同学准备结束部分的练习。
(二)普修体操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
在体操教学中,善于观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纠正技术运用的错误,完成教学目标。它是体现一名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标志。由整体到部分观察法。看技术是否贯通,连续,方向动作到位情况,再观察各节柏,各部分技术动作后,提出要点、重点、难点,使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听懂节拍及示范面的正确运用,要能准确,优美鲜明地显示直观的内容,使学生获得有效的直观结果,为此不但要选择好直观示范的位置,方向和时机,还要注意直观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分析观察法。分析某些练习的技术结构,预见到可能产生的错误动作,提高掌握技能的能力。
[1]吕万刚,孙立海等.大小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
[2]钟明宝.男子竞技体操规则演变与技术发展的规律性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