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刘 欣 / 新疆科技馆
如何有效提升科普教育实效性的探析
刘欣 / 新疆科技馆
科学文化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战略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科技知识的普及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新时期如何切实提升科普教育活动实效性,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使科普工作对经济工作的拉动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科普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时期,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好各个群体的作用,利用好各自的优势和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多角度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科普教育;时效性;探索
科学技术已成为影响社会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质,在各发达国家受到广泛重视。在我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启动,科普工作的地位已从法律高度得到确立。然而,科普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而有必要深入探索科普教育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性,积极探寻可行、有效的科普教育活动方式。
历史实践证明,从古至今、由中及外,任何科技的发明创造和传播应用都离不开科学的普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是如此。科学的普及加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有了人类的进步。科普教育是一个将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技术成果浅显的向社会表述、向全民普及的过程,包含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维度”,横贯了学历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三个始终”,立足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方式,培养全民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整体提高意义重大。一段时期以来,科普教育也只能是见缝插针,始终摆不上应有的高度。从社会到学校到家庭,对科普教育重视和投入远远不够。科技教育的普及面不广,一些科技活动、科技比赛仅仅局限于部分参赛学生;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没能形成合力,社会与学校、家庭的科普教育很难接轨;科普教育工作者(包括家长)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当前的科普教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不能适应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为此,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普,重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科学普及、科学教育、科学素养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2002年,我国还颁布实施了《科学技术普及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随之启动,对科普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得到不断深化,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科普工作的重要地位,有利于推进现代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有利于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使命。
近年来,我国在加快素质教育改革实验的同时,也加大了科普教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仍然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
1.对待科普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说到科普教育,虽然科普对于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但是公众往往有一种认识上的错位,将科普教育简单的认识为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忽视了社会科学知识学习。当前科普教育的重要意义与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科学普及的重点应当在教育,教育的重点是“三位一体”。
2.没有健全的科普教育保障机制。科普工作既是政府行为,也是公益行为。正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时,我们才发现我们的科普教育队伍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许多科普教育在社会层面还停留在了口号宣传阶段,为此国家出台了《科普工作纲要》。然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办法,经费投入严重滞后,远远不能满足科学普及教育需要。
3.科普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形成示范性体系。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参与科普教育的人才匮乏,科普教育本身科目繁多,各行其是,也没有一套示范性教育脚本,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科普教育工作在形式上往往出几张挂图、几块展板、几幅广告了之。有的搞一个“科普周”或是“科普日“,热闹一阵子就销声匿迹;在内容上涉及的知识面较窄,涉及的学科不多,许多学科没有参与进来;组织和参与人数也较少,没有发动公众共同参与,受众人数有限,对象覆盖面少;科普基地的建设更是不够理想,如许多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学校资源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只当作专业培养的基地,而没有同时也作为科普的基地,或者只是挂了牌子。
4.科普教育理论研究与现代化建设实践不相适应。科普教育力度不够,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专门从事科普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少之又少。目前我国科普教育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缺乏对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系统、全面研究,缺乏社会效应。
5.科普教育吸引力与需求之间产生的共鸣不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经济社会、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国家。虽然公众从儿童至青少年、从中年到老年均对科普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如何进行科普教育,缺乏理论研究,特别是针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群体,如何进行科普教育,普及哪些内容等等研究不系统、不深入,针对性不强,以致于科普教育基本上停留在一般灌输的状态。
科普教育是一个经常性、日常性工作。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在科普教育方面无论内容或形式都需要不断更新,积极探索丰富的、多样的、高效的科普教育形式,使之充满生命力。
1.以“三新“吸引公众关注。一是方式新。当前科普方式主要包括示范法、教学法、媒介法和综合法,其中综合法因重视“亲身感受”效果最好。利用科普展览开展科普活动。展览活动是以展具、教具为主要教材进行科普活动。一个好的展览不但可以教授人以知识,甚至可以影响人的志向,因此,在设计展览时,不能只追求展品包罗万象、内容丰富多彩,更要寓科学知识于娱乐之中,符合新时期人的特点和需求。比如近期在乌鲁木齐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以“科学与艺术的对话”为主题,将科技科普知识与艺术展览进行有机的结合,展示出文化与科技融合带来的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理念。如此的科普活动,不再是相对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一场艺术的盛宴和关于创新的头脑风暴,使人们在艺术欣赏的同时体验到科技的魅力,提高了对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这种科普展览的举办,就是提高科普活动实效性的成功案例。科技体验作为一种有意识地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活动,能够帮助人们获得对科学技术的最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丰富对科学技术的理性认识。还可以增加科技博物馆、科技旅游等科普活动,使这些形式成为最受欢迎、效果最好的科普形式。二是内容新。目前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跑步前进的时代,大学科普的内容也应该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更新,突出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科技与社会等科学知识的普及,尤其是我国确立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也要求大学科普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学校有很好的资源,各学科的新进展和特色的东西都可以成为科普的内容。三是手段新。以前传统的科普手段主要包括图书、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电影和科普画廊、橱窗等,在学校开展广泛的科普讲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此外,通过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其传递信息的时效性、丰富性、互动性以及检索的方便性,使其成为科普教育的重要手段,使公众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了解科技信息。
2.以培养“两种精神“感悟科普魅力。在加强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聆听科学家故事,注重培养科学精神。在科普教育中向大学生介绍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为真理而奋斗和献身的故事,感染大学生,培养他们求真求实,勇于批判,敢于斗争的精神,形成他们的社会道德责任感和科技职业道德感。一个人精力和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一个最具可塑性的时期,抓住这个时期强化创新精神培养,激发公众感悟科普的魅力。
3.加大科普教育理论研究者培养力度。科普教育理论研究是科学传播与普及的源头,直接影响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甚至是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应该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综合优势,开拓通道,让公众也参与到科普教育的创作中来,开创全民参与的新格局。
综上所述,科普教育作为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的重要载体,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尤为重要。同时,科普教育更是改善社会会风气、消除蒙昧的必要途径,是提高人口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中华民族21世纪伟大复兴的关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