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艾佳
2006年,纽约第五大道的一家外表古雅的小型博物馆一下子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古斯塔夫· 克里姆特的《阿黛尔· 布洛赫-鲍尔肖像I》以1.35亿美元的天价成交之后, 入驻“新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在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沿着中央公园东面的一段,也被称为“博物馆大道”。此段是指第五大道从79街到110街,这里集中了大都会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馆、库帕·惠特国家设计博物馆、纽约城市博物馆、犹太博物馆、新博物馆等10家文博艺术机构,是纽约本地人和外来游客不可忽略的一段风景。
2006年,第五大道的一家外表古雅的小型博物馆一下子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以1.35亿美元的天价成交之后,入驻“新博物馆”(Neue Galerie),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之所以被卖出天价,其中蕴涵了历史、艺术以及别的吸引眼球的诸多因素。不仅因为它的画面既有中世纪马赛克以及黄金时期绘画的风格、画中的主角是糖业大亨26岁的夫人阿黛尔,还有关于这幅画所有权的一场马拉松式跨国官司,这让整个社会更多人都关注到这幅独特的作品。
2006年,克里姆特的油画作品《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被亿万富豪罗纳德·兰黛先生动用1.35亿美元巨资买下,创下了当时艺术作品交易的最高纪录。
此后,在新博物馆门前排队欣赏《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的人群形成一条长龙,这是除了每年6月份博物馆节“Museum Mile Festival”活动免费开放之外,从未见到的热闹景象。
《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的作者克里姆特出生于1862年,他的童年是在维也纳郊外度过的。他的父亲是一名波希米亚移民,是一位金银雕刻的手工艺者,维也纳中心大道上的很多高档住宅都镶嵌着他父亲的手艺。
8岁时,克里姆特随父母移居首都维也纳。童年时期的克里姆特家境贫困,兄妹众多,为了寻找便宜的住宅或躲避欠下的房租,他们经常搬家。可以说,克里姆特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就是在小孩的哭声中度过的。1876年,14岁的克里姆特考入奥地利艺术工艺博物馆附属工艺学校,17岁时开始研究装饰画。他与弟弟恩斯特、朋友马特茨共同合作,完成了一些公共建筑物的大型装饰画,一下子名声大噪。
1892年,克里姆特的父亲与兄弟恩斯特相继离世,30岁的他不得不承担起赡养家人及兄弟遗孀的责任。从此以后,他就和家人们生活在一起,终生未曾离开,而他的母亲也被证实有些精神失常且极度偏执。这些因素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在这次危机之后,克里姆特逐渐背离了历史画的老路,开始探索新的个人风格。
克里姆特画风的彻底转变开始于1897年。在这一年的4月,克里姆特等人退出了“维也纳美术家协会”,组织成立“奥地利造型艺术协会”;同年5月,这一组织内部发生分歧,克里姆特等人退出该协会,又成立“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成为该流派第一届主席,从此开始了他绘画风格上的彻底革新。之后,他的作品不再仅是古典唯美的自然主义写实,而是带有极端爱欲和死亡的寓意性描绘,呈现出悲观主义世界观和极具情色意味的人物形象。童年影响的持续再现克里姆特对形状图像的敏感与准确,可能继承于他的父亲。他的母亲是一位很有修养却为了家庭未能实现音乐理想的人。他小时候第一次进入维也纳大剧院就是随母亲去听小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会,这次经历在其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维也纳大剧院金碧辉煌的装饰,在他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成为装饰画家的种子。
在绘画媒介上,克里姆特大量使用金箔,这跟他父亲从事金银雕刻行业以及他童年受到的影响不无关系。他在早期的壁画作品中就开始使用大量黄金做装饰材料,他对金色的青睐在同时代恐怕无人能及。或许在他眼中,金色是一种光芒的象征,只有女性与光芒的交相辉映才能表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向往。而这些金色,也并非是克里姆特对纸醉金迷的渴望,在很多时候,恰恰是他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态度。
也许是为了转换心情,或者寻找新的目标,克里姆特在1903年开始旅行,他去了意大利的拉文纳,欣赏了著名的圣维塔莱教堂的镶嵌画。他可能就是在这里看到了《查士丁尼及其随从》与《狄奥多拉及其侍从》这两幅举世闻名的镶嵌画。
圣维塔莱教堂是一座典型的拜占庭风格内饰的教堂,教堂内部除了精美的镶嵌画之外还布满了各种繁复的装饰花纹。众所周知,拜占庭风格以其复杂琐碎的装饰花纹而闻名,所以教堂中几乎没有一块空白的墙壁。从天顶到柱身,目之所及之处都布满装饰纹样。这种对建筑墙面进行全方位装饰的风格影响了克里姆特,并且非常明显地体现在之前提到的那两件装饰墙的作品上。“装饰要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这是克里姆特学到的一条原则。
圣维塔莱教堂的镶嵌画也给了克里姆特很大启发。这种用釉面小块马赛克砖拼贴成图像的方法会让图像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起来都在闪闪发光,并且微微凸起的马赛克会有种独特的质感。克里姆特之后在自己的画作中使用了大量圆形和方形的装饰图案,组合成了类似马赛克的效果。
这次意大利之行是推动这位画家进入其“黄金时期”的主要动力。这里所指的“黄金时期”并非指画家最杰出的时间段,而是指他这一阶段的创作,偏向于使用大面积的金色配合复杂的装饰图案。
圣维塔莱教堂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启发了克里姆特,他更着迷于贵重的材料,之后在创作《生命之树》装饰墙时,因为主顾许诺经费无上限,所以克里姆特在作品上装饰了珍珠贝母、珐琅、黄金和祖母绿等贵重的宝石与材料,让整面墙金碧辉煌得不像尘世所有,简直就如梦幻的天国。
有文艺批评家在欣赏克里姆特黄金风格的作品后由衷地感慨,他终于理解了克里姆特在作品中使用黄金的奥秘。他站在画前,光线照在黄金色的画面上,有种肃穆又瑰丽的神圣感。他因此称赞克里姆特的绘画既具有宗教性,又具有独特的诱惑力。
在绘制《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之前,克里姆特是早就声名显赫。他接受了当时奥地利糖业大亨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先生的邀请,为其夫人阿黛尔画像。为了画这幅肖像,克里姆特花了两年多的时间。
这幅画面贴金的肖像,乍一看,简直就像欧洲中世纪圣像画一样,金碧辉煌。除了左下角一片小小的绿色以及阿黛尔的脸部和双手,画面的大部分都被涂上了金。克里姆特在创作的过程中,金色的内容却是按照维也纳分离派的风格,分布着许多的方格、圆圈以及欧洲人眼中富有“东方”情调的装饰图案。
画面的右下角,有一块类似于中国的印章,克里姆特在这个方块里签上了自己的名字“Gustav Klimt”和作品完成时间“1907”。
圣维塔莱教堂内部。
克里姆特在创作《生命之树》装饰墙时,因为主顾许诺经费无上限,所以克里姆特在作品上装饰了珍珠贝母、珐琅、黄金和祖母绿等贵重的宝石与材料,让整面墙金碧辉煌得不像尘世所有,如同梦幻的天国。
有3部电影讲述了克里姆特油画作品的传奇故事:《阿黛尔的遗嘱》《被偷盗的克里姆特》《欧罗巴的劫夺》。其中《欧罗巴的劫夺》讲的是关于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如何通过残酷的炮火占领欧洲,在征服敌国的同时劫夺大量艺术品的纪录片。片中甚至展现了德军入侵巴黎之前,整个卢浮宫的艺术品被法国人打包运走,以躲避希特勒的洗劫,连沉重的胜利女神雕塑也被装进箱子,留下一对翅膀露在外面“衣冠不整”地外出逃难。
这部电影中还介绍道,当年阿道夫·希特勒在艺术方面非常自负,曾经报考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学院,但最终落选。所以,艺术界少了一个平庸的人,世界上却多了一个灾难制造者、一个战争狂人。
至于克里姆特的作品《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及其他一些作品,被纳粹从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先生的家中劫走,从此落难。不过,希特勒还算是个爱好艺术的人,只是将这批作品抢走,而沒有让这些杰作被战火毁掉。
战争结束后,根据肖像画主人公阿黛尔的遗嘱,这幅《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以及其他几幅克里姆特的作品被奥地利政府收归国有,收藏在奥地利国家博物馆。
这几件作品已经在奥地利的博物馆展览了60年。作为奥地利人后裔、油画作品《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主人公的侄女,后来居住在洛杉矶的玛丽亚·阿特曼从来没有想过这幅作品属于他们家族自己,尽管后来想到了,却也没有想到这幅作品真的可以成为他们的家族财产。幸运的是,这一切竟然梦想成真……
电影《金衣女人》讲述了玛利亚讨回《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的经过。
1925年1月24日,肖像画主人公阿黛尔因脑膜炎去世,年仅44岁。阿黛尔去世之前留下一份遗嘱,要求他的丈夫将克里姆特的5件油画作品捐赠给奥地利国家美术馆。战争结束后,奥地利政府根据这份遗嘱,将克里姆特的这几幅作品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关于此画的第二份遗嘱来自于阿黛尔的丈夫费迪南德·布洛赫·鲍尔先生。他比太太多活了20年,战争之时逃难到瑞士,然后长期在那里生活。1945年战争刚刚结束不久,费迪南德就去世了,他和阿黛尔无儿无女,费迪南德的遗嘱是将自己的所有财产遗留给他的侄子和侄女们。
正是因为有了第二份遗嘱,玛丽亚·阿特曼和家人坚信克里姆特的作品属于他们家族,而不是属于奥地利政府。
关于这些油画的所有权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即使阿黛尔在世的时候,作品也应该属于他们家族,而不是阿黛尔个人,阿黛尔的遗嘱只能是要求丈夫将画作捐赠给政府,但这个遗嘱从来没有执行过。奥地利高等法院的一份资料指出,阿黛尔从来就不是克里姆特作品的拥有者,最多只是共同拥有者。费迪南德后来修改的遗嘱,决定了他们家的所有财产属于家族,并没有捐赠给家族之外的机构。
上世纪90年代,作为家族财产合法继承者的核心人物玛丽亚·阿特曼,自从得知这一批克里姆特作品可能属于他们家族之后,已经数次向奥地利政府交涉,提出对这批油画所有权的异议,不过这些要求-直被奥地利政府方面忽视。直到后来,居住在洛杉矶的玛丽亚遇到了家族的朋友、一名年轻的律师兰道·勋伯格。
兰道·勋伯格出生于1966年,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阿诺·勋伯格的孙子,其家族与玛丽亚·阿特曼的家族长期有交往,正是由于这样的背景和信任,玛丽亚·阿特曼全权委托兰道·勋伯格作为自己的法律代理。
2000年,加利福尼亚高等法院受理了这个“阿特曼状告奥地利共和国”的诉讼案件。从美国加州高等法院开始,社会各界的朋友都建议玛丽亚组织一个更加强大的律师团队,但最后的结果是,尽管没有强大的律师团,勋伯格不仅在美国联邦高等法院取得胜利,在后来的奥地利高等法院的诉讼中,也取得了全胜。
而这起诉讼案件,就像一个法律上的“马拉松”,历经6年左右的时间才完成全程。玛丽亚一直抱怨奥地利政府在拖延时间,1916年出生的玛丽亚在刚刚发起追诉的时候已是80高龄,诉讼案最终取得胜利是在2006年,当时玛丽亚已经90岁了。
代理律师兰道·勋伯格早在玛丽亚的案件取得胜利之前,就已当上了洛杉矶犹太人纪念博物馆的馆长。后来,勋伯格将玛丽亚的克里姆特作品诉讼案收入的三分之一捐赠给该博物馆。
所有的法律程序结束之后,“阿黛尔”即将回到家族后裔手中,输了官司的奥地利政府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被反对党和许多民众批评政府无能而导致国宝外流。
法律就是法律,“阿黛尔”以及他们家族拥有产权的5件作品,必须回到家人的手中。在离开奥地利之前,奥地利国家博物馆Belvedere举办了一次依依不舍的惜别展览,名称就叫“阿黛尔,再见”。这个展览成为万人争睹的特别展览,民众纷纷挤进博物馆,与他们的“蒙娜丽莎”告别。
玛丽亚最早曾经提议,奥地利政府如果同意将作品归还给他们家族,奥地利国家美术馆就拥有购买这些作品的优先权,玛丽亚也曾经愿意给他们很多优惠条件。不过,奥地利政府忽视了她的要求和好意,所以才导致了后来的跨国官司。
其实,围绕这幅作品的话题还有很多。玛丽亚回忆,她的伯母阿黛尔在100年前是个非常摩登和超前的女子,这个银行家的女儿生活作风超前,简直不像那个年代的女子。
阿黛尔比丈夫年轻17岁,是一个富有幻想的女子。她和丈夫的关系一直不和谐。而此画像的作者克里姆特,笃信爱情是人间最美的形式,无关乎道德的善与恶,他以新艺术美学做基石,将各种官能感受转换成一种欢愉的天堂。克里姆特为阿黛尔画像用了两年多时间,外界也曾风传他们两人发生了浪漫的关系。对于各界的疑问,玛丽亚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伯母阿黛尔和画家克里姆特之间是非常高尚的关系。
主人公已经离世,这样的说法也无法证实,这更加增加了这幅画的关注度和魅力。
玛丽亚和家人拥有的5件克里姆特作品抵达美国后,很快就在洛杉矶博物馆展出。此时,四面八方的潜在买家纷至沓来,大家都在争取成为这批沐浴过世界大战硝烟而又充满故事的作品的拥有者。
洛杉矶博物馆占着天时地利的优势,为这5件作品出价1.5亿美元,馆方希望以此“高价”让这5件克里姆特作品永远收藏在同一个博物馆,不要分离。
罗纳德·兰黛觉得自己毕生的使命就是追寻并猎取世界顶级的艺术品。
然而,此时已经是2006年,人们为购买英国艺术家明安·赫斯特的一个钻石镶嵌的人头盖骨就付了1亿美元。玛丽亚认为《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就像卢浮宫的《蒙娜丽莎》一样,简直是无价之宝,她还在等待最好的时机。
就在这个时候,雅诗兰黛的二公子罗纳德·兰黛出现了。仅在洛杉矶博物馆要出价1.5亿美元购买5件克里姆特作品之后的一个星期,罗纳德·兰黛宣布,他已经买下了《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仅这一件作品就出价1.35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克里姆特的这件肖像作品创下了当时艺术品成交的最高纪录。
玛丽亚和家人本来的愿望,就是希望这件作品被悬挂在博物馆,而不是别的地方,拥有纽约曼哈顿第五大道专门以收藏和展览德国及奥地利艺术为主题的新博物馆主人罗纳德·兰黛,看来是《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的最合适收藏者。
众所周知,“雅诗兰黛”是知名化妆品的名字,也是该品牌创始人的名字,这个著名的化妆品公司在雅诗·兰黛退休之后,生意已经传给了第二代。罗纳德·兰黛是雅诗·兰黛的二公子,曾经担任“雅诗兰黛”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后来,这个职位由他的兄弟列奥纳多·兰黛担任。2006年,《财富》杂志报道称:罗纳德·兰黛的身价在20亿美元左右,他的财富基本上来源于母亲雅诗·兰黛创办的化妆品集团。
1944年出生于纽约的罗纳德20岁时加盟母亲创办的家族公司,40岁进入五角大楼工作,成为美国国防部工作人员。
1986年,里根总统任命罗纳德为美国驻奥地利大使,不过他只干了一年就辞职了。1989年罗纳德竞选纽约市长,但在共和党的初选中输给了朱利安尼。罗纳德·蘭黛在政治上不算成功,但他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理想。他购买第五大道1048号,然后将它建设成为一个对公众开放的“新博物馆”,这可能是罗纳德·兰黛一生中最著名的行动。
新博物馆其实就是罗纳德·兰黛先生的私人物业,面对公众开放,里面的多数收藏品主要就是兰黛家族的私人收藏,还有部分借展作品。将私人收藏变成所有社会公众都可以享受的财富,在曼哈顿可以见到很多同类的例子,如麦迪逊大道36街的摩根图书馆、第五大道70街的弗利克收藏馆等。
2006年7月5日凌晨,《阿黛尔·布洛赫-鲍尔肖像I》经过三天三夜的旅行,终于抵达曼哈顿第五大道1048号。这幅作品的到来,顿时让这个很不起眼的博物馆晋身于世界著名博物馆之列。新博物馆位于大都会博物馆斜对面,大都会博物馆每年五六百万的访客,势必会惠及这个邻居。“阿黛尔”的这个归宿,应该算是皆大欢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