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唐余方 丁毅
在江津区离休干部韩志平家里,他和老伴胡宗明90岁生日时拍的全家福,被摆在一个显眼的位置。
照片里,韩志平老两口坐在前排,子孙们围在他们周围,一家人其乐融融,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
韩志平今年91岁,是一位有著73年党龄的老党员。回顾过去,他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青年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渴望能将老一辈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这种传承,一直体现在韩志平的家里。最让他引以为傲的是,在这张全家福里,大部分家庭成员都是共产党员。他们有着一样的姓氏、相同的党员身份,都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耕耘,践行着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家风。
将理想信念根植于家庭
在父母90岁的生日宴上,大儿子韩勇曾感慨地对后辈们说:“这个家里最珍贵的‘传家宝不是别的,而是两位老人身上的精神力量。”
韩志平是一位对自己有着严格要求的老人。即便快91岁了,他依然有着惊人的毅力和学习力。比如,他从30多岁开始游泳,一直坚持到现在。他酷爱学习,书桌上的《毛泽东传》看到了125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也正在学,打开“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积分已经达到了29000多分……
韩志平的这些习惯和爱好,家里每个人都很清楚。几十年来,他一直用自己的成长、学习和工作经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人。
最让韩勇钦佩的,是父亲身上坚定的理想信念。
韩志平生于动乱时期,成长并求学于战争年代。他的老家在李市镇龙吟村,解放前,这里就是一个贫困山区,他从小尝遍了生活和求学的苦。
“家乡没有学校,我陆陆续续上过几年私塾。那时候条件虽然很艰苦,但只要有学上,我便会走上几公里山路去上学,这才慢慢识得了一些字。”韩志平说。
韩志平在17岁那年才有机会到笋溪中学(现江津第六中学校)念初中。这里政治氛围浓,党组织的教育引导对他启发很大。很快,他便走上革命道路,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家里第一名共产党员。
在笋溪中学的求学经历,是韩志平人生中极其重要的一段时光。在这里,他不仅获得进一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他坚定了理想信念,将跟着共产党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的毕生追求。
解放后,韩志平很快参加了工作,并将理想信念融入平凡的工作中。他先后在江津蔡家、白沙、李市等地区开展青年工作和土地改革等工作。基层工作很苦很累,但他始终铆足了劲,希望能为当地百姓多做一些实事。
由于自小体弱多病,在李市区(现李市镇)工作期间,韩志平在一次下乡途中因肝炎病发晕倒在胡豆地里,幸好路过的村民发现,才及时将他送到了白沙的医院救治。
那时,韩志平负责大桥乡(现大桥村)的统购统销工作,任务很重,他在医院住着,越住心里越着急:“下面工作这么紧张,我这么躺下去怎么能行!”
病还没好,韩志平就匆匆忙忙出了院。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为了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他硬是从白沙走回了李市,边走边歇,到了就接着干活。
韩志平总说,他这一辈子都是平平淡淡的,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过,也许连他自己也没有留意到,正是他在工作和生活中做的这些平平淡淡的小事,影响了家里一代又一代人。
用实际行动传承信仰
在韩勇的童年记忆里,父亲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经常不在家,偶尔回家也不闲着,总要带他到农村去转一转。
韩勇上小学时,每年暑假都是他最辛苦的时候。那时,爷爷奶奶还在老家生活,韩志平就坚持让孩子们回老家帮老人干活。
清晨起来放牛、割草,成为韩勇和弟弟每年暑假的固定“作业”。最让韩勇难忘的是,从老家回来后,父亲还要检查他们有没有晒黑,以此来判断干活是否卖力。
长大后,韩勇才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这是在锻炼我们吃苦耐劳的本领和坚强的意志!”
受父亲的影响,韩勇在20岁那年入了党,成了家里的第二代党员。
从此,韩志平对儿子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担忧,他总是叮嘱韩勇:“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工作中一定要把名和利看得淡一点。”
韩勇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都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在石门区(现石门镇)担任副区长期间,韩勇主要负责农业、文教卫生、乡镇企业等工作,工作量很大,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天天在外面跑,皮鞋都跑坏了好几双。工作这么辛苦,但他从未向父亲抱怨过一句,并且一干就是4年。
韩勇先后在七八个单位工作过,组织安排他去哪儿,他就去哪儿。面对工作上的变化,韩志平没有去给儿子“想办法”,只是告诉他:“要到组织需要的地方去好好干。”
对此,韩勇毫无怨言,也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这一点,他也是跟父亲学的。
韩志平一生淡泊名利、勤俭节约,他最怕的就是给组织添麻烦。
“我父亲一辈子都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从来没向组织伸过手。”韩勇说。
在重庆市盐业(集团)有限公司江津分公司工作时,韩志平有时要接待一些前来检查工作的人员。检查工作完成后,他总是把大家招呼到家里吃面条,再煮个荷包蛋,宁愿麻烦自己,也不愿花组织一分钱。
家人有时觉得,老爷子有些不近人情。但经年累月之后,大家才发现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
离休后,韩志平总觉得自己“享受多于贡献”,应该趁着身体还行,再继续干点事。1993年,离休后的韩志平来到江津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一干就是25年,在关爱留守儿童、培养年轻干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让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韩勇的儿子韩扉在大四那年成为预备党员时,韩志平和韩勇都高兴了很久,因为韩扉已经是这个家庭的第三代党员了。
2004年,韩扉大学毕业,来到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经济所工作。参加工作后没多久,他便收到一份爷爷精心准备的礼物。
这份礼物是韩志平写的文章手稿,里面包含了他当年参加革命和工作的经历。韩志平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为孙子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让他能有更好的状态开展工作。
在韩扉的成长过程中,爷爷和父亲一直都是极其严厉的。小时候,他每次哭都会被父亲狠狠批评,爷爷也常常批评他“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父亲或爷爷还会很严肃地把他拉到一旁耐心教育。在这样的严格要求下,韩扉成长为一个善良、坚强、乐观、上进的人。
韩扉的工作强度非常大,加班和出差已是常态,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坏事。他会时常想起爷爷和父亲对待工作的态度,虽然时代不一样了,但这股认真和坚持的劲头,应该坚持下去。
这些年,韩扉在多个工作岗位锻炼过,承担了许多重要项目。工作中,他遇到过不少困难,但没有打过一次“退堂鼓”,成功从一张白纸变成一位经验丰富的高级工程师。目前,他担任四川西南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我父亲常跟我说,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多为单位、为社会作贡献。平时工作的压力是不小,但我也在努力和付出中得到了许多成就感、获得感。”韩扉说。
如今,韩扉的儿子7岁了,他也像当年的爷爷和父亲一样,要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每当教育孩子时,韩扉便会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觉得,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身体力行地作出示范,把这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让孩子在润物细无声中慢慢成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