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巴渠大地春潮急(报告文学节选)

时间:2024-04-23

钱犁 谭凯鸣

2017年9月4日,开州区大进镇驻镇工作队全体队员由队长郑夕明、副队长薛奉军率领,集体乘车从重庆主城出发前往大进镇。经过5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他们终于抵达大进镇,来到位于大进镇云凤村93号的一条小巷里,集中住宿办公。

第二天一早,队员们便与大进镇时任党委书记陈必军、镇长张太雷一道,马不停蹄地走访调研了杉园、关坪、新元、杨柳、长城等6个村,深入了解群众的贫困程度,实地调查各村的现实状况。

这天,秋雨不断,道路泥泞。他们来到杉园村,需要从海拔近300米的东里河畔一直上行到海拔1700米的高山之巅,路是泥结石路面的乡村道,没有护栏,又窄又烂又险,车子上去一步三颠,似一头倔驴不听使唤。站在村头放眼四望,上有万仞绝壁,下是滔滔激流。由于近些年封山育林的缘故,山的确是绿了,但满目荆棘丛生,绿草野花遍地,就连一块“巴掌田”、“鸡窝地”也看不到。

“这样的地方,老百姓咋生存啊?”他们一边走一边暗自寻思。

“正面突围”是上不去了,他们决定从几十里外的满月镇借道上山。

车行大山中,驻镇工作队的同志们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山村公路的险峻,同时也领略到了“深度贫困”、“举步维艰”的深刻内涵和生动诠释。面对这一幕,薛奉军一时兴起,写下了一首打油诗作为纪念:

山高坡陡沟深,雨大路险下村,为民脱贫倾情,村道泥路飞奔。

汽车在泥结石路面上一蹦老高,用“飞奔”是最恰当的比喻,接下来惊险的一幕却搅乱了他的诗兴。

由于多雨少晴,山体松动,一块巨石裹挟着泥沙,从山顶滚落下来。汽车有惊无险,可前面的路被严严实实堵死了。同行的杉园村党支部书记黄早海自告奋勇去排除险情,疏通道路。当他用尽全身力气将泥流中的一块巨石掀动时,也许是用力过猛,导致身体失去平衡,竟连人带石一起向山下滚去。山下便是万仞绝壁,人若摔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幸好,黄早海被一棵矮树给挂住了,一车人被这一幕吓傻了。

同行者七手八脚把他拽回车上,重新启程向山下驶去。至少半个小时,一车人没了言语。刚刚下乡便遇上这么一场突如其来的“下马威”,让本来就患有“恐高症”的郑夕明额头上冒出了冷汗。好险!这让人心惊肉跳的一幕,却也更加坚定了众人要攻克贫困,为群众创造安全、便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信念和决心。

“开局即是决战,起步即是冲刺。”驻镇工作队刚到达大进镇,便按照重庆市委和指挥部工作部署,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脱贫攻坚各项任务中。

出人意料的是,几天之后,工作队驻地所在的那条小巷却一反往日的安静,突然间变得热闹起来。

当地群众听说市上来了工作队,上了点年纪的人只晓得解放初期共产党派来了“土改工作队”,之后又曾派來过“征粮工作队”,可就是没听说过什么“脱贫攻坚工作队”。不过有一条他们是清楚的:既然是共产党派来的工作队,那就是为民作主、为民撑腰、为民说话的。

一传十,十传百,来访群众从开始的几人、几十人,迅速发展为上百人,把这条小巷挤得满满当当。经过了解,来访者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有时,天还没亮,门外就有人候着;工作队员上厕所,后面还有人跟着。这其中,有前来咨询政策的,有前来反映问题的,也有来瞅瞅“热闹”、看看“风向”的,反正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是热情接访、开门迎客,还是避而远之、拒之门外?接待他们,会不会有违驻镇工作队扶贫的责任和身份,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进程?

最后,工作队领导的态度非常明确:群众登门上访,是因为他们看得起我们,打心眼里相信共产党,至于自己工作中苦点累点也没关系。

于是,驻镇工作队每天抽出时间,把来访群众请到三楼会议室,耐心细致地听取他们的诉求和意见,在长达3个月的时间里,驻镇工作队成了来访群众接访队。

这段时间,驻镇工作队既要与区里、镇里领导一道,在短时间内加班加点编制出全镇脱贫攻坚长远规划,又要进村入户摸清贫困村、贫困户的家底,可以说是忙得没日没夜,脚不沾地。

经过长达3个多月的密集接访,驻镇工作队的办公室终于慢慢恢复了平静。经统计,群众来访的内容林林总总足有数百件之多。本着“不推诿、不回避、主动化解、主导办理”的原则,驻镇工作队会同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与来访群众积极沟通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良方妙药”,使广大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不让老百姓感到失落和失望,同时,这也成为驻镇工作队在脱贫攻坚中的一大“意外收获”。

(节选自报告文学《巴山深处党旗红——在脱贫攻坚战中趟出的大进之路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