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王赤峰 / 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中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初探
王赤峰 / 保定师范附属学校
前置性学习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有其他方式不能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听”方式 、“读”方式和“说”方式各自的作用和使用现状及其改进措施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探究。
前置性学习;听方式;读方式;说方式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他最有影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两版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点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关于小学语文前置性学习的重要性及其方法、主要内容、有效性研究、预习作业设计等内容的相关论文和研究成果已经很多了,在此我们仅从“前置性学习任务的呈现方式”角度做一个总结。
如果从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表现方式来说,它的呈现方式可以分成两大块:常用方式和新兴方式。如果从其载体来看,其呈现方式又可以分为:纸质形式、物品形式、展示形式和网络形式等。本文我们主要就常用方式中的前三种方式做一初步阐述。
(一)“听”方式
“听的能力”非常重要,根据中国教育家协会、中华教育研究交流中心联合广州市特级教师协会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能力表现可以分为六项“多元才能”和十二种“核心能力”两大方面的力德教育体系。其中听/视知觉能力是核心能力之一。在《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中对“听”的要求也比较详细:
第一学段(1~2年级):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第二学段(3~4年级):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第三学段(5~6年级):
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之所以把“听”能力作为常用方式罗列出来,但是在实践中,语文教师在布置前置性学习任务时,往往忽略学生对“听”能力的训练。下面是我对发表在正式刊物上的若干论文(随机选择)进行调查的结果。
文章或论文题目 作者 发表刊物 发表年代“听”的内容《对小学语文预习学案编制的思考》 金立义 《云南教育》 2012 无《合理设计 把握整体 加强检测·提高小学语文预习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鲁调绒 《辽宁教育》 2013 无硕士毕业论文《高中语文有效预习的研究》 祝 晶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无《基于“培根”课堂的小学语文预习》 陈冬间 《教育导刊》 2013 无《课前预习作业设置对提高有效阅读教学的分析(中学)》樊红霞 Education research 2012 无《莫让预习成鸡肋—小学语文预习探析》 汪敏 《观点争鸣》 2013 无《农村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作业的设计》 王小琴 《小学生》 2014 无《浅谈小学语文预习单的设计和使用策略》 沈红霞《江苏教育研究》 2011 无《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吴明霞 《理论与实践》 2015 无《让有效的预习作业成为语文高效课堂的助推剂》 陈海燕 《语文教学通讯》 2013 无
教师对于学生前置性学习活动中“听”能力训练的忽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和家长对于“倾听”能力的重视。就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一篇课文《小鹿的玫瑰花》为例,简要说明之:
(1) 假定这是一篇一二年级的课文,我们可以这样预设前置性学习任务中关于“听”的内容:
A 利用校园网中的语音课件,或者从网络上搜索相关语音媒体,仔细听两遍课文的朗诵。要求:听准字音,听后能说出文章的基本大意。
(2) 如果这是一篇三四年级的课文,我们可以这样设定:
A 利用校园网中的语音课件,或者从网络上搜索相关语音媒体,认真听两遍课文的朗诵。要求:听准字音,听后能复述课文。
(3) 假设这是一篇五六年级的课文,我们可以这样设定:
A 利用校园网中的语音课件,或者从网络上搜索相关语音媒体,耐心听两遍课文的朗诵。要求:听准字音,听后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随着年级的增高,对听的要求级别也越来越高。而我们对前置性学习任务中“听”方式的研究,也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提升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是事半功倍的。
(二)“读”方式。
“读”的能力是语文学习重要能力之一,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在新课程标准里被称为“阅读”能力,这也是学生前置性学习任务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训练。在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比较注重“读”能力的训练。语文中“读”的训练,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读生字词、读课文、拓展阅读等多种形式。最重要的一点,对“读”的要求还要具体、细化,同时在实践中,还要有更完善的标准。
(三)“说”方式
可以这样说,“说”方式,是所有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多的一种教学方式,外语和语文等语言类的课堂教学尤其如此。几乎所有版本的语文教材对此也都非常重视,每个单元里往往都有训练口语交际的专门话题。在前置性学习任务中,外语,尤其是低年级外语对“说”的方式格外重视。几乎每天都要设置此类任务;但是,在语文前置性学习任务的设置中,我们往往忽略“说”方式的训练,《新课程标准》里被称为“口语交际能力”。从说话的表情和语气、态度、立场、对象、场合等多方面入手,强调交流的重要性。虽然在日常生活和课堂里,孩子们都离不开“说”,但是,要做到有针对性、观点新、表达完整、准确、突出要点、有说服力等一些高要求,就需要针对性的训练和长期的坚持了。
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是靠“说”来表达心声的,“说”能力在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前置性学习中,“说”方式还是“写”方式的基础,是“动(表演、实践活动)”方式的主要表达方法,更是“网(新兴)”方式的传播手段之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