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熊鸿军 申 怡 杨 杰/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熊鸿军 申 怡 杨 杰/上海电机学院商学院
随着互联网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活,信息爆炸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开始引发变革的程度,预示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增长的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快,也带来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这一更具多元的学习方式将改变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激发大学生持续创新的愿望、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变革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互联网改变企业经营、政府运作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步成为现实。然而如今有一种新的、并不明显的技术趋向却有着一样巨大的变革能力,这就是“大数据”。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美国人舍恩伯格预言了2013年是大数据时代的元年,这也标志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在这个充满数据的时代下,大学生学习方式面临着新的机遇和变革,因此研究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现实需要和前瞻意义。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由滞后到先进、由服务小众到服务全人类,各种信息已逐渐累积到了一个开始诱发变革的水平。世界流动着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更多的数据,而且数据增长的速度正飞快上升。根据调研显示,2006年,个人用户的数据刚刚进入 TB 时代,全球一共产生了新的数据约180EB;到2011年,全球所产生的数据就已达到1.8ZB,这就意味着地球上的每个人都产生了约200GB的数据。有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内,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将会再增长四十四倍,达到或超过35.2ZB(1ZB=10TB)。所以在这个数据总量不断刷新纪录的时代里,“大数据”这个概念便自然应运而生,并且几乎被应用到所有关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领域中。也正因如此,这个世界发展的时代可以根据全球数据量的大小而分为:无数据时代、小数据时代和大数据时代。
如今“大数据”这个概念,已被人们视为如同水电煤一样的日常生活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对于“大数据”的概念,无论你是否承认,它的确客观的存在于那里,只是我们没有深究而已。“大数据”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事物看法、思维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现在我们懂得利用数据资料以及数据分析来使自己所表达的观点更加有说服力,而如今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能用数字说话、用数据展示。所以,大数据时代正在使整个世界正变得越来越透明,联系的越来越紧密。这也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具有更多元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思维方式。
3.1 大数据时代的基本内涵
“大数据”直接表示的是静态对象数据的收集,目前被称为“大数据”,并不仅仅是大型数据、大规模数据集合本身,而是有机统一的数据对象、数据技术和数据应用:
3.1.1 从对象视角分析,大数据是超越典型的数据库软件采集,存储,数据的收集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合。但是大数据不是指大量数据简单、无意义的堆积,大量的数据并不一定会具有利用的意义和前景。因为无论是数据采集、分析或者存贮,数据对于我们而言最终的目标就是从大数据中获取更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所以必然要求这些大量数据之间存在着远近、直接间接的关联性,如此才具有价值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因此“大数据”绝不等于“大规模数据”,二者的关键差别就是在于数据间是否具备着结构性和关联性。
3.1.2 从技术视角分析,大数据技术是从不同的、多种多样的各种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技术和集成。 “大数据”、 “大规模数据”、“海量数据”等类似概念相互之间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大数据”的内涵是包含着对数据对象处理的行为。为了完成这一点,从大量数据对象中高效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使数据“活”起来,我们需要使用一个灵活的、多学科综合的分析方法。这就需要对各种技术、各种硬件和软件的应用集成能力。可见,大数据技术是使数据中包含的价值可以充分挖掘和展示的重要工具。
3.1.3 从应用视角分析,“大数据”是具体的数据采集,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技术和行为的综合应用。正由于与具体应用密切联系,甚至是一对一的联系,才“应用”已成为数据基本内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必须要明确的是,大数据分析处理的最终目标,是从繁杂庞大的数据集合中挖掘新的联系,进而进行深度分析,获得有利用价值的新信息。假如数据量非常巨大、复杂,但数据结构单一,反复性高,分析处理的需要也只是按照已有规则来进行数据分组归类,依托已有的基本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便已充足,这就不能被视为完全的“大数据”,而只是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大数据”。
3.2 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特征
在已经过去几个世纪,数据已经成为决策者们制定科学的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种方法也延伸到了一些公司的决策过程中。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之前,数据相对而言是匮乏的,我们切实可用的数据并不多。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一切都非同以往,数据非常庞大,同时也主要表现为三大特性:“更多”,“更乱”和“相关性”。
3.2.1 数据的“更多”
“更多”指的是在任何我们需要数据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能获得比过去多得多的有效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我们能够利用海量的数据获得十分细致的看法和观点,这是传统方式所不能做到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如何区分大数据时代和传统数据时代,就像是区分分辨率为两百万像素的数码照片和一下子提高到两千万像素那样。后者文件虽大,但是它可以提供更多细节。可以使我们不断放大相片,看清楚更微小的细节,而低像素的图像在这些细节方面就会非常模糊。
3.2.2 数据的“更乱”
“更乱”指的是对于少量的数据,我们可以确保每个数据点的采集是非常准确。相反,大量的数据往往是凌乱和不平衡的质量。然而,在大数据时代,这种杂乱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往往只需要一个大方向,而不是试图理解的现象中的所有小细节。我们不是想放弃绝对的精确性,而是放弃对精度的苛求,微观层面精度的降低,目的是要在宏观层面上获取更敏锐的洞察力。
3.2.3 数据的“相关性”
数据的“更多”、“更乱”相互结合,产生了数据的第三个特征——“相关性”,这也是“大数据”带给我们的根本性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能够由因果关系转向相关关系。到目前为止整个人类历史上,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寻找事件发生的原因,探索“为什么”。在大数据时代,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仅仅寻找到“是什么”,而不必完全理解“为什么”。
大数据的分析可以使教师发现教科书中的哪一块内容是对学生们而言教授效果最好的,也可以了解到效果不好的那部分。现在,大量教师只能依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判断学生是否在理解课程时出现疑问。但在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方式便会发生质的变化,例如数据显示出书籍的某些页数被翻过很多遍,那这几页即是学生所关注的教学重点,据此教师可以调整教学内容。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的方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数据量也变得非常庞大,知识获得的途径往往决定着学习方式。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大一部分是通过课堂的理论教学,这种课堂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仍然是最主要、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但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知识无论在数量、质量或在形式都是不一样的,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收获知识已远远不够,这使大学生学习方式能够发生巨大的变革。
4.1 化“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的变革
大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是课堂学习,被灌输进各种知识。这种方式的特征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来进行课堂教学。“被迫”、“受限”是传统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而大数据时代下,新兴的互联网世界能够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自由意识的乐园,随着众多网络课堂的兴起,各所国内外高校优质资源的网络共享,使我们能在日常学习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汲取到更多高校的精华,感受不同大师的人格魅力和渊博理论,从而丰富自己的思路,拓宽自己的见识。
4.2 由“共性”向“个性”的学习方式变革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共同学习,每个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过程都是被教师规定好的,对每个学生是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一样的学习环境和目标,无法切实的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只是被动的适应和接受。而在大数据时代下,学习方式应该是五彩斑斓、多种多样的。学生完全能够根据自身实际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等条件来灵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这种方式有利于使学生的养成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特质,以此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其个性发展。
4.3 从“封闭课堂”到“多元网络”的变革
传统的课堂学习局限于课堂上,师生面对面有限的沟通交流导致了交流对象和范围都较小。网络学习可以更好的扩充、弥补师生交流的局限性,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向自己的老师答疑解惑,甚至更能够向世界各地的学生或优秀教师提出问题和请求指导。这样使学生从单独个体的封闭式学习模式和认识中走出来,参与到与他人的交互协作式学习中,在过程中获得群体动力的支持,才能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4.4 由“继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变革
在传统的学习中,大学生主要是以接受知识为主,只知道发生什么以及怎样发生,很少考虑将会怎样。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继承和掌握知识的本质,在封闭的课堂内难以迸发创意的火花。而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将会更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形成多维的可能性空间,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选择途径,从空间和时间上解放学生,在不同观点和思想的碰撞中使学生得以受到启发,使人的思维得到开拓,从中演化出充满创意的欲望和能力。
“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巨大价值为我们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在更多、更广的平台上接触更丰富的数据资料,来扩展我们的见识,拓宽我们的视野。大学生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在多维的网络平台上吸收各类数据的精华,以满足自己对知识、对学习的渴望。“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也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大势所趋,在新形势下,我们还需要积极转变已有的思维方式,努力具备尝试新事物和持续创新的愿望,以实证事实和数据资料作为我们学习、研究的依据。如此我们当代大学生才能寻找出更有效、更符合时代发展特征的学习方式,最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有竞争力。
[1]郭顺清,苏顺开.现代学习理论与技术[M].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7,(3).
[2]高芹.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方式[J].考试周刊,2008,(6).
[3] 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J].求是,2012,(12).
[4]马建国,姜巍.大数据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J].国防科技,2013,(4).
熊鸿军(1978-),男,湖南岳阳人,副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为:战略决策与管理控制。
申怡(1990-),女,湖南邵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
杨杰(1993-),男,上海市人,本科生。
本文得到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13XKJC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