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王雪
“新标杆”,这是吉利科技集团换电业务负责人杨全凯反复提及的一个词。在这个词的背后,是吉利科技进军中国新能源换电产业的雄心壮志。
从2017年起,吉利科技便开始布局新能源换电产业。3年来,吉利科技日夜兼程开展市场调研分析与技术研发,为的就是打造中国新能源换电产业的新标杆。
从研发室走向广阔市场,进而成为新标杆,第一步,吉利科技落子重庆。
为什么是重庆?
这与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
“智”者相逢,高质量发展的火花由此碰撞而出。
新闯关:超1000人实验3万余次
9月16日,吉利科技集团换电模式发布会在重庆举行。这是吉利科技智能换电站在全国首发亮相,其换电模式也率先落地两江新区。
为了这一天,杨全凯已经等了3年。3年来,吉利科技以梦为马,超过1000人參与研发,进行了超过3万次的相关实验,获得换电相关专利千余件。
“这是吉利科技换电生态建设里程碑式的一步,也是吉利科技换电模式走向全国的第一步。”吉利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徐志豪说。
当梦想逐渐照进现实,吉利科技决定“闯关东”。
重庆,是吉利科技“闯关东”的第一站。
“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也是工业重镇,有悠久的历史和雄厚本底,且有汽摩、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等传统制造业,还有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信息通信等智能产业布局。”杨全凯认为,重庆推行的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吉利科技换电模式的推进思路非常契合,且重庆还是科技部最新批准的国家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势头发展强劲。
吉利科技与重庆,互相吸引,一拍即合。
按照协议,吉利科技将持续深耕换电生态,发展智慧能源服务业务,助力重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
与之相应,重庆将共同推动吉利科技新能源换电模式在重庆全域应用,开展换电网络建设,将重庆打造成为全国第一个智慧换电站点大规模组网运营的示范城市。
以此为起点,2021年,吉利科技将在重庆建成100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将重庆打造成换电示范城市。以重庆为中心,吉利科技将同步向浙江、山东等全国各地辐射布局。
来重庆“闯关东”的,不只吉利科技一家。
9月,阿里巴巴集团西南总部正式落地,入住南滨路CBD商务区中讯时代大厦;去哪儿网将在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筹建去哪儿网全国第二总部;峰米科技有限公司总部落户重庆,将建设集产业赋能、人才引进、互联网升级等发展要素于一体的智能投影显示科技创新高地,打造辐射全国的智能投显产业集群……
据统计,仅今年1—8月,重庆招商项目签约合同额8830亿元、同比增长2.8%;到位资金1765亿元、同比增长79.2%。
新动能:千亿级产业集群“凭空造”
5年前,巴南区木洞片区只有一个普通的服装工业园区,入驻企业大多从事服装代工生产。
如今,这里变身为拥有7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的重庆国际生物城,并成为重庆唯一被纳入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程的园区,全市15个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创新药物中,这里就占了9个。
从无到有,源于巴南一心想要扩展新兴产业,培育新动能。
2012年,巴南大胆规划,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奈何收效甚微。直到2017年11月,重庆智睿投资有限公司在此投资130亿元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园,随后15家生物医药企业相继落地开工,巴南才有了多个处于临床试验的一类新药项目。
在此基础上,巴南大力推行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生物药为核心,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特色,通过有针对性地选商进行延链补链,全力打造生态化、国际化的生物医药产业新城。
目前,巴南正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平台,打造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未来3—5年,巴南将实现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规模1000亿元,未来5—10年实现产值规模2000亿元,并建设西部地区最全、最强生物药产业链,成为千亿级长江上游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际生物城。
向新兴产业拓展,巴南取得的成效可以看作是重庆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重庆坚定不移把发展新兴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激活新要素,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努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随着新兴产业蓬勃兴起,重庆产业格局发生可喜变化:2019年,重庆智能产业增速达14%,远高于工业增长水平;数字经济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支撑。迄今,重庆已集聚大数据智能化企业数千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逾千家。
新活力:混凝土有了“智慧因子”
-24%,21%,32%。
这组数据,来自重庆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
“过去行业内‘生产靠吼、‘检测靠手,通过智能化改造,推动企业‘上云,我们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公司工人减少24%,运输与泵送效率提高21%,产能利用率提升32%。”重庆建工南部混凝土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富春说。
改变,源自“上天入云”。
近年来,大数据智能化蓬勃兴起,向云服务、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技术要效率,加快智能化改造,成为重庆众多工业企业的转型突破口。
得益于“上天入云”,混凝土也有了“智慧因子”:相关材料入场,通过全智能无人值守系统、全自动地材取样机、AI视觉识别系统、智能仓位管理系统,实现了材料过磅无人操作、自动匹配仓位,随后系统自动取样、检测,并自动推送检测结果,最大限度避免了收料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卸料仓位出错及爆仓风险。
事实上,改变几乎延伸到了所有的传统产业。
2019年,牵手阿里云飞象工业互联网平台,磁器口古镇的老店“陈麻花”尝到了数字转型带来的甜头。
“消费者在线提交需求,企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线上销售份额从不到4成提升到了8成,物流费用也省了很多。顾客少花钱,我们多赚钱,实现了双赢。”陈麻花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学武笑道。
企业加速“上云”,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硬核”支持。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汇聚多方资源建立工业互联网服务商资源池,企业“上云”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迄今,重庆已入驻工业互联网服务企业197家,其中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服务商60家、工业大数据服务商38家。
有了“云”,无数传统企业不停蜕变,与时代同步,重新定义“重庆制造”。
“近年来,重庆累计实施2200个智能化项目改造,建成数字智能工厂67家、数字化车间359个,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70%。‘5G+智能制造全面展开,更将为重庆传统产业插上智能化‘翅膀。”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金山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