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义财富”的界定与测度研究

时间:2024-05-04

彭定贇 张飞鹏

摘 要: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人们认识不断深化,传统物质财富观难以全面诠释“财富”的内涵,不利于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机制,已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梗阻。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广义财富”的概念,将虚拟财富纳入财富的范畴,拓宽财富的内涵,阐述虚拟财富与实物财富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化人们对“财富”的再认识,系统构建“广义财富”的测算公式,以明确全面反映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财富”内涵,改变人们旧有的财富思想,形成既重视物质也看重精神的舆论导向,引导大众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实物财富;虚拟财富;广义财富

中图分类号:F06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6) 03-0027-07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deepen perceptions, the traditional of fortune view based in material can ‘t figure out the conception of “fortune”, which will be not good for building of correct public opinion and hi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is paper proposes “generalized fortune ” and the conception of “fortune” will be extended to include it. By expounding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between virtual fortune and material fortune, this paper want more people to understanding what is “generalized fortune ” .Based on the deeper knowing, Calculating formula of “generalized fortune ” will be put forward, which can satisfy physiological demands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This conception can change old fortune view, lead correct fortune view which addresses balance of physiological demands and psychological demands.

Keywords: material fortune, virtual fortune, generalized fortune

一、问题提出

当今社会,财富是一个热门话题。各种不断推出的财富榜,成为了公众茶余饭后的谈资。人们对财富的各种看法,构成了财富观。财富观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看待事物的眼光和他们的实际行为。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无论是对于国家社会,还是家庭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2]。在传统文化中,中国人习惯以形象思维作为自己的思考方式。中国人非常看重有形的东西,如房屋、土地、现金、设备以及汽车等等。对于许多无形的东西,往往容易忽略。有形的东西可以切实地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或物质需求。毫无疑问,它是个人生存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在物质匮乏时期,这种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经济地不断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越。人们开始逐渐弱化对物质[3]的需求,重视起精神层面的发展。个体的主观感受,心理被满足程度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新时期,财富的特征逐渐泛化,形态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各种基于人的价值物被赋予了新的维度,财富观的改变势在必行。改变社会的财富观是一件紧迫的事情。人们的需求没有被引导到精神层面的虚拟财富追求中,那么人们的需求就会集中走向对奢侈物质地极致追求[4]。到了那个时候,人们会为了追求极致的物质享受而变得不折手段,社会风气会不断的恶化,物质主义的甚嚣尘上则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本文以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作为基础,提出“广义财富”的概念,建立了完整的测算模型,希望通过这项研究来达到促进传统财富观加快转变的目的,引导大众树立科学的财富观,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文献综述

(一) 目前关于财富内涵的研究成果

1. 财富观

财富观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历史上众多经济流派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古典主义经济学诞生以前,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就是财富,他们后来被称为重商主义者[5]。也有些人认为农产品才是财富,工商业根本不进行生产,他们后来被称为重农学派[6]。这些观点构成了人们最早期对财富观的探讨。古典主义经济学家认为财富的来源是人们的劳动,劳动数量与质量地提升是增进财富的关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反对将金银、农产品与财富混为一谈,提出社会生产的所有用于交换与消费的商品都是真正的财富[7]。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继承了部分边际学派的观点,重视主观效用。马歇尔以均衡理论作为基础,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财富就是满足人类欲望效用之和的观点[8]。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已经将讨论重点从“什么是财富”转移到“什么推动了财富增长”。他们还进一步地将“财富增长”与“经济增长”等同看待。

2. 虚拟经济

虚拟资本是虚拟经济一词的前身。它最早出现于英国银行家里瑟姆的著作《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一书中,其含义基本等同于汇票。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书中对虚拟资本进行了详实分析,认为虚拟资本是在银行信用制度和借贷资本的基础上诞生的,但它本身并不存在任何价值[9]。在这以后,国内国外都鲜有此方面研究。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危机震撼全球[10],这促使我国学者开始重新思考虚拟经济的价值。刘骏民(2000)认为虚拟经济是一个与实物经济相对的概念,以服务实物经济作为其最终目的[11]。在21世纪,自然资源、资金以及知识都已高度资本化,虚拟经济的内涵大大突破了原有含义。因此,研究虚拟经济对于走出金融危机,探明经济运行规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林左鸣(2005)进一步拓宽了虚拟经济的概念,将信用、人力资本等也纳入到了虚拟经济的范畴,认为能满足人们心理需求或生理需求的一切经济之和都可以称为虚拟经济[12]。

3. 虚拟财富

虚拟财富是虚拟经济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来自于虚拟经济,与实物财富不同的是,它的使用价值是一种虚化的价值,并不依托任何的物质载体。张家喜(2008)认为虚拟财富就是有助于增加实物财富价值的各类关系在所有权权证上集中地表现[13]。目前,实物财富已越来越依靠虚拟财富,虚拟财富的导向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林左鸣(2011)拓宽了虚拟经济的内涵,也拓宽了虚拟财富的内涵,将声望、人力资本等非权证关系也纳入到了虚拟财富的范畴[14]。马拥军(2014)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重新阐述了虚拟财富的存在性与价值性,巩固了虚拟财富观的理论基础[15]。

(二) 要素理论与收入分配

1. 要素理论

威廉·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将土地和劳动看成了推动财富增长的最重要的两个要素[16]。其后,亚当·斯密把资本也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形成了三元生产要素理论。近代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组织也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家才能同样对生产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组织以及劳动是学术界公认地最重要的五个生产要素[17]。

2.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政策与要素理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素是推动财富增长的源泉,财富增长又是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基础,因而财富观与收入分配政策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1959年,马斯格雷夫在《财政学原理》中提出了政府有包含收入分配在内的三大职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学术一直没有收入分配的概念。中共十四大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收入分配开始逐渐被我国学者认同,相关研究开始不断出现。总体上而言,收入分配的研究一直是在效率与公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保证经济既能迅速增长,又不会出现较大的收入差距,引发社会动荡。

三、“广义财富”的构成

长期以来,人们只将可见的商品看作财富,即实物财富与财富是多词一义。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资产的作用日益重要。因为金融资产是一种无物质内容的凭证,所以金融资产被称为虚拟财富。财富开始被认为是实物财富与虚拟财富之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将信用、人力资本以及声望也纳入到虚拟财富的范畴,这种新内涵被称为广义虚拟财富。这里提出的“广义财富”概念,将前人的各项观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概念范畴,方便进行后一步的研究。

(一) “广义财富”概念提出

“广义财富”是本文提出的新概念,由虚拟财富和实物财富构成。广义财富是指能够满足人类心理需求或物质需求,引起正效用流入的一切物质或非物质的事物[18]。广义财富往往可以给人们带来心理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重满足,但是心理层面的引导作用往往要大于物质层面的引导作用。“广义财富”不仅仅强调心理导向作用在这种财富观中的地位,更强调财富的特征是多元化的。无论是有形还是无形,是否存在物质内容,它都可以被称为是一种财富,打破了原有观念的束缚。虚拟财富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狭义虚拟财富和广义虚拟财富。狭义虚拟财富就是各种金融资产的总和,广义虚拟财富特指林左鸣提出的应纳入到虚拟财富范畴的新增内涵,如人力资本、信用以及声望等等,具体划分如图1所示。

(二) “广义财富”的界定

界定“广义财富”的关键是对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进行有效界定。目前,关于实物财富的界定是比较明确,狭义虚拟财富的界定也比较明确 [19],广义虚拟财富的界定则存在较大争议,其包含了许多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公开报价的项目。实物财富的内涵包括房屋、固定资产以及高值耐耗品等,狭义虚拟财富的内涵包括现金、股票、债券、保险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等,广义虚拟财富的内涵包括声望、信用以及人力资本等。狭义虚拟财富主要指的是各种金融资产,它们往往还存在物质载体凭证,广义虚拟财富是各种不可见财富,它们往往没有任何的物质载体凭证,这两种财富构成了虚拟财富的内涵,这些的总和则构成了“广义财富”的全部内涵。“广义财富”的内涵也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充的,不会只局限于这些概念。

(三) 实物财富与虚拟财富区别、联系与相互转化

虚拟财富是一种潜在的财富,它的增加有利于在未来加快实物财富的流入,对财富预期造成较大程度的影响。实物财富是虚拟财富某种程度上的反映,体现出现阶段虚拟财富的存量[20]。当然,这种反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在特征和效用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实物财富有着十分显著的物质内容,而虚拟财富则并不存在物质内容。虚拟财富的存在基础并不是实实在在的物质,而是各种权利义务关系或是某种社会经济联系。基于权利义务关系的狭义虚拟财富可能还存在纸质版或电子版的凭证,而基于某种社会经济联系的广义虚拟财富则根本不存在任何凭证,它的独立性远强于前者,与实物财富联系非常弱,有着自己独特的运动规律[21]。在效用对象上,实物财富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而虚拟财富主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有些时候同一事物可能会存在双重的满足效果,出现了这种情况就以其主要效果作为划分依据。在一定条件下,实物财富可与虚拟财富进行相互转化[22]。实物财富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变现力,而虚拟财富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和变现力,甚至可以直接获得现金的流入。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依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非转换时期,两者之间也存在激励效应,刺激双方共同增长,推动财富总量的增加。

四、“广义财富”测算方法的探索

(一) 虚拟财富的测算方法

虚拟财富由广义虚拟财富和狭义虚拟财富构成。

狭义虚拟财富(NVF)包括现金、存款、证券、保险以及债券等。这些项目货币化计量简单,均可以在公开市场上得到公允报价,进行有效计量。

广义虚拟财富(GVF)包括声望、人力资本以及信用等三项。

声望(Prestige)是具有财富效应的要素[23],在不同的环境下它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总体而言,发展中国家声望的财富效应比发达国家声望的财富效应更加显著。声望的测算一直是一个难题,相关的文献也较少。胡棋智(2009)等人认为收入是衡量一个人声望的重要指标 [24]。齐良书(2006)等人认为人们选择的职业类型以及该人行业内知名度是衡量一个人声望高低的重要指标[25]。本文认为声望传播范围(S)的大小、知晓人数(P)的多寡以及持续时间(T)的长短是测量个人声望最有效的三个指标。这三种指标构成了一种立体的评判标准,可以较为科学的反映一个人真实的声望水平,具体的函数表示为:

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计量一直是人们广泛讨论的重要话题[26]。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计量方法,如机会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以及历史成本法等[27]。这里采用的是未来收益折现法来计算人力资本的现值。此方法易于计算,理论基础可靠,被广泛地承认,具体公式如下:

信用(Credit)的测量可以直接引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数据库中个人信用的数据,该数据库由中央政府负责筹建,数据来源准确,评判标准科学。

(二)实物财富的测算方法

实物财富(MF)的计量方法有许多,这里统一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法。简单而言,就是各项财富在公开市场上的报价。本章不采用账面价值作为计量依据,那种计量方法简单,却忽略了市场行情的变化,无法公正的反映许多事项。

(三)“广义财富”的测算方法

“广义财富”(GF)是一个存量概念,是某个时点上财富的全部数量。理论上“广义财富”是各种效用的总和,这里将“广义财富”主要项目货币化,是为了方便人们直观地理解与比较,并不能完全意义上代替“广义财富”的真正价值。“广义财富”的货币化表现就是实物财富和虚拟财富之和,公式如下:

五、“广义财富”对财富观演化的影响

(一)传统财富观的主要内容与现实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综合实力增到了迅猛增长,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以追求物资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财富观在当时还是具有相当积极意义的[28]。它刺激了人们投入自己的精力,创造更多更好的物质财富,为改变中国贫苦落后的面貌贡献了巨大力量。然而,到了经济发展的中后期,这种财富观的负面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影响到了近些年来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

盲目强调物质财富积累,容易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导致社会道德水平较大程度地下滑,社会风气不断地恶化。有些人为了个人私利而变得唯利是图,他们不惜从事违法的商业活动来获取暴利,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商业秩序[29]。各级政府为了发展经济,不惜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大力推动效益高的高耗能产业,提前透支了该地区发展潜力。这些行为严重挑战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违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默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旧财富观还影响到了我国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不利于我国从产业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过渡。产业链的中高端是以技术输出、产品设计以及品牌营销为主,产业链中低端是以原材料输出、半成品制造为主。换句话说,产业链的中高端主要进行虚拟财富创造,而产业链低端则主要进行的是实物财富的改造。所以,转变财富观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二) “广义财富”概念提出推动新财富观的形成

新财富观是以“广义财富”作为其理论根基,但它并不是对旧财富观的一种否定,而是一种继承与发展。“广义财富”既包含虚拟财富,也包含实物财富,有利于人们摒弃只盲目偏重创造实物财富的旧观点,强调虚拟财富和实物财富的平衡发展,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广义财富”与以往财富定义不同,它不仅包含了对现时财富存量的肯定,还包含对未来预期财富的评估。它有力解释了财富未来的变化趋势,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有利于纠正人们错误的财富评判标准,激励了人们发愤图强投资自己的未来,提升自己的虚拟价值,增加自己的虚拟财富。

(三) 基于“广义财富”概念的新财富观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影响

新财富观重视个人价值,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响应。当代社会,财富地创造越来越依靠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文化创新。而人正是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文化创新的主体[30]。人的能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人的能力高低对财富创造的质量与速度有着巨大的影响。只重视物质财富,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削弱自我意识的独立性,无法发现个人能力的重要性。新财富观地出现,有利于引导我们意识到人不仅仅只是财富的所有者,其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也是一种财富。在这种财富观的引导下,人们必然会加大对自身潜力的挖掘、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31]。社会的风气也会由此而慢慢改善,形成重视个人能力,尊重个人价值的良性社会风气。

新财富观有利于削弱经济波动,减轻社会动荡压力。新财富观强调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地推动社会的进步。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但它本身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虚拟经济依附在实体经济上运行,而虚拟经济的依附可以有效地提升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扩张又为虚拟经济的扩张提供了依附空间。虚拟经济的异常波动往往会迅速传播到实体经济领域,从而引起国民经济较大波动。反之,实体经济的异常波动也会迅速影响到虚拟经济,引起国民经济较大波动[32]。所以,虚拟经济规模地扩张,可以有效地克制内生性的经济波动,抵御非正常因素对虚拟经济的冲击,进而有利于平稳整体的国民经济波动,减轻社会动荡压力。

六、结论与启示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财富观,财富观对一国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旧有的“以物为本”的财富观已不再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需求,社会亟需一种新财富观来引导大众的思想走向[33]。

本文扩充了财富的内涵,将虚拟财富也纳入到了财富的范畴,有助于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的需求,改变人们对财富的传统看法;虚拟财富与实物财富关系的揭示,深化了人们对“广义财富”的认识,引起人们重视虚拟财富的价值。“广义财富”的测算是本文的重要创新,构建的测算模型可以有效帮助人们直观理解“广义财富”,为后续差距研究奠定基础。

本文提出了“广义财富”的概念,指出了虚拟财富和实物财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构建了各种财富的测算模型,但没有具体地探究两者之间转换的机制、渠道和实证关系,这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探讨空间。

参考文献:

Fu M. What Influences Wealth Income?——On the Primary Function of Urbanization[J]. Research on Economics & Management, 2010.

Babeau A. The Macro-Economic Wealth-Income Ratio of Households.[J]. Review of Income & Wealth, 1983, 29(4):347-370.

Negishi T, Negishi T. Mercantilism[J]. Advances in Japanese Business & Economics, 2014, 6:3-11.

Roll E, Meek R L. The Economics of Physiocracy[J]. Economic Journal, 1964, 74(293).

Smith A.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M]. China Social Sciences Pub. House,1999.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M]. 南海出版公司, 2010.

马克思. 资本论节选本[M]. 人民出版社, 1998.

成思危. 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 管理评论,2009,01:3-18.

刘骏民. 虚拟经济与当前的通货紧缩[J]. 南开经济研究,2000,05:3-10.

林左鸣. 虚拟价值引论——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研究[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8(3):21-25.

张家喜. 对虚拟财富的制度维度的解读[J]. 云南社会科学,2008,02:91-95.

林左鸣. 广义虚拟经济论要[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1-15.

马拥军. 虚拟财富及其存在论解读[J]. 哲学研究,2014,02:11-17+127.

Mccormick T. William Petty: And the Ambitions of Political Arithmetic[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Fare R, Svensson L. Congestion of Production Factors.[J]. Econometrica, 1980, 48(7):1745-53.

林左鸣,吴秀生. 虚拟价值的人类活动论依据[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2:43-50.

郑海涛,王腾飞,任若恩,王成. 从居民资产负债表看中国财富标志的演变及其影响[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3,04:37-46.

袁潮清,刘思峰,方志耕,郭本海. 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广义虚拟经济的金字塔模型[J].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4,01:38-42.

张晓朴,朱太辉. 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反思[J]. 国际金融研究,2014,03:43-54.

刘洋.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对现代金融危机的影响研究[J]. 经济问题,2015,01:23-26+88.

李卫兵. 地位收益: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原因[J]. 中国农村经济,2005,12:29-34.

胡棋智,王朝明. 收入流动性与居民经济地位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03:66-80.

齐良书. 收入、收入不均与健康:城乡差异和职业地位的影响[J]. 经济研究,2006,11:16-26.

陈永东. 人力资本计量方法新探[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3:5-8.

韩梅. 人力资源会计中的人力资本计量[J]. 财会月刊,2006,24:46-47.

赵茂林. 财富观的演进及对构建科学财富观的启示[J]. 经济纵横,2013,02:22-28.

毛新. 科学财富观的构建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意义[J]. 社会主义研究,2013,04:50-54+169.

赵峰. 论马克思财富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J]. 理论学刊,2011,02:15-18.

李海舰,原磊. 三大财富及其关系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8,12:5-15.

姚俭建. 家庭财富观:一种社会学视角[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14-18.

林左鸣,吴秀生. 从生活价值论解读财富属性[J]. 经济体制改革,2006,01:16-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