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杜 罟 杨向飞 博士 通讯作者
(兰州交通大学 甘肃兰州 730000)
区域物流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也是反映各地区物流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伴随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行,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已是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物流业集运输、仓储、货代等内容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战略性的产业,其覆盖产业范围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是促进生产和消费拉动的重要渠道。对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不同学者的角度各不一样,如王圣云通过构建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以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省域物流竞争态势,划分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动态类型,并对我国区域物流竞争力特征进行研究。赵莉琴等采用综合评算法,考虑影响城市物流的不同因素,构建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层、相关主体层、服务保障层三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物流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价。高秀丽、王爱虎等从区域物流竞争实力和竞争潜力两个维度,构建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模型,认为物流产业的竞争优势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产业、竞争地位等因素。欧阳小迅根据因素解释性原则,将影响因素分为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才、经济活动和政府管理等五个方面,并建立了三级指标体系。
上述研究侧重于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评价、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区域物流影响因素研究等方面,多以单个省市或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跨度不大,且多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西部地区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西部12个省市为研究对象,不仅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还有利于丰富区域物流理论,为西部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给出合理、适宜的发展建议,推动西部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区域物流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支撑和保障,区域物流已是改善区域投资环境、产业发展环境和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区域物流水平是反映区域经济水平的重要标志,区域物流不仅丰富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也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本文拟通过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评价间接反映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准确、客观的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不仅有益于区域物流的发展,亦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环境优化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等一系列相关领域,对区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区域物流竞争力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区域物流的定义和内涵不统一,不同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给予界定。
评价方法的不适用性,在一些应用中违背了相关方法的适用条件,得到的结果可信度不高,没有参考价值。
目前,研究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文献恒河沙数,不同学者有不同的想法和出发点,并都给出了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概念,对于竞争力内涵的理解,权威观点主要有波特的钻石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基于竞争力内涵的理解,本文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给出如下定义:指区域物流业所拥有的整合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增长等一系列功能综合运用能力的体现。
据此,在借鉴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本文所给定义出发,遵循客观、系统、全面的原则,使所选指标能够代表真实的区域物流水平,此外,指标的设计要有可操作性,使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尽可能客观,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为科学、准确、合理的评价区域物流竞争力提供量化支持,使所得结果与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实际水平相一致。
区域物流是指在特定区域存在的物流活动,这个区域可以是国家、省市或某一个经济区,本文以省级行政区域划分为依据。根据前文对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定义,结合区域物流实际情况,筛选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信息化水平。现代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效率,因而能够提高物流整体运行效率。高效的物流效率不仅可以节约企业运行成本,还可以带来高质量的服务体验,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前景,本文以互联网用户数和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作为衡量指标,来反映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
表1 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
表2 KMO和Bartlett检验
表3 解释总方差
表4 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
区域经济水平。物流作为一种派生性需求,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区域经济水平间接决定了区域物流竞争力的强弱,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货物运输、包装、仓储、配送和流通加工等物流服务的需求就越大,因此物流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正相关的,本文以进出口总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衡量指标来评估区域的经济水平。
物流产业规模。区域物流的规模取决于多个因素,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本地区物流产业规模的大小可通过基础设施规模来衡量,微观角度,可用货物周转量来分析重量与运距两个方面的物流总量,综上,本文选取运营总里程、货物周转量来衡量物流业规模。
物流相关产业。物流需求的产生,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发展,物流关联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就会产生更多的物流需求,从而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本文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衡量指标,通过关联产业的发展程度来反映区域物流的发展潜力。
关于综合评价方法,常用的主要有定量评价方法和定性评价方法,区域物流竞争力的评价涉及多个指标,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因子分析法是在保留原始数据信息的原则下,对变量的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即把原来具有相关关系的多个指标分解为少数几个不相关并反映一定信息量的公因子,是对高维变量空间进行降维处理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在计算之前,首先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也称作数据的标准化、规格化,是一种通过数学变换来消除原始变量单位量纲的影响,常用的无量纲化处理方法有极值化、标准化、均值化及标准差化方法,本文采用标准差化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进行因子分析前,必须对数据进行检验,确定数据是否适合因子分析,常用检验方法有KMO检验和Bartlett 检验。其中,KMO 取值介于0到1之间,其值越接近1,表明变量间公因子越多,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通常认为KMO值大于0.5时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 球体检验的目的是检验相关矩阵是否是单位矩阵,如果是单位矩阵,则认为原始数据不适合因子模型,一般说来,显著性水平值越小 (Sig.<0.05)表明原始变量之间越可能存在有意义的关系,越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体检验,由表2可知,求得的KMO值为0.713>0.5,同时Bartlet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因此适合做因子分析。
公共因子选取原则:所选n个公共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超过85%,可用这n个公共因子代替原有的价指标变量。在提取公共因子时,通常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由表3可知,前两个因子的解释方差贡献率累积占比达到了87.48%,表明前两个因子能反映绝大部分原始信息,可作为公共因子。
由表4可知,在旋转前的因子载荷矩阵中,因子对大部分指标的解释能力较好,对一些指标的解释能力较差,因此可以通过旋转因子矩阵的方法,让每个变量在两个公因子上的载荷向两个极端分化,使大的载荷更大,小的载荷更小,以使公因子的解释更加明确和符合实际,如表4所示。
由表5可知:第一主因子在移动电话年末用户、互联网上网人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运营总里程、进出口总额上的载荷系数较大,因此F1命名为物流发展环境因子,第二个主因子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货物周转量的载荷系数较大,因此F2命名为物流需求因子。
通过计算主因子得分,来分析西部地区区域物流竞争力水平的差异,系数矩阵如表6所示。
根据表7,可得到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计算公式:
进而得到两个因子的得分,本文利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软件会生成自动生成了F1和F2两个因子得分,然后将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的方差贡献率作为各主因子的权重,最后由综合得分ZF=0.5657×F1+0.3101×F2,得出西部各区域的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名。
本文以0.6225、0.1169、-0.2463为分界点,将西部地区区域物流竞争力分为四类:强竞争力、较强竞争力、较弱竞争力和弱竞争力。具体分类结果如表8所示,四川省物流竞争力最强,西藏自治区物流竞争力最弱。
第一类,四川省。由表8可知,四川省的综合得分远高于其他地区,排名第一,四川省凭借其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未来四川省物流竞争力还将继续提升,四川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行业的成熟度较高,此外,与物流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化水平和区域经济水平都较高,为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和空间。
第二类,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这四个地区区域物流竞争力综合得分都大于0,竞争力较强,反映了该类地区物流业普及程度较高,可以产生较大的物流需求,并且信息化水平较高,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物流业的现有实力、未来持续增长能力较强。
表5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6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表7 各因子得分及综合得分
表8 区域物流竞争力分类
第三类,宁夏回族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这一类地区无论是现有竞争实力还是未来发展潜力,都处于较一般的水平,与物流相关的其他行业起步较晚,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竞争实力,对物流业的推动缺乏后劲,薄弱环节比较突出,各个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类,西藏自治区、青海省、贵州省、甘肃省。该类地区物流整体实力较弱,区域物流发展环境和关联产业支持较差,市场成熟度较低,各个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但未来发展潜力较大,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优势产业发展是根本。
本文基于区域物流发展理论,结合区域物流竞争力理论,选取西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2016年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借助SPSS 23.0软件对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区域物流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依托于整个区域经济,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另一方面物流业的发展也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有利于区域一体化的形成,优化物流环境是一项系统工作,不只针对物流业,随着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行,政府相继出台了多个领域的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了一批国家级区域规划,大力推进流通领域的改革,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基础。
伴随区域一体化的推进,物流一体化的建设也是必须的,将区域物流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不仅可提升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参与度,使物流业的发展紧跟市场步伐,有利于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使区域经济的发展形式更加灵活多样。物流业在拉动消费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其产业关联性强的特征,促进社会经济活动的联动联通;物流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应得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物流不仅是促进地区间差异性发展的重要工具,也是地区间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与世界经济交往的重要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可充分调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区域物流的发展不仅需要宏观调控和管理,更需要对物流过程的有序进行加以控制,以实现物流业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应设立多级物流管理机构,以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有利于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动,充分发挥监管机构的纽带作用,在管理形式上,每个地区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物流协会,充分发挥它们的纽带作用,在区域物流发展中提出针对性建议,避免物流行业失灵。
本文提取的第二主因子是物流需求因子,物流需求的产生与关联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物流需求有内生需求和外生需求,内生需求主要产生于本地区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外生需求主要在经济交往中产生。西部地区间经济水平差异明显,外加局部地区人口流失严重,依靠自身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对物流需求的拉动作用有限,对于西部地区物流需求的拉动,应依靠整个西部地区的协同发展,加强区域间的经济交往,加大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投资力度,创建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完善现代物流网络的建设,将市场需求作为指向标,加强区域物流网络的规划,监测区域物流网络的推进进程,确保物流信息及时、准确有效的传递,更好的服务于市场。
构建区域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将物流服务上升为区域经济交流的渠道,推动西部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产业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深加工产业,提高资源加工深度,拓展物流服务范围,推动物流增值服务发展,带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制定发展战略,建立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充分利用彼此之间的便利条件,形成规模经济,这样更有利于提升西部地区的物流竞争力。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