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研究

时间:2024-05-04

史玉琳 陈富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以交易成本相关理论为视角,分析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特征及价值创造内容,探讨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转变的动因,进一步借助技术变革及制度创新两个关键因素,构建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的新型模式,并对新构建模式的价值创造流程进行讨论。通过模式构建与价值流程分析可知,以交易成本最小化、交易频率最大化为目标,将服务型企业闲置资源通过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中运行,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最后,提出新模式应从完善监管法律、建立并完善征信系统、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简化流通程序等方面进行具体实施。

关键词:服务型企业   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   商业模式   价值创造

在智能制造、产业互联日渐升级的背景下,服务业与互联网深入结合,使得技术引导产业格局不断变革。在此形势下,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技术与经济深入融合,使得共享经济这一新型商业模式快速崛起。与传统商业模式相比,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有节省时间、交易成本较低等优势,为更多企业所选择。自2012年开始,我国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从出行领域逐渐向更多领域拓展,且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4.92万亿元,增长47.2%,共有7000万人参与到共享经济服务中。报告预测,在未来五年中,我国共享经济有望保持年均30%的高速增长。因此,如何在服务型企业中体现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以此降低交易成本,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交易成本理论下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特征与价值创造

(一)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特征

共享经济是供给方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将闲置资源使用权暂时转移给需求方,从而实现生产要素的社会化。从实质意义来看,共享经济主要是通过提高闲置资源的使用率,实现资源需求方与供给方共赢。在实现此类交易过程中会产生事先、事后两类交易成本,事先成本包括信息搜集、协商决策以及契约达成等类型,事后成本包括监督、执行转换等类型。一般而言,共享经济涉及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两方面内容。去中介化,是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不再依据传统商业组织模式来完成商品或服务交易,再中介化也是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P2P网贷中资金供给者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将资金匹配给需求者,服务者与乘客借助打车软件实现供需匹配。在这两个例子中,共享经济平台充当了供需双方的新中介。

区别于传统商业模式,共享经济具备交易不确定性、交易频率高等特性,其面对的对象为不确定的大众,且交易频次较多,在限定条件下交易成本会进一步降低。通过梳理相关理论可知,当前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备运行特征与制度特征(见图1)。在运行特征方面,共享经济需要由完善的信息网络与契约制度搭建的共享经济平台实现。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迅猛发展,为共享经济提供了技术支撑,当供需双方借助先进的技术实现交易时,还需要拥有健全的契约制度来保证。同时,共享经济是实现供需双方闲置资源的有效途径。在共享理念下,共享经济是将所有权转变为暂时转移的交易权,在此条件下能够促进闲置资源高效利用。此外,共享经济的外部表现形式为资源重复、高效利用。在制度特征方面,共享经济主要涉及产权领域、合约转变与闲置资源非人格转变。具有完善的契约制度作为保障,可以促进共享经济中参与主体更加公平合理。

(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内容

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内容主要体现在规模、效率、锁定与信任等方面。在规模方面,共享经济主要以当前市场未充分利用的闲置资源为开发对象,市场主体通过共享平台建立资源储备库,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地域需求提供商品或服务,从而实现资源匹配与新价值创造。在效率方面,共享平台作为一个再中介化组织,通过网络技术与用户信任制度,对供需双方进行高效匹配,从而实现资源高效、重复利用,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在锁定方面,共享平台要具有能持续吸引用户并锁定用户的能力。平台用户越多,匹配效率越高,在一定基数上才能实现供需匹配,许多共享平台建立会员制的目的就在于巩固已有用户,保证价值获取。在信任方面,共享经济若想实现陌生人之间交易,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信任关系。在匿名网络交易中,需要消费者对共享平台的信任,同时也需要买卖双方建立信任,买卖双方的互相信任能有效提高交易率,从而创造价值。由此可见,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创新离不开规模、效率、锁定、信任等内容,这些内容是降低共享经济企业交易成本,是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体现。

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转变的动因分析

(一)服務型企业采用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优势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相继开发应用,使得服务型企业信息收集成本、房屋租赁费用等交易成本不断上升,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在传统商业模式下,服务型企业盈亏收益如图2中的①所示。以餐饮公司为例,假设餐饮公司房屋、水电等成本在一定时间段内变动不大,可视为一条直线。餐饮公司在初期发展阶段OB,需要借助投入大量时间、资金、人力等进行推广宣传,其收入远远低于交易成本,收益处于亏损状态;在B时间段Y点该公司盈亏处于平衡状态,此后收入开始大于交易成本逐步盈利。

而餐饮公司与共享平台合作,通过实行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收益如图2中的②所示。在同样假设条件下,餐饮公司通过将本店服务或产品借助互联网技术上传到信息共享平台,在节约大量时间之后,其收益在Y1点达到平衡。虽然,共享平台所获得C2Y2收益,但在B1C1时间段外,此时餐饮业盈利水平Y1相当于之前Y的水平,那么Y2>Y要远远高于第一种。因此,服务型企业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转变,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加快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转型已成为当前服务型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服务型企业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转型的影响因素

在服务型企业逐步向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转变过程中,其影响因素成为研究的关键点。通过梳理共享经济演变过程可以发现,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大数据技术支撑以及成熟平台企业进行运营。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阿罗、罗纳德·科斯等人指出,一种新商业模式产生,关键能否通过制度、技术等因素的创新,从而促进企业交易成本最小化。由此本文认为,在构建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影响因素中,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最为关键,接下来将具体对其进行阐释。

1.技术创新。现如今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应用,促成企业交易不断变革。在传统面对面交易模式下,由于合同签订成本过高、价格不透明以及交易双方资源不匹配等因素的限制,闲置资源很难得到有效匹配;而通过互联网技术创新,使得闲置资源信息得到大范围推广,进一步降低了交易成本,实现了资源高效匹配,因此技術创新已成为成就共享经济的关键环节。同时,技术创新与交易成本有着较大联系,需要从资产使用权、交易频率及交易的不确定性三方面进行说明。从资产使用权方面来说,当服务型企业商品使用权被共享之后,就不再具有“私有、专用”的性质,而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资源共享,从而降低专用性节省交易成本。从交易频率来说,一般纳入共享范围的商品或服务,其社会需求量均比较大,此时该商品或服务交易可以反复出现且交易频率增多,这样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共享商品可服务于更多消费者,服务型企业交易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从交易的不确定性来看,部分交易从开始到完成的过程,充满极大的不确定性,这些可能影响交易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实现。由此说明,交易成本产生的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参与者对于信息的缺乏,而现代信息网络可以通过信用记录、信息识别等方式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约束,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增加的交易成本。

2.制度变革。根据威廉姆森成本经济学理论可知,企业交易技术结构与组织形式不同结合,会对经济组织的运行效率产生一定影响。当某项交易技术结构与组织制度或形式达到匹配时,可能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及交易成本最小化。为此,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创新之一在于制度变革。服务型共享经济涉及供给方、需求方与共享平台企业,共享平台企业通过技术手段将供给方与需求方进行联系起来,以此实现供需双方资源匹配。在这一过程中,传统购买、中介化这种合约制度已经产生巨大变化,而且随着个体经济的回归,使得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得以快速发展。从需求方来看,消费者为了满足其随时性、低交易成本及低时间成本的需求,已从“购买方式”向“租赁方式”转变,因而这种契约方式的转变,使得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能够得到有序发展;从共享平台企业来看,传统中介化由于其高昂的交易成本与不对称信息环境,难以适应当前商业模式发展。在此背景下,利用在线信息连接技术取代传统中介商的再中介化新制度已经出现。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去中介化与再中介化的结果在于,能够用交易成本更低的契约方式替代交易成本较高的契约,从个人与企业的雇佣关系转变为个人与平台企业的合约关系。从供给方层面来看,共享经济使得个体经营信息成本、机会成本过高而未能在市场活跃的个体户重新回到市场。

新型商业模式构建与价值创造流程

随着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传统商业模式已进入瓶颈期,再加上“共享汽车”、“共享单车”等模式不断冲击,许多传统企业开始逐步转型,而如何借助当前共享经济优势来开展传统业务,是服务型企业所关注的重点。服务型企业以服务为主要经营内容,并以相关设备为载体向顾客提供高品质服务,引入共享经济新商业模式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交易成本最小化极具重要意义。因此,构建新的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并阐述其价值创造流程,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内容。

(一)新型模式构建

在研究大量关于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传统服务型企业运行过程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的新模式,具体框架如图3所示。在新商业模式中,参与主体包括资源供给方与需求方、服务型企业共享平台、金融支付机构、监管部门以及相关的互联网技术部门等,由服务型企业与相关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合作,并借助互联网技术支持,形成共享平台。同时,服务型企业与相关技术机构合作,例如微信、58同城、QQ等,通过手机APP与PC网页端发布相关信息,并将其分为信息收集、信息发布、商品交易等类型。在此基础上,服务型企业通过与金融机构或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引入信用评价体系,与第三方监管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不断完善平台监管措施。由此,服务型企业共享平台可通过手机APP或PC应用将闲置资源需求方联系起来,从而达到资源高效利用,降低交易成本。对于服务型企业而言,拥有大量设施资源但使用频率并不高,或者只是在部分时间段使用,其他空余时间段都处于空档期。因此,在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新模式下,共享首要目的在于发挥空闲资源的作用。只有在保证闲置资源设施充裕、标准化程度高以及相应共享机制完善情况下,才可以迅速复制与扩张。同时,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的创造,还需要不断激发网络效应,通过社交媒体不断通过共享平台为服务型企业创造更多流量、共享平台用户基数不断提升。由此来看,只有实现闲置资源设施使用权共享,避免要素流动阻碍其分工与资源配置,才能实现交易成本最小化。从共享经济本质来看,它是一种资源配置最佳方式,也是一种权利转让行为,借助于大规模、高效率等实现共享商品交易与流通。因此,高效率性资源配置可使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降低个人到企业组织之间的高交易成本。

(二)新型模式价值创造过程分析

在服务型共享经济商业价值网络中,各要素之间对市场渠道、信息资源、行业价值、客户资源等进行共享与合作,它们之间不仅是互为客户关系,且是呈交叉的一种价值链条。如若在交易成本最小化前提下为各个主体创造经济价值,实现各方主体利益最大化,需要对价值链中所有要素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根据前文理论可知,技术创新与制度变革是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两个必要因素,因此接下来以这两个因素为研究点,对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新型模式价值再造流程进行分析(见图4)。

1.借助新技术工具,优化资源供需双方交易流程。在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链中,共享经济平台是整个价值链的关键,它将资源供需双方协同到价值活动中,将原本无法取得联系的双方进行接洽。从资源配置来看,资源需求主体通过社交工具如微信、微博、QQ等网络媒介,将需求通过共享经济平台发布,并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资源碎片化整理,从中获取匹配的需求资源。同时,服务型企业可以将闲置物流设施设备,通过手机信息发布类APP进行推广,与资源需求方进行有效沟通,以此实现资源、价值的匹配。此外,服务型企业与资源需求方在银联或第三方支付金融机构监管下,可以保证交易更加安全、便捷与高效。因此,服务型企业与资源需求方借助新技術工具,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整体价值的流通与再造,实现闲置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赢。

2.变革合约制度,建立稳定的供需主体合约关系。维系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利益,其关键因素是具有稳定的联系与契约关系,而这同样是保障各个要素之间紧密联系、交易得以顺利运转的主要功能。其中,通过设计优惠租赁政策,降低交易方成本,实现服务型企业设施设备供给利益最大化;通过信用评价机制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形成社会联系,促进供需双方交易更加透明、诚信,减少由信用风险带来的巨大交易成本;通过搭建再中介化平台,实现个体交易经济自由、健康发展,从而推动服务型企业与需求主体之间交易达成,实现共赢。因此,通过设计优惠租赁政策、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搭建再中介化平台等合约制度,可以稳定资源供需主体的合约关系,从而促进整个价值链环节价值再造与共赢。

新型模式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完善监管法律

完善法制建设,推动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平台稳定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加强部门协作,积极完善知识产权以及税收方面的法律制度,及时对服务型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作出及时的预判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政策,提高法律的适用性。另一方面,针对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平台,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实行政府管企业、企业管服务两级监管。政府要对服务型企业的共享平台和服务资质进行定期审查,并制定合理合规的问责机制,对服务中出现的违法乱纪行为进行企业问责与判罚,从而督促企业内部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和管理运营机制。

(二)建立并完善征信系统

在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运营中,良好的信用体系可以避免很多问题,并且能够促进用户更加积极使用共享经济平台。首先,应建立共享经济行业内部信用共享机制。通过不同共享平台对某个企业不良信用信息记录进行共享,便于共享经济体系内部对失信主体进行管理和约束。其次,要将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信用体制建设纳入到社会信用体制建设中。扩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在服务型企业共享经济领域的应用,有利于企业共享经济平台识别和防范信用风险,使共享经济信用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对接,建立协同的守信激励机制和失信惩罚机制。

(三)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共享经济平台拥有庞大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对于共享经济主体人身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共享经济平台的信息安全管理势在必行。第一,共享经济平台各技术单位要提高网络安全使用意识,严禁涉密计算机连接共享平台信息网络,严禁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存储和处理共享经济使用主体的信息。第二,共享平台技术部门采用数字证书身份认证、口令认证的双重认证技术对用户身份进行校验。每个共享经济主体申请一张专属数字证书,共享平台会对消费者提交的数字证书进行校验,确认该数字证书的信息与共享经济主体信息是否一致,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四)简化流通程序

在服务型企业利用共享经济平台实施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时,应保证网络营销、推送信息、订单处理、实时监控以及在线服务等环节能够顺畅对接。例如,在订单处理方面,企业应实时监控产品或服务的运行状况,能够及时获取消费者的反馈信息,并在线处理产品或服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售后服务。通过消费者的反馈明确其下一步消费意向,并根据消费意向为下一次服务活动提供精准营销以及精准推送消息。通过各环节有序对接,保障企业整个流程对消费者需求作出快速且准确的反应。

参考文献:

1.刘奕,夏杰长.共享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动态[J].经济学动态,2016(4)

2.周坤维.共享经济时代的企业商业模式分析——以ofo共享单车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7(3)

3.齐永智,张梦霞.共享经济与零售企业:演进、影响与启示[J].中国流通经济,2016,30(7)

4.张锐.分享经济:商业模式·价值创造·变革红利[J].西南金融,2016(2)

5.李亚玲.分享经济的价值创造模式及其影响[J].商业经济,2015(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