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班然
内容摘要: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的大环境下,农业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对类似于我国的发展中农业大国而言重要性尤为突出。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产品起步早,能够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发展提供参考。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提高不仅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就中美贸易摩擦入手,通过与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状况的比较研究,对国际贸易视角下的我国农产品流通链作出进一步梳理,最后提出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链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 农产品 流通链 国际竞争力
引言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低。自2001-2018年,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已成为常态;第二,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而言,商务部数据显示,其数量呈连年递增趋势,且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有所提高。但年出口1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所占出口企业总数的比例仍然很大,这也间接说明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产业基础依然薄弱;第三,由于传统经营所占比重大、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商品结构仍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而农产品附加值发挥的作用不大。世界各国均把我国当作主要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且我国对其高质量农产品的进口也有切实需要,因此与农产品大国的合作势在必行。另外中美贸易摩擦也启示我国深思农产品流通链的不足,要以此提高国际竞争力以减弱对其他国家农产品的依赖性。
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外各国农产品流通链梳理
(一)各国农产品流通链的组成部分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产量一直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受流通环节多、技术水平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市场上的优质农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需从农产品流通链的组成部分着手,并分析其与发达国家农产品流通链的差异。本文以美国、德国为例。美国是农产品出口大国,其农产品流通链的组成模式为“大农场-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这种方式流通效率高、耗损低且信息化水平高、管理技术先进,因此其在国际市场竞争上具有极大优势;德国农产品流通链的组成模式为“生产基地-食品企业-零售商-消费者”,这是一种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链,其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生产形式及品牌化营销策略。农产品流通链发达的国家,其专业化、特色化、科学化特征,可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发展带来极大借鉴价值。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组成主要形式为“农户-产地批发商-运输公司-销地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其中大多数农产品由各散户种植的形式,这不利于农产品规模化发展与科学化管理。产地批发商、运输公司、销地批发商再到零售商的中间环节,流通时间长使农产品新鲜度降低,流通成本高又导致了農产品价格的提高。经近几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流通链已得到极大改善,且逐渐形成产业链发展模式。农产品企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优化了传统分散的农产品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产品流通效率。但由于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繁多、初级农产品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低等原因,致使我国农产品流通链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这也是未来提高我国农产品流通链国际竞争力的努力方向。
(二)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的竞争力分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产品流通链不论经营模式还是管理理念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究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农产品流通环节多。我国是人口大国,其消费者需求巨大且需求特点变化多样,这使我国农产品品种繁多、数量巨大、销售网复杂。由于目前我国农村与城市的界限较为明显,导致农产品产地到销地之间的环节过多,其流通主体的繁杂、农产品保鲜冷藏等冷链技术的不成熟、加之行业及政府对其监管的难以实施,致使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得到良好地控制。这些问题均成为阻碍我国农产品流通链在国际贸易中具备竞争力的难题;第二,农产品物流成本高。我国农产品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生产,而消费需求则呈现全年性特点。这种季节性生产与全年性消费需求间的不均衡,主要依靠物流运输服务作为平衡支撑。由于农产品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使其需要在运输中进行特殊处理,这对物流运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一些具有我国特色、国际知名度的农产品更加注重流通过程基础设施的完善性。而目前我国物流行业操作难度大,且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这样是影响国际竞争力的一大障碍;第三,我国农产品流通链效率低。不同国家的农产品流通链效率各异,与美国、德国相比,目前仍处于美国效率最高、我国效率最低的状态。在同一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下,美国农产品流通链以物流专业人才为发展根本,其次为基础设施。而德国则把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作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次才是交通网络建设。纵观国际,农产品流通链较为成熟的国家均以技术、效率为根本。而我国以交通网络建设作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低,这也成为我国农产品流通链竞争力薄弱的关键。
中美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一)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1.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今年3月,白宫官网发布的美针对301调查行动的总统备忘录中,阐述了其调查结果及总统关于此结果的指示:对特定的中国商品,美国将对其征收25%的关税,并呼吁WTO成员联合抵制中国贸易行为,且对中国企业的投美并购行为实施限制。次日,我国对美国的这一行为做出回应,决定对其进口钢铁及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关税,并表态坚决反对美301调查决定以捍卫自身合法利益。这一过程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2.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原因。从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的深层原因来看,其受历史和现实双重影响。在过去的四十年里,美国每一届政府执政都会与我国发生争端。自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其争端则主要集中到经济和贸易方面。此外,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坚持的政治理念和经济思想密切相关。自从特朗普执政以来,一贯坚持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给各国之间的贸易带来了巨大影响,且为了扭转其执政过程中不顺的局面,特别是通俄门事件带来的国内政治压力,利用国际热点转移民众对国内政治的注意力,成为特朗普摆脱这种信任危机的关键。
(二) 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
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分析可知,美国对我国的限制主要基于国际贸易与高新科技两个方面:
1.对国际贸易方面的影响。目前而言,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出现我国外贸逆差或者导致我国国际收支逆差。从此次贸易摩擦涉及范围来看,我国的钢铁、农副产品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涉及数额大,极有可能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下降及人民币汇率的下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抛售外汇手段进行干预,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又将引起国内利率上升,最终使我国中小微企业受到伤害,从而降低我国劳动就业率。另外,我国外贸出口减少,也是对我国外向型企业的沉重打击,其会导致大量相关企业生产经营颓靡。
2.对高新科技方面的影响。据《华尔街日报》,美财政部起草的规则中,禁止我国持股比例达25%以上的公司收购涉及“重大工业技术的美国公司”。这一举动表面上是双方贸易的行为,实则为阻止我国科技产业的发展。美国为科技大国,其高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就中兴通讯而言,美国一旦停止对其顶端科技的供应则会导致其整个企业处于瘫痪状态。美国的这一禁止规则,不利于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将会导致我国科技发展遭受一定损失。
(三)中美贸易摩擦下农产品流通领域的思考
由于美国的玉米、小麦等农产品在我国的进口商品中占据很大市场,因此中美贸易摩擦中对农产品关税的加征,则会直接导致进口农产品的数量急速下降。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应深思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有利于看清我国农产品依赖进口的危害。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呈现快速增长状态,特别是对大豆、棉花及植物油等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农产品进口虽然增加了国内的有效供给,满足了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但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也使很多潜在问题得以显现。由于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致使大量农产品进口对国内趋势价格形成打压和抑制,造成农产品产业的发展缺乏必要的激励。其次,依赖农产品进口会使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波动性向国内传导加剧,这加大了国内供需平衡及市场稳定的难度。除此之外,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也使我国意识到过度依赖进口造成的产业控制力及定价话语权弱等风险,这也有利于我国制定长远的农产品战略目标。目前我国农产品相比国际农产品的劣势主要表现在高成本、低效益、劣品质三个方面。因此我国农产品流通中应着重解决这些问题。由于我国农产品种植以散户为主,成本问题难以统一控制,因此我国应提倡规模化、现代化种植方式,从而降低农产品价格,提高种植效率。另外,相较于美国的农产品,我国农产品农药残留严重,安全问题并未引起重视,且有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导致市场上流通的国内农产品安全性存在隐患。故我国应对农药使用进行规范,以保障消费者相关权益。最后,由于国内的农产品并未形成品牌效应,其影响力不及国际品牌,因此加快建设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化品牌,也是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的关键点。
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链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一) 加大政府对我国农业的扶持力度
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并未发挥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优势。中美贸易摩擦使我国意识到要想提高本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必需加大政府对我国农业的扶持力度。国家扶持农业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投入,提高对农业的各种直接或间接补贴,降低农产品经营成本,使其在国际上具有價格优势;其次,应提高政府粮食最低收购价格,这不但可以保障市场流通价格相对合理,还有利于增强农户种植农产品的信心,使我国市场上农产品供需流通处于均衡状态,减少对国际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另外,应落实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对土地所有权的清楚界定,有利于农民对土地进行长远规划;最后,政府应加强对农产品的监管力度,着力扶持标准化农产品企业,打造高质高量的世界品牌。
(二) 推进我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品牌化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一个标志,代表了某一产品或服务的综合实力。中美贸易摩擦的爆发,使我国认识到农产品国际品牌企业是我国增强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实行我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尤为重要。英国品牌战略咨询公司Brand Finance 发布的“2018年全球品牌500强”报告中,我国品牌上榜66个,而美国品牌上榜数则超过200个。另外在前10的品牌中,美国占据8席,而我国仅占1位,我国知名品牌远远落后美国。推进我国农产品品牌化建设,不仅需要强调其外在形象,更应着重于其内在品质。这要求我国进行自主研发、实行差异化生产、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从而实现生产标准化、包装特色化、品种优质化的战略目标,这也是打造农产品品牌化、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三)构建我国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
改变传统的农产品交易模式,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在国际上的贸易行为,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以农产品销售和批发为主,但物流和商流同时运转会导致农产品流通信息封闭、流通效率低、流通成本高。因此想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应从改善现有的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我国农产品的交易效率、增加获取农产信息能力等方面入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其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硬件建设落后及信息资源不能共享两方面。由于农产品生产者信息意识落后、地区经济效益差等原因,致使其信息设备缺乏,无法及时有效地接受市场信息,最终造成市场供求失调。另外,虽然近年来信息的作用引起了各方重视,但由于缺乏政府、市场、消费者及生产者链接的网络,导致反馈信息不能及时传递,从而造成了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盲目性。因此构建全国集中统一的农产品流通信息网络平台,对农产品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收集与处理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渠道。
综上所述,中美贸易摩擦使我国意识到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在对我国农产品流通链进行相关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导致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各项因素。继而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及造成的影响,提出提升我国农产品流通链国际竞争力的措施,最终冀以达到推动我国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杰, 刘鹏飞, 周正等.基于供应链的热带农产品物流跟踪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
2.丁家云,周正平.基于农业产业链延伸的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12(3)
3.李根群.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4.彭永芳,蒙玉玲,张惠敏.以全产业链模式重构农产品流通体系[J].商业经济研究,2015(2)
5.张慧娟,薛曦.农产品三级流通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基于风险控制与信息共享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7(9)
6.郑素芳.农产品流通产业链绿色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创新路径[J].商业经济研究,2017(7)
7.马文峰,陈杨.中美贸易争端对国内大豆产业链条影响分析及政策建议——用好中美贸易摩擦,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有效升级[J].今日养猪业,2018(3)
8.金洁颖,华晶.浅谈2018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农产品进口为例[J].经贸实践,2018(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