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袁星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商业类型、产业模式的不断细分,经济发展更加突出区域格局和地域特征,并从发挥地方特色产业出发推动经济发展。在这一背景下,特色小镇应运而生。以产业为核心的特色小镇,重点在于组建可循环的产业生态体系。本文从区域特色经济以及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出发,对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展开分析,并对当前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区域特色经济 商贸流通特色小镇 产业集聚
引言
区域特色经济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内部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当地群众收入。随着产业集群及功能的不断完善,基于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形式包括产业群、产业园区等,而特色小镇对现有模式进行优化,形成的新型组织模式,是基于供给侧改革,在地方块状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特色小镇的主要定位,在于将特色产业、旅游产业进行集聚,在功能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互整合,在形态上则具有特有的风貌、风格,在运行机制上由政府部门作为主导,形成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模式。作为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拉动引擎作用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能够推动地方产业集约化发展,提升地方经济发展效能。在当前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如何、存在怎样的困境、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如何进行优化、如何使其更好地运作?结合这些问题,本文将展开进一步探讨。
我国区域特色经济及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一)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特色经济最大的特点是集群化,通过对制造、加工、建筑、运输等领域的产业进行集群化,形成区域特色经济品牌。特色经济集群现象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浙江地区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打造了一批乡镇企业。这些乡镇企业从初创期的家庭作坊开始集聚,逐步形成合伙企业,打造了一批集群产业和专业经济合作区,形成“一村一业、一乡一品”的特色经济。目前,发展较早的浙江地区区域特色经济总产值在全省总产值中占比达到49%,包括永康五金制品、浦江水晶工艺、海宁皮革服装、大唐袜业等品牌在国内享有盛誉。这些区域特色经济主要有以下特色:区域特色经济所包含的企业数量较少,但是总产值高;区域特色经济集聚了传统和新兴的专业化企业,形成了较强竞争力,打造了一系列品牌。特色小镇是基于区域特色经济衍生出的经济集聚形式,通过本身的特质和价值,将特定产业的人才、资源进行集聚。
(二)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特色小镇的内涵。2014年,浙江省第一次提出“特色小镇”,并在2015年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对特色小镇进行了界定,其与市区是相对独立的关系,是基于产业布局、文化特征、旅游体系等功能特征形成的空间平台,相对于行政区划和产业园区有所差异。特色小镇的“特”,不仅指产业特色,也包含地域特征、资源禀赋、生态和文化特点等;“小”则突出了空间的限制,一般情况下,特色小镇的总建设面积控制在1-3平方公里,集聚人口数量控制在1-3万人,并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高度集聚的特色产业;“镇”意味着特色小镇并非行政区域的概念,也并非产业园区,而是具有显著文化特征、产业定位的发展空间,是将消费产业聚集、新城镇化发展进行结合的模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截止目前,国内总共有20个省份提出了建设特色小镇的规划,总计划数量超过1500个。2017年7月,住建部公开通过审批的有276个特色小镇,加上2017年通过审批的第一批特色小镇(共计127个),目前全国范围内特色小镇的数量已经达到403个,具体如表1所示。
可以看到,一方面,长三角地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活跃,加上提出“特色小镇”概念的时间较早等因素,都为特色小镇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京津冀地区发展起步相对较晚,特色小镇数量目前较少,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苏州、浙江、山东等地注重对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发展,三省在规划发展特色小镇的数量中排名前三,同时第二批通过发展规划的小镇数量更是第一批的一倍。从特色小镇类型的划分上看,当前的特色小镇主要可以分为历史文化型、旅游发展型、工业发展型、商贸流通型等,具体类型分布数量如图1所示。
当前以旅游发展作为集聚的特色小镇数量占总数最多,达到了155个,其次为历史文化特色小镇,在总数中占比为24.1%,规划发展数量为97个;而基于良好区块经济基础和物流基础形成产业集聚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目前在规划发展中的特色小镇总量中占比为4.2%,约为17个,因此仍有较强的发展潜力,未来区域经济发展仍需要依靠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形成的特色小镇进行拉动。
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主要内容
(一)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类型
电商功能集聚特色小镇。基于电商功能打造的特色小镇,通过打造电商品牌、建设电商基地,将当地的产品进行整合包装,形成了集约化电商特色小镇。该类型代表的特色小镇包括位于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筑梦小镇—该小镇以“政府主导、名气引领、以创业者为主体”作为创新发展的主要模式,打造基于互联网金融,同时兼顾旅游休闲发展的特色小镇;墨河皮草电商小镇—借助自身的产品发展历史、良好的产品质量以及高速增长的销售额,在同行业当中占据了领先地位,基于皮草产品这一特色,打造了电商平台,并以电商作为小镇发展的主要特色;萧山信息港小镇——以杭州湾信息港作为发展的主要抓手,通过开发第一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相互结合,注重发展杭州互联网经济、大众创业平台以及跨境电商等。这些依托电商功能进行集聚的小镇,依托自身特色品牌进行互联网电商平台运作,或强化技术开发,打造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特色小镇。
优势产业集聚特色小镇。区域主体产业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通过将特色发展产业进行集聚,形成了新型商贸流通特色小镇。这类小镇包括南湖基金小镇、智慧安防小镇、多湖众创小镇等。南湖基金小镇位于嘉兴南湖区,在成功申报金融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南湖基金结合私募股權投资基金小镇的模式进行规划,形成了支持实体经济规模大、服务聚集化的股权投资基金特色小镇。位于富春江科技城的智慧安防小镇则是将当地的安防产业基地项目、驱动器项目进行整合,将产品制造研发、产品体验、休闲观光等功能进行整合而形成的智慧安防特色小镇。多湖众创小镇对当地的工业区、农业区重新进行整合和规划,遵循发展特色小镇的规划和要求,将高科技融入到当地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中,着力打造设计、服务等产业链,形成产业集聚特色小镇。产业集聚特色小镇,能够在产业规模的扩大上形成优势,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有效发挥特色产业的集聚效应,并推动当地就业率的提升,实现特色小镇的长足发展。
物流功能集聚特色小镇。传统物流园区的功能以物流仓储、商品流通为主,功能相对较为单一。物流特色小镇在物流园区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整合,实现多元化的特色发展,这类小镇包括江南侨贸小镇、秀洲智慧物流小镇等。江南侨贸小镇位于江南物流园区,其借助政府的重点扶持以及优势的交通区位进行功能整合,打造物流、服务业综合示范区。秀洲智慧物流小镇基于物流功能进行开发,融入的项目包括供应链集成管理、物流信息技术、智能化物流仓储、数字化展示平台、智慧物流设备等。一方面,其发挥物流信息功能,实现物流平台及物流产业基地的打造,同時注重构建基于数字化应用和展示、智能产品配送等为主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将古镇文化、观光旅游、梅里古镇文化等融入其中,打造物流旅游体验中心。物流功能集聚特色小镇通过将物流功能与其他特色资源整合,实现功能叠加和产业集聚的效应,提升商贸流通发展的整体效益。
(二)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
产业资源和运营战略规划不足。进行商贸物流特色小镇的开发,需要有优势产业资源,同时要求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支撑,并通过核心产业开展招商和运营活动。由于商贸流通产业与资本联动较多,部分开发商偏向于搭载特色小镇建设政策支持的东风,通过申报特色小镇建设项目获取产业红利。但在当前政策背景下,特色小镇以传统房地产开发逻辑进行资金回笼,并对产业发展初期进行反哺的思路缺乏可行性,当特色小镇缺乏可持续的发展潜力,将不具有发展特色。
产业单一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特色小镇的形成源于产业集聚,进而形成集聚化发展效应。各地应该通过深度挖掘当地的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开发出将产业资源整合后发展的特色小镇。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基于当地的物流资源、商业贸易资源等发展而来,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集聚效应。但在发展初期,多数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依旧聚焦在核心产业上,缺乏对衍生产业链、配套产业链进行整合的经验。单一的产业发展模式,使得特色小镇依旧以产业群、产业园区的形式向前发展,不利于其形成自身的发展特色。
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本融入机制。在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政府不仅仅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提供者,同时也需要建立高效的政府服务系统,来推动特色小镇进行顺利建设和运作,这对传统政府部门运作机制提出了挑战。目前特色小镇建设考核任务繁重,但各级政府配备的相关服务仍然较为缺失。从融资服务方面来看,较多商贸流通金融小镇依旧以镇级单位作为融资平台,开展融资活动和融资获取渠道都相对较为单一,同时社会资本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和运作的比例较低。
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
(一)优化产业资源布局并制定长效运营战略
基于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环境,要把握特色小镇的发展核心,即着重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同时对产业运营进行规划,而对特色小镇产业运营的效益产出应当指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等,实现综合效益整体化发展,从而提升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竞争实力。如果依旧将房地产开发运营的思路对特色小镇进行运作,会导致对未来产业运营的资本支撑不足,使特色小镇的运作面临较大风险。作为以商贸流通业为主要发展特征的特色小镇,在发展规划的初期需充分定位自身在商贸行业、互联网行业、物流行业等方面的发展优势,从而吸纳相关的核心产业进驻;同时对其衍生产业进行规划,可以结合当地优势工业或农业产品,打造特色产品+商贸流通特色小镇;或是结合当地旅游项目、历史文化特征,打造特色旅游+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等。通过明确自身状态和未来长期的发展路径,使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得到循序渐进的发展。
(二)践行商贸流通特色小镇跨界、融合、共享发展
特色小镇追求一、二、三产业的高度融合,而商贸流通主要以服务业为主,因此可以通过将其与其他产业相互结合,实现生产、生活及生态的融合,实现产业与城镇融合化发展。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在确保核心产业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的同时,需要进行多元产业结合,从而充分激发特色小镇产业链发展动力。一个发展完善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产业生态系统,应当围绕核心产业、衍生产业以及配套产业,通过核心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多元产业的融合和共享发展。单一产业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运行容易丧失动力,若将不同产业布局、服务领域、运行周期、盈利模式的产业进行割裂,特色小镇将会失去活力,并难以获得投资回报。
因此,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发展关键,在于对核心产业链进行挖掘,并通过细分建立起新联系,实现特色小镇创新。基于商贸流通小镇在商贸服务业、物流行业的优势,结合当地的人文资源、旅游资源、养生资源、农业资源等,通过对衍生产业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创新手法,实现当地特色产品向外流通,同时吸纳外部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的导入,从而使商贸流通核心产业与衍生产业建立深度联系,充分激发产业的发展动力,实现资金投入效益的最大化。此外,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商业模式也需要进行创新,通过创新视角,将特色小镇中的产业运作流程、产业供应链条、产业链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将分散的产业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整合,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推动商贸流通特色小镇PPP运作模式
持续稳定的投融资方式,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点,因此需要建立商贸流通特色小镇良性的投融资方式。PPP模式是将政府、社会资本进行整合后开展合作的方式,这种投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是能够减轻政府财政压力。PPP模式能够对地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进行充分地综合使用,通过对资金资源整合,弥补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发展缺口。在这一模式下,商贸流通特色小镇进行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项目公司。二是在PPP模式下,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对投资以及建设过程中的权责分配进行明确界定。在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开发初期,政府可以承担较大风险,而社会资本则主要是对风险进行管理控制。而在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建设完成后,社会资本则介入到特色小镇的运营当中,承担相应的风险。通过这一模式,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小镇建设和运营阶段承担不同的风险,可以提高特色小镇的建设效率。三是能够实现社会效益与投资回报的平衡。商贸流通特色小镇有别于过去的商业园区或政府公益性项目,属于将产业、衍生产业、社区功能融合在一起的新型平台。运行合理、定位准确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在未来的发展价值,能够充分满足社会资本对投资回报的需求。因此,通过创新PPP运作模式,能够形成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利益共享、全程合作、风险分担的投融资体系。
(四)注重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向小规模、集约化发展
商贸流通特色小镇与传统行政区划的小镇有所区别,其与市区相互独立,有独特的产业定位、文化内涵和一定的社区功能。因此,在对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应当对传统建设中追求规模大、布局廣的思路进行转变,着重开发精品化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注重开发小尺度、近距离、微景观等格局,充分形成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布局特点。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当将开发理念聚焦在“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美、小而精”等方面,从传统追求规模效应到追求建设质量转变。商贸流通特色小镇也应当结合当地特色,将文化、建筑、产业、生态等方面的特点融入其中。而基于商贸流通业的特点开发的特色小镇,不仅承载着核心城市外溢的消费需求,同时连接着当地上下游的产业链。因此,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在布局过程中应当位于城市周边区域或者城市远郊。
结论
作为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新前沿,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聚焦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同时也需要关注城市生活品质的提升,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效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互融合发展。从目前发展现状上看,国家住建部已通过两批特色小镇的规划,其中浙江、江苏、山东等地的特色小镇发展较为迅速;从特色小镇的类型上看,当前特色小镇的定位主要在旅游发展、历史文化和工业发展等方面,而作为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带动作用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当前的商贸流通特色小镇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基于“互联网+”平台构建起的电商、金融产业集群特色小镇;其二是将当地优势产业进行集聚,并推动产品商贸流通而衍生出的特色小镇;其三是以当地物流产业为优势,在集聚化发展的基础上融合衍生产业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而在商贸流通特色小镇运作的初期,面临的主要困境在于对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规划和运营战略仍然较为模糊,在发展初期商贸流通特色小镇产业类型仍然较为单一,而且缺乏有效的社会资本融入机制。
基于这些发展困境,未来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发展定位应当聚焦在优化产业资源布局,制定长效运营战略、推动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商贸流通特色小镇PPP运作模式、注重商贸流通特色小镇向小规模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商贸流通特色小镇的规划和运行机制仍需要继续进行创新,使其在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
2.余萍.我国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动态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7(10)
3.郝华勇.特色小镇的区域差异辨析及欠发达地区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探讨[J].企业经济,2017(10)
4.钟一鸣.新常态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商贸流通产业差异化发展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2)
5.郝天军,苏效圣.从现代物流与商贸流通现代化谈区域性商贸流通发展战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7(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