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

时间:2024-05-04

杨嵘 杨安 李彩侠

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借助2007-2016年京津冀地区32个区及11个市的面板数据,利用Theil指数一阶分解和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差异偏高,在2015-2016年间有下降趋势。其省(市)间差异总体较大,但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就省(市)内差异而言,总体来看天津市经济发展差异最大,其次是河北省和北京市;京津冀地区内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市(区)级行政单位经济差异部分呈现高-低型和低-低型分布。在此基础上,为京津冀地区缩小区域经济差异,促进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京津冀   经济差异   Theil指数   ESDA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的“首都经济圈”和发展活力最强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其发展一直是社会各界普遍探讨和研究的话题。2015年4月30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发布使其迎来了经济突破的实质发展期,2017年1月,雄安新区的设立更是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京津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存在着经济差异较大的现象,河北省与天津市和北京市的周围“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其经济协同发展,不利于区域内经济水平的健康增长。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范围

本文选取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以京津冀地区为总体空间单元,以北京市16个区,天津市16个区以及河北省11个市为基本空间单元,选择2007-2016年十年的数据作为面板数据,对京津冀地区的区域经济差异进行时空分析,为方便计算,将2007-2009年天津市的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归入滨海新区。

之所以选择2007年以来的十年进行研究,是因为2007年以来的十年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突破进展和最具活力的十年。2007年根据中央经济会议的安排,我国增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的增长,经济发展质量和结构调整更加受到重视,因此选择此时间段进行研究更有研究价值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随着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测度方法的完善性和科学性也在不断提高。衡量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主要有泰尔指数、基尼系数、变异系数、ESDA空间分析、均值以及标准差等。考虑到研究对象和目标,本文采用基于空间尺度分解的泰尔指数和探索空间属性的ESDA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泰尔指数一阶分解。泰尔指数包含泰尔T指数和泰尔L指数,本文选择以GDP比重为加权指标的Theil T指数并通过对其进行一阶分解来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i表示第i个地区的GDP,I表示整体区域的GDP,Pi表示i省或直辖市的人口数,P表示整体区域的人口数。(注:本文人口数选取常住人口指标,下同),T指数的一阶分解公式为:

其中,将T分为Tw及Tb,Tw表示区域间差异,Tb表示区域内差异,Y表示整个区域的GDP,P表示整个区域的人口,Yi表示i省或直辖市的GDP,Yij表示i省或直辖市j市或区的GDP,Pi表示i省/直辖市的人口,Pij表示i省/直辖市j市/区的人口。

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可以将空间数据可视化,从而认识分析数据的空间属性。本文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两种方法,以GLOBAL MORANS'I和LOCAL MORANSI为测度指标,分别进行测度,既能反映整个京津冀地区的空间相关性,也能反映区域内部各局部单元的空间属性关联度。

全局MORANS'I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为正时,表明空间正相关,为负时则表明空间负相关,为0时表明无相关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局部MORANSI可以彌补全局MORANSI 对于测算数据局部不平稳性的不足,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S2为方差,X为i地区要素Xi的平均值,Wij为研究对象i和j之间的空间权重矩阵。

研究结果分析

(一)省(市)间差异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2007至2016年近十年来,京津冀地区各省(市)之间的差异总体较大,在2008-2011年有逐渐下降趋势,在2011年之后开始上升,2015和2016年都维持在高水平。

2008年-2011年是京津冀地区发展水平和速度较为均衡的四年,在这四年间,各地区增速差距不大,发展水平均衡,从而省(市)间经济差异相对有所下降。2015-2016年间,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由于2016年“千人计划”在河北省的重点实施,其人均GDP年增长率为6.19%,北京市也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年增长率为7.84%,相对来说,天津市经济增长速度则较低,人均GDP年增长率仅为4.22%,从而拉大了2015年-2016年间京津冀地区省(市)间的经济差异。

(二)省(市)内差异

从京津冀地区各省(市)内部来看,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省(市)内差异值均在0.4以上,属于高等级差异。总体来看,天津市内部差异最大,河北省其次,北京市相对较低。但在2016年位次有所变化,北京市内部差异最大,其次是河北省,天津市最低。

由表1可知,天津市内部经济差异发展较大,其中对经济差异贡献度最大的滨海新区达到了66.49%,表明天津市内部各区(县)经济发展不平衡。2006年,滨海新区的设立使其成为国家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增长极,滨海新区设立的十年以来,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和诸多大项目投资的支持下,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带动天津市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但是也拉大了其与天津市内其他各区的经济发展水平,2016年滨海新区的GDP为7438.9亿元,而发展较为落后的红桥区和河东区,2016年GDP分别为208.16亿元和290.98亿元,这说明了天津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巨大的差异性。

与天津市相比,河北省经济发展差异相对较低,但总体依然处于高差异水平。其中对经济差异贡献度最大的是唐山市,为45.97%,其次是保定市,为13.85%。唐山市南邻渤海,北依燕山,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和铁资源使其工业发展水平较高,从而拉动了经济增长。保定市作为曾经河北省的省会城市,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近年来其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使其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位于河北省前列。而省内资源禀赋相对较差的秦皇岛市和衡水市,2016年GDP分别为1339.50亿元和1413.40亿元,这表明河北省省内经济发展差异悬殊。

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差异在京津冀地区内相对最低,但总体仍是高差异水平。其中对经济差异贡献度最大的是西城区,为33.84%。作为北京市的“文化名城”,西城区的历史文化和教育水平一直走在北京市前列,近年来其深刻落实城乡协调发展政策,成为北京市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同时带动了自身的经济发展,其2016年GDP达到3602.40亿元。而发展相对落后的延庆区和门头沟区,2016年GDP分别仅为122.70和157.90亿元,差异明显。

(三)全局空间分析

本文以北京市16个区,天津市16个区以及河北省11个市为基本空间单元做了全局分析。通过计算发现,全局MORANS I值介于0.0613至0.1846之间,表明2007-2016年间,京津冀地区内各市(区)级空间单元GDP表现出空间正相关。

(四)局部空间分析

如图1所示,京津冀地区内显著关联类型为高-低型和低-低型。2007年,河北省的张家口市、承德市以及天津市塘沽区呈现高-低关联类型;石家庄市、衡水市、邢台市和邯郸市以及天津市宝坻区和武清区呈现低-低关联类型。2016年,石家庄市、衡水市、邢台市、邯郸市以及塘沽区经济发展相关性不显著,张家口市、承德市、天津市武清区、北辰区、河东区以及西青区也呈现低-低类型。

2007年,张家口市、承德市以及塘沽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京津冀地区内总体较高,而其周边区域则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如延庆区、怀柔区及津南区,这意味着该区域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并未有效带动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呈现出了高-低关联类型。与此同时,在河北省南部出现了低-低类型大范围连片,表明在2007年,京津冀地区出现连片的贫困区,自身发展水平低的同时,周边地区发展水平也较低。

2016年,京津冀地区高-低关联类型消失,河北省北部以及天津市中部均呈现低-低关联类型,同时其他地区关联性不顯著,这表明京津冀地区中,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有效性不强,北京市资源集聚所造成“空吸现象”导致了大范围“环京津贫困带”的出现。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内的各省(市)及各市(县)在2007年至2016年十年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为研究对象,通过Theil指数一阶分解,同时构建ESDA空间数据分析模型,探索研究了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问题。通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007-2016年间,京津冀地区整体经济发展差异偏高,省(市)内差异与省(市)间差异贡献率相当,在2015-2016年间有下降趋势。

京津冀地区内省(市)间差异总体较大,但2011年之后有所下降,就省(市)内差异而言,总体来看天津市市内经济发展差异最大,河北省省内经济发展差异其次,北京市市内经济发展差异最低,但在2015-2016年位次有所变化,河北省省内经济发展差异最高,北京市次之,天津市最低。

京津冀地区内经济发展总体呈现空间正相关关系,但显著性不强。市(区)级行政单位经济差异空间关联大部分相关性较弱,部分在2007年呈现高-低型和低-低型分布,2016年高-低型分布消失,各区域以相关性不显著分布为主。

根据以上结论,未来该区域在发展时应增强区域内各省(市)经济发展活力,利用各省(市)不同的要素禀赋优势促进经济发展,破除限制资本、技术、产权、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机制体制障碍;区域内各省(市)在发展的同时应着力提高促进分工协作能力,加强经济协同性发展,有效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各省(市)及市(区)在发展自身经济实力的同时相互带动,促进辐射其他周边区域的经济增长;2017年雄安新区的设立为京津冀区地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应抓住并利用政策、资本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带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构建区域内协同发展机制,从而有效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长春,曾赞荣,崔娜娜.2000年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J].地理研究,2015,34(2)

2.曾珍香,段丹华,张培,王欣菲.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9)

3.陈红霞,李国平.京津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分析[J].区域与城市,2010(5)

4.郑涛,李达,石岩璞,郭明第.京津冀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

5.孙久文,邓慧慧.京津冀区域趋同的实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