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时间:2024-05-04

杨进 罗筱梅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升级态势,协调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需要商贸流通业持续贡献内生力量,但理论层面仍未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是否决定了居民消费升级方向。基于此,本文采用2011~2017年我国商贸流通业及城乡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泰尔指数分别构建了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和居民消费结构指数,利用相关指标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主要消费品的影响水平。研究表明,商贸流通业发展显著降低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并有效促进了交通通信和衣着项目的消费升级。

关键词:消费升级   消费结构   商贸流通业   城乡居民

引言

产业发展是居民消费升级的根本原因,产业的发展能够为居民提供更高的收入和更优质的产品供给,进而保障居民的消费需求。我国在经历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后,面临着宏观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及微观层面的居民消费结构的调整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中转枢纽,商贸流通业是促进实物产品沟通及有形商品流动的核心产业,同时也被视为调整整体产业结构的核心。由于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及政策扶持,同时还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促成了近年来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发展。那么,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否对居民的消费结构调整产生了有利的影响,又以何种方式影响了居民的消费升级进程。说明以上两个问题,就能够抓住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理由,并有针对性地发展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相关项目。

相关文献概述

关于如何引导居民的消费升级方向,理论学界一直有所争议。郝爱民(2011)认为应该加强政府“有形之手”的调控作用,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拓宽经济渠道,进而刺激居民消费,使得居民消费升级呈现出“全面升级”的趋势;而刘长庚(2016)认为居民的消费决定于居民需求,所以要通过进一步的“供给侧改革”发展产业的供给能力,进而创造出更多有效需求,通过发挥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引导居民优化消费结构,在有限预算下对部分特定领域进行消费升级。金晓彤(2017)认为,利用市场这一“无形之手”的调控能力,需要发挥商贸流通业的主导作用,采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技术改造,创造出更为有效的要素配置,才能满足新常态背景下的消费升级进程。

解决上述理论争端,需要构建商贸流通业和居民消费间的实证关系研究,分析商贸流通业这一典型“市场因素”是否推动了居民的消费结构转变,在这一理论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对消费升级方向的分析。魏勇(2017)认为,从具体的消费项目出发研究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所在,是突破现有分析框架的有效途径。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消费结构转变间的联系,并根据居民的不同消费项目分析商贸流通业对消费升级的影响方向。

指标构建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数的构建

现有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评估方法中,主成分分析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由于商贸流通业统计口径问题,往往会出现结构性统计偏差。本文借鉴赵武(2016)文章中的统计方法,引入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分,包含9个基础代表性指标,如表1所示。

利用上述代表性指标构建基本数据矩阵为:

其中,X为第i年第j个衡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代表性指标,利用SPSS 16.0的描述性统计法进一步对各个代表性指标处理得到标准化矩阵:

进一步,根据熵权法对各个代表性指标的熵值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同时还需要对熵值进行正数化处理,从而避免负向熵值导致指标间差异增大的问题。故需要构造信息效应的标准值:

除标准化熵值(2)及信息效应值(3)外,還需要衡量基础指标的权重值:

综合标准熵值(2)、信息值(3)及权重(4),可以得到历年商贸流通业的总发展指标式:

上述基础指标在实证测试前必须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满足实证测度需求,根据第一主成分系数除以对应特征值根的平方根,得到系数权重。同时,由于部分基础指标可能为负值,本文进行了正向化处理。

(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指数的构建

长期存在的二元经济模式下,城乡居民由于区位条件、收入差距和产业群聚特点,产生了消费结构上的差异。由于人口结构和收入结构问题,以城乡居民收入比体现这一差距并不科学,本文根据莫非绰(2016)所采用的泰尔指数,进一步构建的城乡消费水平差距指数,这一指数消除收入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动,更能够体现城乡之间的真实消费结构差距:

在式(6)中,Tail表示给定年份i时,j区域内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d=1,2分别代表城镇和乡村,pd表示当年城镇(d=1)和农村(d=2)的总人口数,p=p1+p2表示当年人口总数。cd表示当年城镇(d=1)和农村(d=2)的消费品市场规模,c=c1+c2表示消费总量。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的城镇消费品市场规模均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乘以年末人口数所得。

实证研究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本文首先通过OLS回归直接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月度数据,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数CI和居民消费结构指数Tail间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在Eviews 8.0中进行了上述回归。可知CI和Tail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指标集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哈斯曼检验判定了两者的协整关系,判断两变量可以采用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回归方程结果为:

进一步对两个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其结果如表2所示。

商贸流通业的不断发展,显著地降低了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差距。具体而言,当商贸流通业每发展一个单位,可以降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0.1903个单位,这一结论也与董媛(2016)的研究发现吻合。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中各个项目的推动。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对居民消费升级方向的影响

在消费项目的具体层面,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所公布的居民消费支出表的相关项目,衡量居民总体消费支出的各个内容,这些项目分别是食品消费(sp)、衣着消费(yz)、居住消费(jz)、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sh)、交通通信消费(jt)、教育文化消费(jy)、医疗保健消费(yl)和其他服务消费(qt)。数据涵盖时间同样为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由于在居民消费中存在消费习惯的“棘轮效应”,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会不断地发生自我修正,当消费者体验到消费升级带来的更高效用时,会进一步推动消费增加,预测居民消费升级方向就需要采用具备滞后量的模型。因此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模型构建当期居民消费结构、商贸流通业发展与滞后期居民消费结构间关系:

其中,Tail为泰尔指数,表示城乡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差距,X是解释变量序列,p、q则为本模型所选取的最大滞后阶数。根据信息准则AIC和SC判定阶数后,本文最终选定了二阶滞后变系数的动态面板模型:

由于不同的消费支出类型所对应的面板数据并不一致,构建对于子项目的消费结构值还需要判断数据相应的F值:

公式中的S1、S2、S3分别对应不变系数、变截距和变系数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为面板数据模型中的截面数,k为自由度,比较F值与Fa值即可确定合适的模型。根据公式(10)、(11)计算确定双截面消费模式的形式后,即可采用空间模型计算商贸流通业发展对消费升级方向的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

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居民消费的不同消费项目对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响应程度有较大区别。在居住项目和医疗项目的消费升级上,商贸流通业发展并未产生贡献,这一现象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商贸流通业更注重商品交换和物质流通,而偏重于服务型的项目受到的影响较小。就影响较大的项目而言,交通通信和衣着项目的消费升级受到的影响更多,分别为1.6913和1.8234。居民选择在交通出行、信息通信及衣着上进行消费升级,对应着我国信息产业和服装产业的蓬勃发展,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

第二、商贸流通业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刨除居住和医疗项目的前提下(不具备高相关性),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商贸流通业发展在食品、生活用品和教育项目上进行消费升级的意愿更强;而乡村居民在衣着、交通及其他项目上的消费升级影响均强于城市,这一现象的出现再度验证了上文的分析,商贸流通行业的发展降低了居民消费结构间的差距,在乡村居民的消费升级上发挥了较强的作用。

第三、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具备持续性的影响。从上述空间的滞后期可以看到,尽管敏感度均有下降,但仍然对消费升级具备正向的影响,如交通项目的影响从1.6913下降到了1.6749,这说明流通水平的改善不仅仅在短期内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还会在长期内一直发挥作用,促进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消费升级视角下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我国的消费升级目前依然处于发展当中,居民潜在需求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在居民消费升级这一趋势的影响下,商贸流通业能够有效调整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降低城乡消费市场的消费差距,从这一角度而言,促进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重要选项。发掘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调节作用,需要从以下角度进行突破:

第一,从乡村居民的角度而言,目前乡村市场上仍存有大量未被挖掘的消费需求,乡村居民的高储蓄比例是消费市场发展的核心潜力。仅仅通过沟通城乡市场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并不能完全调动乡村居民的消费热情。挖掘乡村居民的消费潜力,需要在发揮商贸流通业物质流通作用的同时,对乡村居民消费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改良,例如建立综合农贸交易市场,让乡村居民享受本地的消费服务和收购服务,并利用综合交易市场建立定向流通点,这样就能够帮助农村居民提升交易效应,调动其消费积极性,进而能够通过产业结构优化保障居民消费升级进程顺利进行。

第二,从城市居民的角度而言,城市居民对于现有消费项目的选择已经逐渐趋向于居住、医疗等高附加值的项目,在基本物资得到了较好满足的条件下,优质服务产品的供给仍然较为缺乏,许多优质服务型企业受限于服务范围,无法在保障服务质量的同时扩大产业规模。推动高水平服务产品的流通,可以帮助优质服务企业解决发展难题,通过构建高附加值的商贸运输链条,不仅能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还能够帮助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促进产业发展,达成区域内第三产业的共同增长。

第三,从市场发展的角度而言,本文的研究已经证明,商贸流通业发展对于不同产品市场的影响存在较大不同,商贸流通业的单一发展仅仅能够推动产业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市场发展,而不能形成市场的均衡、全面发展,在城乡二元市场上,这一问题表现得更为显著。因此,商贸流通业企业在资源分配上,要有一定的倾向性,企业为追求更高的市场价值,应该尽可能将资源倾斜到效率更高的产品市场之中,例如信息产品市场和服装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董媛.现代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

2.赵武.商贸流通业的经济增长效应及深化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6(13)

3.莫非绰.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空间格局建构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6(8)

4.郝爱民.消费升级与我国流通体系的优化[J].现代经济探讨,2011(2)

5.刘长庚,张磊,韩雷等.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实现路径[J].经济纵横,2016(11)

6.金晓彤, 黄蕊.技术进步与消费需求的互动机制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的要素配置分析[J].经济学家,2017(2)

7.魏勇,杨孟禹.收入结构、社会保障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J].华东经济管理,2017,3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