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付书科 廖莉莉 刘念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城市群发展对人口分布影响的空间机理及政策选择研究”(17CRK009)资助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江经济带的物流产业集聚态势明显,一些物流枢纽城市、物流节点城市正在形成。本文选取2004-2015年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面板固定效应及分位数回归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正效应,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而政府支持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最后对提升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物流产业 集聚水平 影响因素
引言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物流合作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物流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并将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形式。物流产业集聚在区域物流系统中发挥着整合物流需求、集约物流资源、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企业乃至区域、国家竞争力的作用。就全国而言,2016年物流业总收入7.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201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9.7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长江经济带战略是我国空间经济战略的重大举措,将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注入新动能。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依托海港、空港、陆港、制造业园区和城市物流需求的发展,在客观上推动了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但是受观念、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因此,探讨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物流集聚的形成和发展,最终实现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外关于物流产业集聚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大部分学者都是通过借鉴制造业集聚的研究框架来分析物流产业集聚现象。自Marshall(1890)首次探究了产业集聚的成因后,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产业集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物流产业集聚现象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主要集中在物流产业集聚形成机理、物流产业集聚效应、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以及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
物流产业集聚形成机理探究。李兰冰(2007)在剖析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基础上,提出创新是促进物流产业集群成长的重要机制。王非等(2015)在界定物流集聚区的基础上,将物流集聚区的形成机理归纳为外部规模经济、市场集中、地方政府和交通基础设施。吴迪(2013)在共生视角下对物流产业集聚机理作了理论分析,并且认为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集聚仍需要政府政策给予支持。
物流产业集聚效应分析。Kayikci揭示了货运中心对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反映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王珍珍等(2009)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工业增加值的影響,指出物流产业集聚是影响各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武富庆等(2015)基于面板数据研究黑龙江12个地市物流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的贡献,揭示物流产业集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钟祖昌(2012)应用区位熵系数测算了我国31个省市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指出我国省域物流产业集聚存在较强空间相关性。唐丽敏等(2012)应用区位熵、改进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三种方法,从整体、区域、行业维度测算辽宁省物流产业集聚水平。
影响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素分析。林翊(2015)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影响福建物流产业集聚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港口、台商投资及政府制度因素,其中尤其是港口因素,与福建物流产业集聚的关联性较大,而空间因素则对其影响较小。彭永芳等(2011)根据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特点及发展水平,指出影响京津冀物流产业集群模式的因素主要包括区位条件、产业结构、政府政策、市场供需、交通状况、设施设备六个方面。王燕(2009)从创新角度探讨了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最终得出全球产业链下资源集聚与物流需求、地方化知识积累与快速流动、物流集群内企业之间的竞合作用、地方政府的支持、有效的集体学习机制、网络资源的开放性、物流专业人才的流动、物流企业集群的主体完备、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是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物流业集聚的研究基本上还是围绕集聚现象的定性分析,而在定量分析方面,只是对部分省份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度量,对不同省份之间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差异的影响因素的探讨相对较少。在研究方法上,缺乏较为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定量实证研究。同时,现有研究并未将空间相关性纳入物流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中。物流产业集聚本身是一种区域经济演化过程中的地理空间现象,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采用传统的OLS回归方法解释不同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的差异往往会忽略空间溢出效应。
本文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利用长江经济带 11个省市2004-2015年的数据,度量了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空间集聚状况,接着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
(一)测度方法辨析与选用
产业集聚水平的测度方法主要有:行业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区位熵系数、空间基尼系数、EG指数。这些方法能够从某些方面较好地反映产业集聚水平,但又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行业集中度指数和赫芬达尔指数更强调从市场空间角度入手,从产业市场竞争和垄断角度刻画产业集聚水平;而区位熵系数、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更强调从地理空间角度入手,区位熵系数可以从地区专业化角度反映产业集聚水平,空间基尼系数和EG指数从行业分布均衡程度角度表示产业集聚水平。
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且得到学者的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选用空间基尼系数对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状况进行定量测度,计算公式为:
(1)
式中,ei为i地区的物流产业就业人数,e为i地区的就业总人数,Ei为全国物流产业就业人数,E为全国就业总人数。G=0时,表示物流产业在该地区的空间分布是均匀的;G越大,表示该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越高;G=1(最大值),表示该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达到最高。
(二)测度结果分析
本文以2004年为起始阶段,通过收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和全国相关统计数据来测度长江经济带省域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结果见图1、图2和图3。
从图1和图2来看,2004-2015年,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综合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说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效应愈加显著。2012-2013年,11个省市物流集聚水平呈现大部分下降趋势,尤其是下游省份波动更为明显,这与我国经济增速在2012年进入换档期有关,长期掩盖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物流需求不足、产业层次不高、物流运营缺乏效率等问题日益突出,对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尤其是下游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造成较大压力。从区域来看,长江中游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出现缓慢下降态势,而下游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快速增长,这是由于长江下游地区物流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等政策的支持下,快速发展起来。
从图3区域分布情况来看,各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存在明显不均衡态势。下游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远高于上游和中游地区,上游和中游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相似且都明显低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综合水平。从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下游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处于快速攀升状态,而中游地区处于缓慢下降状态,上游地区处于平稳起伏状态,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三)结论
从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测度结果来看,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总体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但各地区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并且近年来区域间发展差距有所扩大,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下游地区省市物流产业集聚水平持续领先而上游和中游地区省市连片低下。
从面板固定效应模型计量结果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正效应,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居民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而政府支持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负效应,当前政府过多干预不利于物流产业集聚。
对策建议
(一)提高行业水准,打造高水平物流服务
在实证结果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正效应,随着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依托于长江这一黄金水道,区域经济水平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因此长江区域对物流行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区域内物流行业应该不断提高行业水准,完善行业标准,细化行业规范,引进国外先进物流技术,打通最后一公里,建设一批新型、多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城市配送工程,实行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加快长江经济带商贸物流发展,提高物流效益和改善物流质量,打造区域内高水平物流服务。
(二)推動区域产业整合和结构升级,打造物流产业集聚基础
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推动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需要充分发挥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加强地区间产业整合,促进物流资源和产业资源共享,为加快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捷径。同时,区域物流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的产物。物流业作为一项为其他产业提供辅助性服务的行业,具有以区域产业发展为基础的根植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效率的体现有赖于全球产业链的高效率运转。一方面,物流产业集聚为区域内其他产业集聚的形成与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内一旦形成物流产业集聚,必然要以该区域的支柱产业为依托,并将其作为服务对象,如果物流产业集群脱离制造业和流通业的产业集聚将会失去市场,陷入困境。即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打造物流产业集群创新的产业基础,已成为物流产业集聚形成的根本因素和内在要求。
(三)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构建物流产业集聚创新平台
实证结果中,政府支持水平对区域内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呈现负效应,然而物流产业集聚需要完善的物流产业集聚创新软硬环境的支撑。因此,要求政府转化职能,强化其服务职能,构建物流产业集群创新平台,改善物流产业集群的软硬环境。
建立和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及学习机制,推动物流企业间联系以促进学习和交流,构建产业集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健全物流市场体系和有序竞争环境,促进物流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率的提高,大力发展物流要素市场,从技术孵化、信息咨询、培训、金融、法律以及财会、管理等各方面建立集聚服务平台;积极发挥政府在物流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从人才、资金、技术等多个层面为集群创新提供政策保障,为物流产业集群创造较为完善的政策平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备物流产业集群主体,加速集群物流体系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完善物流产业集群的硬件设施。
参考文献:
1.李兰冰.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6)
2.王珍珍,陈功玉.我国物流产业集聚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11(6)
3.武富庆,李巍巍,吴冲等.基于面板数据物流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贡献实证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
4.钟祖昌.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物流业集聚及影响因素—中国31个省市的经验证据[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33(11)
5.唐丽敏,李彩凤,王玲丽等.物流产业集聚测度方法改进及实证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3)
6.谢守红,蔡海亚.中国物流产业的空间集聚及成因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4)
7.彭永芳,温孝卿,张会江.京津冀地区物流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J].统计与决策, 2011(12)
8.李立.我国物流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及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6(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