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影响力实证分析

时间:2024-05-04

李扬杰

内容摘要:成为直辖市以来,重庆市商贸流通业飞速发展。本文选取1997-2015年重庆市商贸流通业相关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两部门模型——菲德模型,对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影响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重庆市商贸流通业间接影响力被低估;其次,重庆市非商贸流通业产出高于商贸流通业产出;最后,商贸流通业稳居重庆宏观经济基础产业地位。基于此,本文对如何提高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影响力提出了政策建议,以适应重庆市现代商贸服务业“十三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和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影响力 菲德模型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研究思路与模型构建

菲德模型最早由菲德(Feder,1983)提出,主要是用来估计出口的外溢作用,或者说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支出法的GDP核算过程中,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以及进出口净值(X-M)的总和,增加出口(X)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出口部门并非垄断部门,会涉及到激烈竞争,如何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是稳中求胜的关键。而非出口部门,受益于出口部门因为提高技术与管理水平所带来的外溢效应,从中汲取有益的部分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换句话说,出口的外溢效应产生的GDP增长可能比出口自身增长所带来的GDP增长贡献大。因此,菲德模型的思路就是拟建立一个两部门模型——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从而一方面可以估计出口部门对非出口部门的间接作用(外溢效应),另一方面可以研究出口部门与非出口部门要素生产力之间的差异。

菲德两部门模型的应用可以推广到其他研究领域。例如教育领域,研究教育投资的外溢效应(王文博、刘生元,2001);例如产能领域,研究能源产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焦兵、张文彬,2010);例如技术领域,研究高新技术的溢出效应(戴志敏、郑万腾,2016)。不难发现,大多数基于菲德模型的研究都是以两部门划分法进行模型构建,这种思路也为以后其他领域的研究做好了铺垫。2009年,中国社科院课题组明确界定了商贸流通业影响力的内涵、作用机理、研究内容后,深入剖析了商贸流通业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使用了菲德模型对外溢效应(间接贡献)进行了研究。基于前面学者的研究思路,本文将基于菲德模型来测度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影响力系数,从而估计商贸流通业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外溢效应以及整体影响效力,进而提出有价值的对策建议。

本文中的字母D、N分别代表两个部门产出——商贸流通业产出和非商贸流通业产出,Ld、Kd分别代表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和投入资本,Ln、Kn分别代表非商贸流通业的劳动力和投入资本,L、K分别表示两部门的劳动力总和以及资本总和,Y代表总产出。由此得出以下方程:

分别求导方程(1)、(2)即可得出商贸流通业部门和非商贸流通业部门的L和K的边际生产力相互关系表达式如下:

系数δ是由(6)式中边际劳动力与边际资本计算得出,代表商贸流通业与非商贸流通业边际生产率的差距值。理论上δ可以大于零、小于零或等于零,从而商贸流通业边际生产力大于、小于或等于非商贸流通业的边际生产率。整合方程(3)、(4)、(5)、(6)即可推导出以下方程:

在方程(7)中,α代表非商贸流通业资本边际产品,β代表非商贸流通业弹性系数,γ代表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全部作用。D/Y代表商贸流通产出与总产出的比值,I/Y代表国内投资与总产出的比值,K在本文中用国内固定产值I代替。总产出增长率、劳动增长率、商贸流通业增长率分别用dY/Y、dL/L、dD/D表示。其中,方程(7)中参数γ代表商贸流通影响力作用之和,即是商贸流通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外溢效应)作用之和。参数δ代表商贸流通与非商贸流通两部之间要素生产率差异。

方程(11)中的参数θ代表流通业直接贡献系数,可表述为商贸流通业产出每增加一个单位,总产出Y直接增加θ个单位;或表述为商贸流通业产出每增加一元,GDP直接增加θ元。参数[δ/(1+δ)-θ]代表商贸流通业全部作用系数,包括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可表述为商贸流通业产出每增加一元,GDP增加[δ/(1+δ)-θ]元。

數据来源与计算结果

本文数据均来重庆市统计年鉴。其中总产出Y用重庆市GDP表示,商贸流通业产业值D在本文界定为批发业、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增加值之和,劳动力L用重庆市历年就业人数总额表示,投资I用重庆市历年社会固定资产表示。模型数据均选取1997-2015年重庆成为直辖市以来的公开数据,经过整理变形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利用eviews8.0对表1数据作回归分析,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R2=0.803,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能在80.3%的程度上解释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影响力,F检验值为14.258,回归模型线性显著。整理系数得到回归方程式如下: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回归方程(12)可知,θ=4.06,表明重庆商贸流通业产值每增长1元,直接拉动经济增长4.06元,γ=δ/(1+δ)-θ=31.273,表明重庆商贸流通业产值每增加1元,GDP增加31.273元。其中θ为直接贡献系数,γ数据之所以偏高,是因为该系数不但包含了直接贡献,还包含了外溢作用的间接贡献。

实证结论

重庆市商贸流通业间接影响力被低估。从以往的文献来看,关于商贸流通业的实证分析大多着眼于直接拉动GDP的分析。而商贸流通业的外溢效应往往对GDP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作用,但这部分作用并没有被社会支付任何费用而没有统计在相关数据之中,因此商贸流通业间接影响力往往在传统的统计算法中被忽略或者被低估。从回归结果来看,重庆市商贸流通业直接影响力系数4.06,远小于外溢效用的间接影响力系数,传统的分析方法往往低估了商贸流通业间接影响力的说法得到证实。换句话说,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对GDP增长的间接影响力大于其直接影响力。众所周知,商贸流通业对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福利等方面作用重大,基于以上分析可知,恰好证明商贸流通业的外溢间接影响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大力发展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势必能更高效、更繁荣的推动工业和农业,从而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总福利。

重庆市非商贸流通业产出高于商贸流通业产出。由回归方程系数γ=31.273,θ=4.06,可以计算得到δ值为-1.03。上文中提到系数δ是指商贸流通业与非商贸流通业要素边际生产率的差距值,其结果显示为负数,意味着重庆直辖以来在1997-2015年这个时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入相同的劳动力和资本,非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水平高于商贸流通业的产出水平。换句话说,即重庆市非商贸流通业的边际生产率大于商贸流通业边际生产率。出现这样的结果,可能也与商贸流通业外溢效应被低估的结论有关,重庆市自1997年直辖以来,商贸流通业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商贸流通业效率低于非商贸流通的局面一直没有改变,这可能与流通效率不高有直接关系。

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在宏观经济中稳居基础产业地位。对商贸流通业的定位是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虽然商贸流通业目前在国家经济中规模较小,占比较低,但是从实证结果来看,重庆市每单位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直接影响力贡献4.06个单位GPD,全部影响力贡献31.27个单位GDP,这充分说明重庆市的商贸流通业影响力日益凸显。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将通过直接影响力(GPD增长贡献、对社会就业贡献)和间接影响力(消费贡献、产业结构优化贡献、城市化率贡献、国民福利贡献)两大合力产生高于商贸流通业自身贡献数倍的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商贸流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

对策建议

构建大进大出的商品流通格局。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并举,构建大进大出的商品流通格局,提高流通效率。一方面,依托重庆市航运、铁路、河港“多式联运”开放平台,大力发展省际交通运输及市内城际交通,尤其是航空运输,借势渝新欧航线扩大购物之都的辐射范围。积极引进和建设大型物流公司及园区,将产业园区、物流基地、交通枢纽相结合,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商贸主体壮大战略,建设重庆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商品分销中心,形成以重庆为商贸枢纽的专业市场群。积极培育亿元级大型商贸企业,扶持重庆百强商贸企业,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集团,最终凸显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强大的辐射能力。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平台。加快“互联网+”背景下重庆市商贸流通业融合发展研究,推广新型业态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促进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购物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提高商业智能化水平,建设现代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平台。此外,一方面构建O2O融合发展的智慧城市、商圈、市场、企业以及社区等消费平台,推动商贸服务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另一方面改革居民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就业岗位,培养新兴消费人群。通过大力宣传、高新技术普及、大型商业活动,改变消费者偏好、预期购买方式。加强著名品牌的引进及本地品牌的打造,满足各层次购买者的消费需求。

实施区域协同与产业联动战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应注重五大功能区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休闲旅游、会展物流、文化创意等协同产业,依托重庆独有的区位优势和丰富资源,按照“一心两带”的布局,实施“大营销、大投资、大项目”三大战略。另一方面有序发展城市新区新兴组团商圈、主题商圈,培育发展五大功能区商贸商务核心区。顺应重庆两江新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建设,接轨国际采购与高端购物消费。打造主城九区核心商圈,积极发展区县商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时,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战略思想,加快改善村级道路,将城市购物商圈构建与农村田园风光旅游业发展相結合,扩大商圈商品种类及层次,满足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落实提高流通影响力的保障措施。重庆市政府及相关职能机构积极推进,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一方面,全面落实国家、重庆市关于商贸流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从税收、土地、融资、奖励等方面鼓励商业网点建设,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专人负责”制度,视不同情况提供财政补助,支持重庆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购物新体验;加强商业文化建设,打造商业文化载体,培育特色商业文化,营造良好的购物文化氛围;优化购物发展环境,加强行业监管,提倡文明经商、诚信服务,引导商贸企业自律;增强公平竞争意识,优化商贸企业竞争环境,全面提升重庆商贸流通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宋则.改革开放30年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考察[J].商业时代,2008(1)

2.赵凯,宋则.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及作用机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9(1)

3.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商贸流通服务业影响力实证研究及作用机理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09(31)

4.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晏维龙,韩耀,杨益民.城市化与商品流通的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4(2)

6.曹金栋,杨忠于.关于流通业战略性地位的理论探讨及对策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2)

7.宋则,常东亮,丁宁.流通业影响力与制造业结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10(8)

8.冉净斐.流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J].生产力研究,2005(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