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影响实证分析

时间:2024-05-04

苏俊华+吴丹洁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技术创新与商贸流通业在内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全国层面来看,研发机构R&D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研发机构R&D支出经费的提升、国内申请专利数量的扩大均显著有利于商贸流通业发展。分区域来看,扩大对研发机构R&D从业人数的培养有利于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却与中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呈负相关变动;增加研发机构R&D经费支出的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依次是中部、西部和东部;国内申请专利数量的影响效应为正,但均未通过一定显著性水平的假设检验。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 商贸流通业 动态面板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实现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核心战略,技术创新则是关键,全面综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及配套资源的发展是推动技术创新的基础。商贸流通业作为连接整个生产行业与消费行业的中间平台,对于协调平衡提升生产消费需求与供给,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在于扩大商贸流通业规模水平和发展效率,而地区技术创新水平对于优化商贸流通业仓储管理、物流运输、园区规划,降低商品贸易流通交易成本和支付成本,提升地区间、园区间、行业间信息交流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就具体技术创新而言,可从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两方面进行测度,其与商贸流通业的相关性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关学者直接研究技术创新与商贸流通业相关关系的论文较少,但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研究样本和研究方法,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王超超(2010)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对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增长的贡献不明显,若重庆市要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须拓展现代流通业技术创新的新途径。梁海林等(2011)认为技术进步、城市化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技术进步的作用大于城市化的作用。郭美文等(2012)从电子商务的视角探究其在商贸流通领域的应用,以揭示以信息流为主的商贸流通运作的新规律。结果发现电子商务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融合可以显著提升商贸流通业发展效率和规模。韩芳(2014)研究认为开展商贸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应用发展的相关研究,既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又可以较好的解决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领域中的良好结合、互动发展的问题,使得电子商务能够在商贸流通领域信息化技术改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齐云英(2016)从技术变革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就业的双重影响入手,研究技术变革带来的破坏效应和补偿效应。

既有研究对于厘清技术创新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仍有改进空间。鲜有学者直接将技术创新与商贸流通业纳入同一框架进行分析,本文从选题方面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就变量度量而言,本文将从技术创新资本投入、人力投入、创新产出进行测度地区技术创新能力。本文采用省级面板数据,并进行区域划分分析,为得到有效解决模型中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进行回归。

研究设计

(一)计量模型设定

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时,本文以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技术创新为核心解释变量,参考林善浪等(2013)做法,技术创新采用人力投入、资本投入和创新产出三方面度量。考虑到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宏观变量的多样性,本文同时将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作为控制变量加入到模型中去。另外,地区前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对于后期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一定预期导向作用,又称为惯性或者传承效应,故同时将商贸流通业的一阶滞后项加入模型中。计量模型如下,

(1)式中,COM/COI表示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RDP、APA、RDE综合表示技术创新水平,FDI表示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STR表示各地区产业结构现状,RGDP表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其中式(1)进行基准回归分析,式(2)进行稳健性检验分析。学者在估算动态面板模型时会考虑到被解释变量一阶滞后项与其本身的内生性,同时考虑其他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模型中的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必然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吸引外资、产业结构布局和技术变革均会引致一定程度的变动,即模型可能存在显著的内生性问题。为有效规避内生性引致的有偏估计,本文采用广义矩估计(GMM)的方法对模型(1)和模型(2)进行回归。广义矩估计方法分为一步和两步、系统和差分,但一步系统估计可以采用更多信息,且二步估计结果可能有偏。本文在参数估计时采用一步系统GMM估计法。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被解释变量: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COM/COI)。商贸流通业主要指商品贸易行业及服务于该行业的流通业,涵盖面较广,涉及商品贸易的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等行业。基于产出总量和行业视角的划分,本文采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OM)的单一指标进行测度。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库和《中国统计年鉴》。

核心解释变量:技术创新水平。基于数据可获得性,技术创新人员投入(RDP)采用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从业人数表示,技术创新资本投入(RDE)采用研究与开发机构R&D内部经费支出测度,技术创新产出(APA)采用国内申请专利受理数计算,数据均来源于EPS数据库。

控制变量。外商直接投资(FDI)本文采用各地区实际使用外资额与GDP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STR)采用各地区第二产业产值与GDP比重表示。经济发展水平(RGDP)采用各地区人均收入水平测度,为消除价格因素影响,本文同时构建以2005年为基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表对其进行平减。另外,为消除变量波动效应,在回归分析时对变量进行适度乘数处理后取自然对数。

实证分析

(一)全国层面分析

表1给出全国层面下模型(2)的回归结果,同时为体现模型设定和方法選择的合理性,表1同时给出模型(2)在最小二乘法(OLS)、面板固定效应(FE)、混和最小二乘法(POLS)的估计结果。就模型检验而言,Hausman检验表征面板固定效应优于面板随机效应,Adj-R2值说明选定的解释变量至少对被解释变量波动性的89.41%,M4中Sargan检验启示不存在过度识别工具变量设定是有效的,AR(2)表明残差项的不存在二阶序列相关。比较发现,M1、M2、M3、M4模型回归参数的正负性存在高度一致性,但在数值大小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就模型潜在的内生性来看,M4优于M1、M2和M3,后文将采用M4进行解释说明。

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LnCOMt-1)系数高度显著为正(0.638),验证商贸流通业也发展在时间维度上存在的延续性和传承效应。市场参与者会根据前期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规模或者效率)的变动调整个人支出约束项和支出倾向偏好,启示政府当局和市场参与者应根据这种惯性,在制定政策时需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和一致性。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从业人数(LnRDP)系数为0.011,且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假设检验,从业人数每增加1%将引致商贸流通业产值增加0.011%。研究与开发机构R&D内部经费支出(LnRDE)系数为0.023,且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假设检验,内部经费支出每增加1%有利于商貿流通业发展水平提升0.023%。上述技术创新投入数量的增加均与商贸流通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变动关系,但后者的系数值大于前者,主要是因为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革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优化、运输工具和运输路线效率提升,商贸流通业劳动力生产率明显低于资本要素生产率,且弹性较低。国内申请专利受理数(LnAPA)系数高度为正,同样说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地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无论是从需求还是供给的视角来看,技术改良、技术进步均会提升投入要素生产率,甚至可以从降低能耗的视角减少行业交易成本。

就控制变量而言,外商直接投资(LnFDI)回归系数为0.009,但并未通过一定显著性水平下的假设检验,可能是因为我国地区发展的差异性,东部沿海地区在地理优势和政策倾向的条件下,大量吸引外资,促进地区人口流动和地区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成本的提升,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大幅转移,其方向倾向于用工成本较低的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此时中西部地区在地理和劳动力成本相比于东部地区存在比较优势,再加上包含铁路、民航业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引致的企业管理优化,导致这种差异化更加明显。产业结构(STR)系数高度为正,表明第二产业比重的提升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LnRGDP)越好,地区商贸需求则会较大。

(二)分区域层面分析

地区发展异质性启示本文从传统地区分类方法,将样本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部分。东部地区包含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广东省和海南省;中部地区包含山西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西部地区包含内蒙古自治区、广西自治区、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表2给出各地区回归结果,对应M4、M5、M6、M7。就模型检验而言,Sargan检验和AR(2)检验启示所设定的模型和选择的工具变量的合理性。修正拟合优度(Adj-R2)分区域值均大于全国层面,且数值较高,说明解释变量对于说明被解释变量的波动还比较具有意义。就回归结果来看,研究与开发机构R&D从业人数(LnRDP)系数在M5、M6、M7中分别为-0.061、-0.094和0.137,至少通过显著性水平为10%的假设检验。说明中东部地区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应注重质量提升,而非重复性的培养“低端”人才,而西部地区受限于地势,交通技术设施与信息化水平偏低,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引进的边际生产率较高。而研究与开发机构R&D支出(LnRDE)系数均高度为正,与全国层面保持一致。国内申请专利受理数(LnAPA)系数在M5、M6、M7中分别为0.002、-0.024和-0.004,数值较小,均为通过一定显著性水平的假设检验,和全国层面具有显著的不同。主要是因为申请专利受理数更多体现的是当年的技术创新能力,但技术水平应用到企业以促进经济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政策建议

注重技术创新研发人员数量与质量的培养。互联网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应用的时代下,企业获取信息的成本相对较低,技术传播、应用、模仿的概率明显加大。企业提升市场占有份额的关键在于科研人才的培养,商贸流通业行业市场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管理人才的培养。政府当局、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应注重从人才需求数量和人才需求质量两方面同时着手,保持企业研发技术、行业管理协调性均处在较高水平之上,尽力延长其保持市场核心技术领先前提下的技术革新周期。而提升研发人员数量相对比较容易,而提升既有和潜在的研发人员的研发质量就需要进行系统化培训,从概念、专业知识、前沿水平、个人执行力等方面入手,同时应广开交流之门,提升信息共享程度,扩大信息适用面。同时,各研发部门应提高研究战略协调度,保持有效的研发层次。

加强研发支出经费投入,从制度视角优化经费使用的监管。研究表明增大技术研发支出资本要素投入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政府当局应积极作为促进地区财政收入总量,扩大技术研发支出占比。技术革新是一个长期攻克的难题,短期内很难有先进的技术革新。所以,通过增加技术研发经费投入来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下拨的技术研发经费的使用管理和技术研发支出社会应用价值的评价体系构建。制度经济学表明:合理有效的制度设计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个人投入偏好。启示政府当局、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应注重研发人员在研发创新时的工作内容需求、生活需求,扩大个人劳务支出占比,降低其对生活供给支出的精力投入,切实增强其研发兴趣与研发投入专注度。即研发更加人性化,尽量降低由于研发造成的个人牺牲,提升个人对研发投入的回报率和满足度。同时应加强经费监管,从外在监管的视角推动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超超.技术创新对重庆流通产业发展的贡献分析[J].商业时代,2010(3)

2.梁海林,万丽华,何永达.浙江省技术进步、城市化与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关性研究[J].价格月刊,2011(8)

3.郭美文,张远平.电子商务技术在商贸流通领域中的应用与发展[J].商业时代,2012(5)

4.韩芳.商贸流通领域信息化技术改造应用发展研究[J].商业时代,2014(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