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商贸流通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方向探索

时间:2024-05-04

吴红乔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是促进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要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则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如何运用商贸流通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借助区域经济带动商贸流通业,是地方政府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为研究视角,深入分析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促进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区域经济和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一定指导。

关键词:商贸流通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近些年,随着商品交易规模、数量的日益扩大,我国商品批发市场也由传统的商贩聚集向大批发商、大经销商等商贸基地转变。基于区域市场存在巨大的物流潜力,区域商贸流通是区域经济的主要构成要素,其运作能力成为判定一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区域经济活动作为流通环节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纽带,渗透在生产、消费等环节中。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传统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受到现代经济竞争方法和市场需求的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升区域物流的效率,才能满足区域消费者和生产者具体需求,确保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

中共十七大提出改革经济增长的方式,由过去主要依托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投资与出口共同促进经济发展,改革传统依靠第二产业转向全部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中共十七大后,我国由传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进而达到可持续发展要求。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速度、规模等发生改变,商贸流通业已迈入全新发展状态。但传统的发展方法并未被克服,其主要表现为商贸流通环节过多,成本较大。在商贸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其社会效益,注意内容如下:首先,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商贸流通业一直沿用粗放型发展模式,这是发展过程中过度重视总量忽视平均产出,引起资金周转困难、商品流通速度慢、成本高的主因。针对上述情况,商贸流通业发展必须转变传统依靠外延式增长方法,由重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方法转变为人本式集约化发展模式,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商贸流通业传统流通方式已过渡至现代流通方式,具体表现为:依据商业发展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促进商贸流通业更好地发展;对供应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使商贸流通产业链不断延伸,为发展区域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创新物流方式,采用现代化物流体系提升配送中心的商品配送、流通能力。

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商品与资金流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商品流通是商贸流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商品流通就是各种劳务性产品在市场上实现交换与流通,这一过程包含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在内。目前,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互动性增强,如何确保商品在流通环节费用最低、增值最大、流通时间最短成为我国流通和物流管理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总而言之,我国经历改革开放后,流通经济获得很大的进步,城市流通经济体系逐渐成立,已建成全国范围内的物流与信息网络。不得不说,一个发展成熟的流通经济网络是促进区域经济增值、加快经济流通的重要推动力。商品流通也是流通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它流通得以实现的基础。商品在流通环节中能实现增值,而区域经济是商品增值的基本保障,通过各地区不同形式的增值,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随着商品与贸易流动,各个地区大量货币资金呈现自由流通发展状态,资金流通为区域经济发展输入新鲜的血液。就我国已有的流通及物流体系来说,货币资金流动是整个资金流动最关键的部分,流通体系正是因货币资金的流动,才有新的发展活力。货币资金不单是现代宏观和微观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社会化流通得以实现的主要工具。现代流通经济体系必须高度重视流通发挥的作用,通过对资金的合理控制,达到有效监督和管理流通经济体系的效果。同时,注重货币资金的流通,不仅能提升流通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资金流通分配范围,推动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二)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产生的影响

发展区域商贸流通业能加强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各地区之间的贸易成本,有利于经济在一个或多个地区集聚发展,继而扩散至其它区域,达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态。基于区域运输和交易成本较高的发展环境下,跨区域贸易很难实现,多数区域活动分散至各区域范围中,通过发展商贸流通业,有效降低运输和贸易成本。加强几个区域的成本和需求关联,并将其它区域资金、劳动力等资源吸引至该区域形成经济集聚。通过长时间的累计发展,本区域慢慢形成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中心。

(三)技术与信息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商贸流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作用也表现在技术流通方面,商品流通能把产品生产和设计技术引入不同地区,技术流通是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作为人们的脑力劳动成果,是依据实体商品迈入经济活动的新兴角色。现阶段,多个地区已出现不以实体商品为平台的交易市场,例如智力开发公司、咨询公司等,这些新兴的流通要素对中国发展流通经济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加之,商贸流通在一定程度上催生新兴流通,此时,准确、可靠的商业信息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国家及地区间往来更加频繁,从而组成相互联系的经济联盟,地球村的理念由此产生。不得不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不单改变大众的交流方式,也改变着不同经济单元之间的交流。流通经济体系应借助信息交流,才能确保其他经济元素的自由流通。企业如何在商贸流通中把握自身定位并掌握所需的信息,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经济单元信息的处理能力,成为当前有待研究的问题,也是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保障。

区域经济对商贸流通的保障机理

(一)区域经济发展能提高商贸流通效率

发展区域经济离不开交通设施,有待开发的区域,建设相应的交通设施是首要任务,反之无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物流支持。区域经济区必须依托中心城市、主要水路交通干线,形成沿江、沿线为发展带的空间格局。由此可知,交通是商贸流通业开展业务的前提,也是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设施。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商贸物流企业也能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如果一个地区处于繁荣的发展环境中,商贸流通周期必然缩短,商品流通速率也会大幅度提高,这对提高商贸流通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商贸流通资金周转量产生积极影响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必须获得大量货币资金的支持,据统计,国内多数流通机构中80% 的资金为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直接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从经济效益层面分析,物流领域内的企业与生产制造类企业存在显著差异,流通企业资金周转及物质形态等方等因素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发展流通经济应以充足的流动资金作为后盾,流动资金划分到不同物流环节所产生的价值,是保证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内容。同时,资金周转量是保障商品贸易流动的基础,对深层次发展区域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一)创造良好的协调发展环境

流通在市场中完成,流通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市场的公平性、有序性。为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各地区政府应积极创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进一步开发流通市场准入政策,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或分部进驻当地,带动现代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同时,开放国内外资本进入,加大对外资企业的引入力度,重点扶持国内的物流企业。我国政府也要加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培育,打破传统市场垄断格局,快速形成区域统一物流大市场。根据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改善已有企业结构,通过控股、收购等方法壮大自己,并在区域内快速形成一批龙头物流集团,使其不单承担本市和商贸物流,也能承担外市生产企业的外部项目。基于此,推行大集团带动战略,挑选一批具备现代化物流理念、物流整合功能强、具备健全的物流系统的商贸物流企业进行扶持,支持这类企业发展国际物流业务。

(二)构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平台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体系逐渐完善,商贸物流企业如何紧抓发展机遇,实现质的飞跃成为各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想要同时发展商贸流通和区域经济,必须在地方创建商贸流通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平台。一方面,发展区域经济能够带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流通商贸业的发展促进一定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若要进一步发展流通经济,应从微观主体方面实施变革,创建相对应的制度平台。从微观角度来说,流通体制内多数流通和生产企业需要接触和碰撞,基于这种环境下,需要创设流通体制微观主体,促使流通经济效益向着稳步状态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的市场化机制,重点培养流通主体,快速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商贸流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三)充分利用物流资源

物流是商贸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能有效改善流通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增长方式和运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物流起步晚,物流管理水平低,导致物流缺乏系统性规划。因此,各地区要必须依据本地区交通运输、资源优势适当增加物流设施的投入力度,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现代物流中心等,从根源上解决物流供给不足问题。同时,做好各地区的协调,防止出现重复建设或物流资源浪费的情况。致力于运输、批发配送等运营模式的企业,可依据自身能力和发展需求,适当延伸原有的物流服务范围。我国政府基于规范市场准入标准发展条件下,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领域,鼓励开展跨区域物流经营模式。为降低不同交易市场产生的物流成本,必须在物流网络中增设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减少供应链中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升物流专业化水平及运行效率。

(四)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

电子商务是21世纪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批发、零售业及整个流通业运用电子商务对整个产业带来变革。现阶段,我国部分地区电子商务依然存在使用面不广泛、规模小等情况,必须尽早改善电子商务网络发展环境。具体做法如下:一是必须做好电子商务基础性工作,使流通企业快速建立信息化经营环境。二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网上交易准则,进一步规范用户网上交易秩序。同时,对终端客户和供应商提供所需的网络化服务,推进国内完整间的联营和合作。三是在部分地区开设电子商务应用试点,深入研究电子商务与传统流通产业相互结合、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互结合等发展模式,开展网上查询、订购等方面的操作行为,促使企业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步伐。电子商务出现后,使现代物流发展巨大变革,对物流信息化产生一定的影响。电子商务能为物流创设虚拟的运作环境,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各项功能借助虚拟形式展现出来。通过这种虚拟环境,可以合理安排物流资源,确保商品在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时间最少的状态下流通。同时,逐步完善商貿企业配送网络,引导企业推行装卸机械化、配送自动化发展模式,完善鲜活农产品加工、运输、冷藏等环节,大力发展冷链物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