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分析

时间:2024-05-04

俞超

内容摘要:商贸流通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效率的改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2009-2014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整体水平偏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区域间效率水平差异明显。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显著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文章的研究成果对促进区域商贸流通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效率 经济增长 区域差异

引言

2014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达到9.8%,同比增长12%。商贸流通业作为联结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纽带,是拉动我国GDP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促进工农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经济增长中的先导性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商贸流通业在引导生产、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已成为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主要研究对象,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商贸流通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异常密切。由于商贸流通业的规模不能无限制的扩张,因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对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然而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逐渐拉大等问题,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均衡和稳定增长,商贸流通业效率与不同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差异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因此,本文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商贸流通业为研究对象,在测算各省市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同时,进一步研究商贸流通业效率对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改善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和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关文献分析

对于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研究,主要有俞彤晖(2014)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广东省1998-2012年流通效率演进趋势及2012年本省21个地市的流通效率。孙金秀(2014)采用GRA-DEA(灰色关联-数据包络)的混合模型对我国现代流通业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周科(2015)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对国内不同省份的商贸流通效率进行研究。陈宇峰、章武滨(2015)采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全国29个省份商贸流通业效率,并分析其演进趋势及商贸流通业演进的影响因素。房伟标(2016)基于DEA模型测算湖南、湖北地区商贸流通业各子行业投入产出效率。刘玉玲(2016)采用DEA方法测算我国商贸流通效率,并借助面板数据研究商贸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而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较少,主要有李萍(2015)在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的同时,对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并提出促进商贸流通业健康、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学术界虽然对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但大部分学者重点都是围绕我国各省市商贸流通业效率以及区域差异,但是从区域层面对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的研究较少。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商贸流通业效率水平也存在明显差距,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否有差异仍需深入探讨。因此,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并进一步考察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改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提出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健康增长的政策建议。

研究方法

数据包络分析(DEA)可以对多个相同类型的、具有多投入产出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比较,它促进了生产函数理论和效率理论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到决策分析、系统工程等领域中。DEA方法的具体做法为:首先根据决策单元(DMU)的投入产出的观察值,再通过数学规划的方法计算出有效单元构成的生产前沿面,然后再衡量每個决策单元(DMU)与有效单元的偏离程度,从而测算出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效率值。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基本模型可分为规模报酬不变的CCR模型以及规模报酬可变的BCC模型。但是,传统DEA方法并不能对多个相对效率有效的决策单元进行区分,因此,Anderson、Petersen(1993)提出了超效率DEA模型,该模型能对多个处于前沿面的决策单元进行进一步的评价,并对其进行有效排序。因此,本文选择超效率DEA模型测度各省区商贸流通业效率,模型的具体数学形式不再赘述。

指标选择和数据来源

鉴于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会直接影响评价结论,在指标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几点:首先,选择的指标应能反映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并满足商贸流通业效率的评价要求。其次,按照超效率DEA方法评价效率的要求,输入输出指标个数和应该小于决策单元个数和。最后,应该充分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得性。根据以上原则,并根据Cobb-Douglas生产函数,从劳动力和资本这两大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来考虑投入指标,故相应选取商贸流通业的职工人数和行业资本存量,其具体可分解为交通职工人数、贸易职工人数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的资本存量、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的资本存量,其中,各地区的零售总额通过相应的零售价格指数来折算,商贸流通资本存量则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同时,考虑到商贸流通业自身的特点,将公路运输线路长度作为投入指标。产出指标则选取公路货物周转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此外,国民经济增长用国民生产总值(GDP)表示。

根据上述的指标体系,考虑到数据可得性、完整性和系统覆盖原则,分别统计2009-2014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商贸流通业的投入产出数据(缺新疆、云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部分省份少量缺失数据采用均值或线性插值法填补。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商贸流通业效率实证分析

通过超效率DEA模型测算2009-2014年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样本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均值为0.778,2014年达到0.841,增幅为17.95%,总体而言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逐年增长,但整体水平不高,仍存在一定的提升和发展空间。

如表1所示,北京、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历年商贸流通业效率均超过1,说明这些省市整体DEA有效,也说明这些地区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来获取最大的产出,实现了对投入要素的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而商贸流通业效率较低的省区如青海、宁夏、西藏等,在从业人员、资本存量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冗余现象,当地商贸流通业发展空间较大。

从三大区域划分来看,东、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103、0.595、0.426,整体上效率水平从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表现出了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东部地区主要是经济基础较好的省份,商贸流通业效率高的原因也比较相似,这些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对外开放程度也高于其它省份,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商贸流通业发展较为成熟,应继续保持其发展方向。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较低,其中,青海、宁夏、西藏等省区效率均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其商贸流通业发展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模等方面都与东部地区省份差距较大。

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在测算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后,有必要检验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了准确判断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在做面板回归之前,先对各变量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鉴于我国区域商贸流通业发展差距较大,因此分别对东部、中部、西部和全国进行实证检验。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东、中、西部以及全国来看,商贸流通业效率和经济增长都拒绝了有单位根的假设,均为一阶平稳序列,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可能存在协整关系,但仍需进一步通过协整检验才能确定。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东部、中部、西部和全国4个样本的协整检验大部分都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检验,证明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协整检验只能判断变量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如果要分析变量间的影响大小和方向,则有待进一步的检验。采用小样本下的OLS模型估计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会产生偏差,故选择面板FMOLS来估计,这样可以避免小样本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具体估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即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加快经济增长。从全国层面来看,协整系数为0.3782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协整系数分别为0.5026、0.3697、0.2743,且分别在1%、5%、5%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总体上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经济的增长,无论是从全国层面还是东部、中部、西部层面都有同样的结论,说明我国应该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往只重视生产、忽视流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的经济增长。同时,从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来看,东部商贸流通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差。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业效率越高,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就越明显。东部地区省份对外开放水平较高,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商贸流通业效率较高,因而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力度较大,中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商贸流通业起步较晚,效率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较弱。

结论

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并验证不同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有:第一,我国商贸流通业效率历年均值为0.778,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偏低,整体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规律。第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各区域商贸流通业效率与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即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高,一方面是反映商贸流通产业自身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商贸流通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第三,各地区的商贸流通业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存在明显差距。东部商贸流通业效率水平較高,使得商贸流通产业的资源利用和配置更优,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显著;但是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其商贸流通业发展落后,效率水平偏低,因而商贸流通业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弱。

进入“十三五”,国内将很大的注意力转向服务业,尤其是商贸流通业,而该行业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则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政府应该重视商贸流通业效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转变过去只重视生产、忽视流通的发展观念,多途径努力改善商贸流通业效率,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应该结合当地商贸流通业发展实际情况,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应该主要通过加强商贸流通技术创新、培养现代流通人才、发展绿色流通等方式改善商贸流通效率;经济落后地区则主要利用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提高现有流通资源使用效率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商贸流通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积极寻求与商贸流通发达省份展开合作,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商贸流通的差距,逐渐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商贸流通产业,从而提高本地区的商贸流通业效率,促进商贸流通业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彤晖.广东省流通效率演进趋势及现状研究[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14(5)

2.孙金秀.现代流通业效率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基于中国30个省际数据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6)

3.周科.我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及影响因素的超效率DEA模型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35)

4.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研究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

5.房伟标.基于DEA模型的商贸流通业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以湖南湖北两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6(12)

6.刘玉玲.我国商贸流通效率测算及演进影响因素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14)

7.洪涛.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J].中国流通经济,2012(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