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国制造业行业供给侧改革对产品结构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4-05-04

边菲斐

内容摘要:当前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分行业比较研究制造业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从而得出中国未来各行业生产产品的趋势。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行业 供给侧改革 产品结构

文献综述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王宇(2016)认为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成功转型,为了重塑中国发展新动力,为了保持中国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杨东伟(2016)预计随着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深入,整个工业体系会出现“三降三升一改善”的积极变化,企业应对这个趋势有所把握。李骏阳(2016)提出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和网络购物平台的发展壮大,将引发零售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对流通业和生产消费体系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分行业比较研究制造业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从而得出中国未来各行业生产产品的趋势。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进行国际代工,进而形成了基于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模式。这种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有:在收入较低、内需较小的前提下,直接瞄准西方发达国家的市场进行生产和加工;采用国外技术和设计、利用廉价的生产要素进行国际代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加工贸易;主要从事全球价值链低端加工、制造、生产、装配;推行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和政策。中国在这一发展模式下取得的效果和利益主要有: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消化了国内丰富的有竞争力的产能;中国企业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外包订单,在全球价值链中成功地实现了产品升级和工艺升级;通过国际代工的技术外溢和竞争驱动,中国本地制造企业不仅学到了技术,也学到管理技能,为创造自己的独立品牌奠定了微观基础。而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消费国和高技术工业国,在这一全球分工结构中也获得了全球供应的廉价商品,其生产技术和设备等获得了来自中国市场的巨大支持,取得了具体的实际的利益。

中国基于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制造业增长模式,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在过去使中国成为“制造大国”的制造业附加值贸易活动,已经到了必须转换发展模式的关键时刻,这表现在在全球价值链的底部进行国际代工,首先,容易形成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高速增长阶段形成的,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一些产能又有所扩大,在目前全球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仅靠国内需求很难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其次,容易陷入成本和价格的比较优势陷阱,忽视产业升级。中国现在面临着国内外要素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低价竞争优势正不断地让位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低价竞争态势下企业生产率的提升,不能消化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从而容易导致产业竞争力衰减。在全球价值链的底部进行国际代工,可能会抑制我国经济转型为自主创新发展的可能性。在这一发展模式下,中国企业做的是跨国企业研发好、设计好的外包订单,收取微薄的加工费。这会让中国企业失去自主创新的欲望和动力。而且一旦进入这种代工体系,很容易被跨国企业“俘获”和长期锁定在价值链的低端,为未来产业转型升级自我设置了障碍,容易出现严重的收入分配失衡问题。表现为处于微笑曲线底部的中国制造业,缺少与大买家进行讨价还价的市场势力和必要资源,因而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收入。再次,制造业需要密集的资本投入,在资本所有者为外资的条件下,利润的大头都自动地流向了发达国家。最后,过度发展的低端制造业,必然导致产能过剩和压价竞争格局,降低劳动者地位并不利于其收入提升。当前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即立足我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将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这一政策本质是本文中提出的提升中国制造业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

中国制造业行业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比较优势分析

图1显示,食品生产、饮 料 和 烟 草(15T16)行业,中国和所选发达国家中,法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最高,2008年为1.467,2009年上升到1.5977;意大利仅2008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为1.0953;加拿大2009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为1.0637;英国2005和2009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分别为1.0127和1.0369;德国、日本、瑞典、美国和中国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中国显示性比较劣势具有上升趋势,日本显示性比较劣势最大。

图2显示,纺 织 品、皮 革 和 鞋 袜 (17T19) 行业,中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高于所选发达国家,1995年最高,为4.0951,2009年下降到2.9876;意大利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居于第二位,呈下降趋势,1995年为2.1949,2009年下降到1.8841;中国和意大利外的其它国家,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法国、德国和美国显示性比较劣势都有增加趋势,瑞典显示性比较劣势最大。

图3显示,木材、造纸业、印刷和出版业 (20T22) 行业,瑞典2008和2009年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最高,分别为3.0833和2.9645;加拿大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5年前最高,1995年为3.2568,2009年下降到2.3121;美国2005年后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2009年为1.4629;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中国,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中国显示性比较劣势略有下降,日本显示性比较劣势最大。

图4显示,化学制品与非金属矿产品 (23T26) 行业,英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高于其它国家,2009年最高,为1.4452;法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0年为1.2512,2009年下降到1.1838;德国1995和2000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之后具有显示性比较劣势;意大利除2000年外,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日本、瑞典和中国具有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日本和瑞典显示性比较劣势有所下降,中国2000年后显示性比较劣势上升。

图5显示,基础金属与人造金属制品 (27T28) 行业,加拿大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2008年前高于其它国家,2008年为1.3339;瑞典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9年高于其它国家,为1.3697;德国2000年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最大,为1.1789,2009年下降到1.0438;意大利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5年最高,为1.2783,2009年高于德国,为1.1431;日本2008年前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呈减少趋势,2009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国、英国、美国和中国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美国显示性比较劣势最大。

图6显示,其它机械与设备产品 (29) 行业,意大利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5年前高于其它国家,2000年最高,为2.0946,2009年下降到1.7897;德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8和2009年最高,分别为1.7975和1.94;日本2000年后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2000年为1.481,2009年下降到1.2291;瑞典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2009年最高,为1.6136;法国2005年后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略有上升;英国2005年前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8和2009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美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2009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加拿大和中国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中國2005年后显示性比较劣势有所增加。

图7显示,电子与光学设备 (30T33) 行业,日本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1995年最高,为1.8668,2009年下降到1.4954;中国1995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2000年后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2009年为1.7693;美国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0年最高,为1.5205,之后呈下降趋势;英国1995和2000年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之后具有显示性比较劣势;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和瑞典均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法国显示性比较劣势呈上升趋势。

图8显示,交通设备 (34T35) 行业,加拿大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1995和2000年大于其它国家;日本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5年后大于其它国家,2008年最高,为2.0347;法国2005年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最高,为1.571,之后呈下降趋势;英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8和2009年高于美国,分别为1.237和1.2258;美国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5年最高,为1.2699,2009年下降到1.2041;意大利和中国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中国显示性比较劣势最大。

图9显示,其它制造业、回收利用 (36T37) 行业,中国1995年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远大于其它国家,为3.4977,2009年下降到1.7631;意大利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2000年高于中国,为1.8723,2009年下降到1.4426;美国2005年后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法国、德国、日本、瑞典和英国具有总出口中包含的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劣势,日本显示性比较劣势有减少的趋势。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的重要结果有:纺 织 品、皮 革 和 鞋 袜 (17T19) 行业,中国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高于所选发达国家,2008和2009年高于印度;电子与光学设备 (30T33) 行业,2000年后中国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呈上升趋势;其它制造业、回收利用 (36T37) 行业,中国1995年国内附加值基础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远大于其它发达国家。因此在供给侧改革的进程中,中国应继续重视纺 织 品、皮 革 和 鞋 袜 (17T19) 行业的产品发展,保持其国民经济基础优势,并加大对电子与光学设备 (30T33) 行业产品的投入,使其在国内各行业产品生产中保持领先优势地位。

参考文献:

1.李骏阳.当前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态势和供给侧改革[J].中国流通经济, 2016(11)

2.王宇.用供给侧改革重塑中国发展新动力[J].金融与经济, 2016(8)

3.杨东伟.供给侧改革与中国工业未来发展[J].中国工业评论, 2016(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