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侯海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北京 100872)
河南省区域物流与经济时空耦合演化研究
侯海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100872)
下提高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研究”(16BJY070),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交通轴-产业带-城市群耦合与协调发展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13YJCZH232)
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与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河南省作为中部经济大省,物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对于物流业发展也非常重视,本文利用地理联系率、地理集中度与地理耦合度等模型,分析了河南省物流与经济的空间耦合关系。研究发现河南省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关联程度不断强化,处于动态优化过程中。进一步对河南省各地市物流与经济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发现,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程度要远远大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均衡;除了部分城市的物流与经济耦合地域类型相对比较固定以外,其他城市经济与物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先导性与基础性产业,对于区域内各相关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要建立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均衡发展。
物流经济时空耦合河南省
作为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与区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先后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等一系列重大规划。河南省作为中部经济大省,物流区位十分重要,近年来,地方政府对于物流业发展也非常重视,先后印发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河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物流产业发展。学术界也很重视对物流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刘南等(2007)认为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刘秉镰等(2014)认为物流与经济二者之间的关联与耦合非常重要;韩增林、郭建科(2006)对物流业与城市经济社会系统的时空耦合关系进行了定性研究;关秋燕(2015)对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甘信华等(2016)对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进行了研究。但是现有的研究中,对于物流业与经济之间空间耦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主要从空间角度,通过地理联系率、地理集中度与地理耦合度等模型,对物流与经济之间的空间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并以河南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河南省物流地域类型特征进行了划分,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空间规划、指导区域经济与物流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模型
1.地理联系率。通过研究两个经济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耦合程度,可以计算地理联系率。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G代表地理联系率,Fi代表城市i物流量占整个区域物流量比例;Si代表城市i的GDP占整个区域GDP的比例,n代表区域内城市数量。
G值越大说明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越强,也即物流量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集聚效应一致;G值越小则说明物流与经济发展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物流量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集聚性不明显。
2.地理集中度。地理集中度是代表某项经济要素在地理区域上集中程度的指数,用来对某一区域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衡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Ri代表某年城市i经济或某要素在空间上的地理集中度;Ai代表城市i的GDP或物流量;Ti代表城市i的区域面积。
3.地理耦合度。利用物流的地理集中度与经济集中度的相对比例来对区域经济与物流产业的地理空间耦合度进行量化计算,从而分析出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与耦合特征。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I代表耦合度指标, RL代表区域物流集中度,RE代表区域经济地理集中度。
(二)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河南省18个地市的经济数据与物流数据主要来源于2002-2015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为2001-2014年数据)。在指标选择上,经济数据选用各地市的GDP,物流数据则选用各地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产值,可以综合反映各地市的物流产业发展状况。
本文利用地理联系率,对河南省2001-2014年物流与经济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研究,选用GDP与城市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产值进行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计算结果来看,2001年-2014年历年河南省物流业的空间地理联系率值均在99以上,说明河南省物流生成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具有高度耦合关联特征。从变化趋势上看,从2001年的99.824增长到2004年的99.84,2005年有所波动,下降为99.819;之后又继续增长,直到2008年和2009年出现了下降,而从2010年开始,又进入新的增长阶段,直到2014年达到最高值,为99.897。数值的变化说明河南省的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关联程度不断强化,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
河南省物流业的空间地理联系率反映了河南省整个区域物流业与经济之间的耦合程度,对于区域内部物流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可以利用经济与物流的地理集中度指数和耦合度进行计算。河南省各地市物流与经济的典型年份地理集中度与耦合度指数如表2所示。
第一,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格局。从2001、2008与2014这三个典型年份来看,河南省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域主要位于郑州市、南阳市和洛阳市,而鹤壁市、漯河市和济源市则是主要的经济集中度低值区域。从经济地理集中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来看,2001年最高值为3.306,最低值为0.264,前者是后者的12.5倍;2008年和2014年这一倍数分别是10.97倍和14.1倍,差距比较悬殊。
物流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域主要位于郑州市、洛阳市与焦作市;而鹤壁市、濮阳市、漯河市和济源市则是主要的物流集中度低值区域。从物流地理集中度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距来看,2001年最高值为4.644,最低值为0.325,前者是后者的14.27倍;2008年和2014年这一倍数分别是23.04倍和16.1倍,比经济地理集中度差距更为悬殊。说明河南省物流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程度要远远大于经济发展之间的不均衡。
表1 2001-2014年河南省物流业空间地理联系率变化趋势
表2 河南省各地市物流与经济的典型年份地理集中度和耦合度指数
表3 河南省各地市物流与经济耦合地域类型
第二,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空间耦合类型。根据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地理耦合度,可以分析河南省各地市物流与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同时根据地理耦合度大小,将河南省各地市分为三种地域类型:物流滞后型,I<0.8,说明物流滞后于经济发展;经济物流协调型,0.8≤I<1.2,物流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一致;物流超前型,I≥1.2。根据这一划分标准,2001、2008和2014年河南省各地市物流与经济耦合地域类型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郑州市、焦作市、三门峡市三个城市始终是物流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物流超前型城市;濮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则始终是物流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属于物流滞后型城市;许昌市、商丘市基本上一直属于经济物流协调型城市。洛阳市、新乡市、济源市、新乡市等城市在部分年份物流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部分年份则是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开封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漯河市、南阳市、信阳市则在部分年份物流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部分年份则是经济与物流协调发展,这说明河南省很多城市经济与物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综上所述,本文利用地理联系率、地理集中度与地理耦合度等模型,对河南省2001-2014年物流与经济在空间上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各地市经济物流空间耦合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通过研究得出相关结论发现河南省的物流业空间地理联系率整体上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说明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关联程度不断强化,正处于动态优化过程中。进一步对河南省各地市物流与经济耦合度空间差异分析发现,河南省的经济地理集中度与物流地理集中度高值区域与低值区域相对固定,高值与低值之间差距比较悬殊,并且物流地理集中度高值与低值之间的差距要大于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值与低值之间的差距。河南省各地市分为物流滞后型、经济物流协调型、物流超前型等三种地域类型,其中郑州市、焦作市、三门峡市等属于物流超前型城市,濮阳市、周口市、驻马店市等属于物流滞后型城市;除了这些城市以后,其他城市经济与物流之间的耦合关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物流作为区域经济先导性与基础性产业,对于区域内各相关产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各地市要充分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建立物流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发展机制,实现区域物流与经济之间的均衡发展。
1.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Z],2009-3-10
2.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Z],2014-9-12
3.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的通知[Z],2010-4-2
4.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Z],2014-6-23
5.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07,21(1)
6.刘秉镰,胡玉莹.现代物流影响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作用机理[J].广东社会科学,2014(4)
7.韩增林,郭建科.现代物流业影响城市空间结构机理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 22(4)
8.关秋燕.中国东部地区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2)
9.甘信华,周旅梅.江苏省物流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性的时空演变特征[J].商业经济研究, 2016(7)
10.张定,曹卫东,朱胜清等.安徽省物流与经济时空耦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33(3)
11.Ellison G,Glaeser E L.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 U.S.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 Dartboard Approac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105(5)
国家社科基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
F252
A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