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农村消费水平提升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构建

时间:2024-05-04

尹月+辛路

内容摘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增强了农村人口在国内市场的购买力,消费水平得到提升,使农村人口的消费系统构架得到了优化,促进城市乡镇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然而,在整个贸易往来交流中,农村的商贸流通体系较为落后,不利于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此,本文分析该如何提升农村消费水平,顺利构建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以完善国内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村消费水平 流通服务 体系构建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的农产品不断流向城市的市场,二是城市的生产消费品等物资流向农村市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是实现“农副产品进城”与城市“工业消费品下乡”的有效途径(李先玲等,2014)。但当前城乡商贸流通业受到二元经济背景与格局的影响,使得城乡间的市场存在分割,也导致流通不畅,阻碍了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

所以,建立一个服务于城乡流通贸易的体系,有利于城市工业品与农村产品实现充分有效的对接与整合,提升城乡物流、商流以及信息流的流通效率,从而有效降低城乡的流通成本,扩大了内部需求,使城乡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更加顺畅。

城乡商贸流通与农村人口消费水平提升的展开分析

(一)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和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现状

1.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现状。社会经济转型,一方面促进了农村消费,也使得国内农村的消费市场释放出较大的消费需求空间。另一方面,农村居民的经济收入及其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带动了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发展。

第一,消费支出水平以及消费体系的构建。国内农村人口的消费支出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居民需求的产品类型已经从必需品向选择性产品方面的消费改变。一方面,居民开始重视生活质量以及消费产品等较高消费结构及其质量(李骏阳,2011)。另一方面,农村消费者对于服装方面的消费支出呈现下降趋势,对于住房的消费支出以及个性化、多元化的消费品方面的消费结构更加重视并体现出逐年增加趋势。自1978年至今,农村食品的消费比例从6.77%降低至5.67%,整体下降了11个百分点,居民越来越重视在文卫、科教方面的消费,同时各项服务消费的比例也不断优化与改善。

第二,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不断朝多样化与个性化消费需求转变。表1中,2000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趋势且消费结构不断优化,2000年与2013年相比,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支出比重下降,农民的生活提高,不再过分注重对基本生活物质的追求,而是将更多的收入用于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文教娱乐以及医疗保健等方面,由计划经济时代的被动消费转向追求精神方面的消费(王进,2012)。从侧面体现出农村居民对于消费产品的需求不断完善。

此外,1995年国内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接近1400元,到了2000年,变成3800元,除去物价等因素,国内居民的人均年收入提高了1850元,可见农村居民的收入逐年提高。城市生产更多符合农村居民消费的产品,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也得到了相应完善,农村居民选择消费的类型变多,他们多样化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城市与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的结构得到了优化,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服务体系也到完善(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城乡商贸流通发展的现状。具体表现为:

第一,城乡商品贸易流通的设施不健全并且物流体系不完善。农村交通流动方面还比较欠缺,没有整合的立体交通网络,使得商务和物流、运输等变得困难,消费品的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城乡商贸需求与发展失衡,严重阻碍了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全面发展。

另外,少了基本的商业设施,农村和城市商业流通系统的循环机制很难顺利对接,也导致业务信息不通畅,城市和农村流通体系难以发展。

第二,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差异较大。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存在很大的差距,城乡之间消费结构也就不同。在城市是“享受型”的消费,在农村地区是“生存型”的消费。

第三,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且各商业网点布局不规范。

首先,农村地区很多商贸流通企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加上流通产业过程中主要以传统的经营方式为主,导致农村的流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只重视生产不重视流通”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乡贸易之间的流通性能,使得城乡贸易的服务体系较难构建。

其次,农村在设立流通网点时选址不合理。农村进行发展的商业网点设施闲置较多,同时农村居民的购物以及消费的相关配套功能设施设备还不完善,使得农村地区流通的各商业网点的布局不规范:很多地方的小门店数量较多,缺少专业化的超市、专卖店、连锁店或大型综合市场等业态;农村地区有关农产品的综合市场、批发市场以及商贸物流集的转运中心十分缺乏,最终影响了农村地区农产品顺利流向城市。

此外,农村地区部分网点的设置比较偏远,受到网络不畅以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影响,农民难以顺利进行农产品的交易活动,影响了城乡商贸之间的顺利交易,不利于其服务体系的较快构建。

(二)城乡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农村消费水平提升的相互作用机理

1.城乡双向贸易体系的建立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首先,做好基础的服务工作,有利于实现农副产品的顺利“进城”,有利于城市工业品的便捷与快速“下乡”;通过搭建城乡商贸交易平台,提高城乡商贸流通的效率与产品质量,从而较好地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发展,最终提高农村居民经济收入。

其次,构建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有利于不断拓展农村地区各乡镇的夫妻店、农贸市场、超市以及便利店及等不同的流通组织,丰富农村的消费品市场,使得农村地区的零售商供应的商品质量与种类趋于多样化,丰富了农村居民的消费选择。

此外,城乡流通服务体系的构建使得农村商品需求信息透明化,确保零售商、批发商能够有效掌控有关农村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信息,进而准确判断对农村商品的需求量。高效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大大缩短了城乡双向的流通时间,同时减少城乡流通商品的运输成本,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刺激消费。城乡间的商业性交流的频繁化使得市场对农产品的实际需求量不断增强,国内农产品的生产数量增多,居民消费的选择变多,促进消费水平的提升。

2.农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加快了城乡贸易服务体系的建立。农村人口的购买力水平提升,有利于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业的协调发展,加大了高端工业品的实际需求,全面促进城乡商贸流通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农村消费水平提升,使得农村需要更多更丰富的物资,进而使城市创造出更多的产品,促进农村经济和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林秀清,2011)。

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使得农民的收入增加,进而在农村地区的就业人数变多,不断优化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地区的流通效率,从而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有利于减少农业生产者的生产盲目性,较好地实现农产品的“产—供—销”的良性循环发展,最终促进城乡流通业的共赢。

可见培育双向流通的城乡商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产品“滞销”以及“菜贱伤农”的问题。开发农村地区的商业网点,构建完善的商贸服务系统,可以提升整个城乡商贸系统的水平。

城乡发展贸易体系构建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地区商贸流通市场混乱且消费环境欠佳

当前农村地区的商品市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管理比较落后,影响了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顺利发展,很多农村地区主要以传统的杂货铺、夫妻店或私人经营等方式为主,进而缺乏比较规范、专业的商品流通市场。

农民主要在农村市场活动,交易比较随意,加上农村地区的商品质量很难保证,给农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与对农村居民的消费带来不利的后果,最终影响了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顺利建设。

(二)城乡的流通业发展不平衡

从国内形势来看,城乡收入差距过大是影响农村收入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农村居民的收入偏低。2013年相关的统计报告信息表明:截至2012年,国内农民人均的纯收入约2625元,而人均每天的开支不足7.5元,影响了农民消费水平。

由图1、图2可知,现阶段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存在很大的差距,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不高;对于日常耐用品需求与支付能力方面,农民虽然有很高的消费意愿,但是在购买力水平上还有欠缺,从而出现阻碍城乡人口消费水平提升、需求失衡的现象。

总之,由于农村人口受到自身条件与收入不高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消费需求受到了抑制,最终影响了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顺利构建。

(三)城乡之间的商贸配套服务体系存在较大差异

城乡间的商贸配套服务体系发展不平衡,对于市场服务方面而言,城市有很多连锁超市、专业或综合批发市场、大型商店、商业街以及金融、工商、仓储及税务等各类服务机构,进而为城市的商贸流通交易提供保障;对于农村地区而言,这些新型业态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设施发展失衡,导致农村商贸流通难以与城市商贸流通业进行顺利对接,加剧了农村地区“农产品卖难”和“工业品买难”的现状,由此不利于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顺利构建,最终使得城乡贸易在流通方面出现不平衡。

创建完善的城乡贸易服务体系的对策

(一)健全城乡商贸流通体系

构建一个完善的城乡商业流通系统,要积极参与体系构建,构建城乡连锁经营体系,按照农村商贸流通的实际情况进行物流配送,完善信息网络化,建立专业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强物流业发展。

在另一方面,改变农产品物流的制度,使得农产品企业更加专业,以建构完善的城乡服务体系。同时,完善相关的信息平台建设工作,制定有效的流通产业发展结构及其规划,并且不断改善国内农村地区的城乡消费水平结构,加快城乡流通产业以及各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保障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顺利构建。

(二)完善相关政策

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应积极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推动农村商贸流通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农村地区各政府部门、流通企业积极构建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的流通产业核心指标体系,注重做好农村商贸流通市场的建设工作,规范农村各商业网点的布局与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农村地方发展流通体系的规划发展要求,建立符合农村发展的流通网点以及商贸市场。还可以充分建立起全面的、规范化的及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中心,提高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效率,进而全面促进其商贸流通体系的顺利建设。

(三)引导城乡商贸流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鼓励农村地区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不断创新发展,鼓励城市流通企业在农村地区发展,以促进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使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能顺利构建。加快推进城乡商品流通企业改革,一方面进行城乡主体优化,通过企业兼并、收购或重组等方式积极加入到农村市场的建设中,另一方面还应积极鼓励并支持农村商贸流通企业、组织的发展,积极鼓励城市大型流通企业进入农村流通领域发展。

此外,要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城乡商贸流通的服务体系才能顺利构建。

(四)发展电子商务并提高城乡商贸流通效率

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城乡商贸一体化与信息化建设工作,全面推动该地区的流通业发展,建立商贸流通体系,最后推进农村商贸系统的全面有序发展。

继续优化农村地区关于流通方面的物流设施与建设工作,建设集加工、包装、配送为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可以保障农村商贸流通体系与城市的商贸流通体系得以顺利实现对接,最终实现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加大对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改造与建设工作

首先,丰富并拓展农村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与营销网络,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大力改造并建设农村商贸流通市场,通过加快城乡商贸流通专业市场的建设工作,进而全面合理布局农村的各个商业网点。其次,培养商贸流通人才,提高商贸流通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

(六)推进农村物流以及相关产业发展并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加快步伐对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建设,确保其体系的不断完善与进步,这样能大大刺激农村居民的消费欲望。从某方面考虑,这样增强了了农村地区的购买力,有了相对应的经济支柱,农村才能逐步构建起功能相对健全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带动农村消费需求的增长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改善当前农村消费的情况,全面发挥农村消费需求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切实保障城乡双向流通商贸服务体系的顺利构建。

结论

综上所述,做好城乡商贸流通服务体系的顺利构建工作,需要完善城乡流通企业的制度及其市场环境,鼓励企业进行技术的不断创新,还应注重在农村地区发展连锁经营,扩大农村居民消费、完善城乡物流体系网络建设,确保农村与城市商贸流通组织在资源、信息及技术方面的顺利对接。同时应健全商贸流通中城乡双向流通市场并提高流通效率,优化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而保障顺利构建城乡商贸流通的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流通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先玲,王彦.中国城乡流通水平与城乡消费差距关系研究[J].商业时代,2014(19)

2.李骏阳.流通业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11)

3.王进.农村和谐消费环境与农村居民消费关系研究[J].特区经济,2012(7)

4.林秀清.基于流通视角的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

5.林秀清.培育流通组织促进福建农村居民消费升级[J].中国农学通报,2012(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