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现状和原因研究

时间:2024-05-04

杨华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重视,改变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的现状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能够充分发挥城乡的双向优势,加强城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实现优质互补。由于受到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的商贸流通业长期处于分割的状态,出现严重的发展不平衡状态,减慢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对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现状和原因进行探究,找到有效解决城乡商贸流通组织分割的对策,以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充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城乡商贸流通 分割现状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商贸流通体系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状态,但由于长期受到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导致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出现严重的分割局面,城乡的商贸流通不畅等,导致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脚步变得缓慢。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现状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我国城乡商贸流通管理体系,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

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特征和形成机制

(一)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特征

城乡双向流通下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能够实现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双向流通。双向流通能够实现城乡流通之间的衔接,形成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两条流通渠道,能够实现城乡之间的有效衔接和整合,发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商贸流通的桥梁作用,实现城乡之间物流、商流等双向流通。城乡双向流通下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城市和农村的流通组织体系,呈现出双向的流通特点。城乡双向流通能够实现城市和农村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流通中通过加盟、入股、托管等形式使得在中小型企业中资源得到优化和配置。不仅能够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还能够达到资源整合,形成品牌效应的优势。针对单向流通的弊端,双向流通能够实现商贸流通组织中的独特优势。图1为城乡双向流通下的商贸流通组织图。

双向流通下的物流能够发挥最大的优势和功能,在物流服务和组织上实现双向流通。物流服务组织的双向流动能够实现农村与城市之间,零售批发组织之间的流通。农村的零售批发组织能够经过物流服务组织实现农副产品的进城,这些农副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容易变质,损失率往往很高。而在双向流通下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出双向的流动,农村的农副产品在送往城市中相应的节约了成本,增强流通组织的竞争力。双向流通的模式下商贸流通能够实现生产和消费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流通体系中,农副产品往往会受到一些限制,导致流通发生阻碍。在整个流通体系中,零售组织能够为农副产品提供销售的渠道,同时也为农副产品提供物流服务,实现农副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样既能够满足农民的销售需要,更能够降低农副产品的消耗,提高流通的效率。双向流通下能够形成品牌效应。在单向流通下农副产品流通主要是经过农贸市场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来完成,但没有稳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物流服务,缺少市场的稳定性。但在双向流通下农村和城市的批发零售组织建立在各自的区域空间内,能够稳定消费群体。在大型的一些零售批发市场中,形成品牌的集合优势,固定消费者群体,这样为商品的选择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二)城乡双向流通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形成机制

1.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分工机制。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是以分工为前提的,随着人类的发展分工进一步深化,亚当·斯密曾经提出分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国民财富。之后的一些学者也相应地深化了分工的理论。经济的发展需要流通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流通的专业化分工能够在生产和流通中实现相互的协作。分工作为城市和农村流通组织共同发展的要求,是实现两者之间相互对接的重要保障机制,也是实现城乡双向流通互动的前提。我国的工业化发展处于中级阶段,在二元经济背景下城乡的流通市场需要重新规划。流通组织能够为商品的流通提供畅通的渠道,规划流通产业的合理化发展,实现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城乡流通组织在各自的市场中获得了相应的发展,但整体上分工水平较低,加剧了城乡流通产业分工协作水平的进一步降低。因此要想实现城乡之间的双向流通,必须达到城乡的协调分工,实现城乡流通之间的相互衔接。在当今企业的发展中如果流通与生产不协调,将会降低组织交易的效率,不能转化为自身核心的竞争力。因此企业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合作实现自身流通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自身生产力的提高。

2.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互动机制。我国农村的流通市场组织化的程度还比较低,生产和流通组织的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农村现行的政策对农村地区的流通组织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达不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城乡商贸流通市场的分割和分工的专业化程度低,都使得城乡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相互分裂,缺少各方面的共享。城乡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市场主要是实现城乡之间在资源、信息和物流等方面的共享,实现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城乡双向的商贸流通提供坚实的保障。双向流动的商贸流通体系需要改变城乡之间的互通机制,增强城乡之间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共享,达到城乡之间的互动和融合。城乡组织间的互动需要从组织形式上实现农村市场的发展,在农村流通组织中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从城市市场的发展中获取精力,为农村市场的发展提供动力,提倡农村市场中多种经济组织的共同发展,增强农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组织之间的协调发展。

3.城乡商贸流通组织的供应一体化机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供应链的一体化发展,通过上下游之间的连接达到各个链条和环节之间的相互配合。在这种方式涉及到的组织结构比较多,且在行业的发展中逐渐分散了企业的竞争力。供应链能够通过协调流通过程中的物流达到一体化的效益,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进而增加了企业的价值链,实现城乡之间的相互对接,实现城乡商贸流通之间的一体化发展。但供应链呈现出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能够随着消费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变化而发展。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的现状

(一)城乡规模经济的分割

商贸流通中各种规模的经济组织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的实现优胜略汰。商贸流通业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并且随着自身组织规模的逐渐增大对流通的效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流通业存在着规模经济,但由于流通业与制造业等在活动内容、成本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商贸流通业的规模经济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在活动内容方面,流通组织能够实现收购、储存、加工等经营活动,能够针对流通业中的经营活动进行职能的确定。另外在成本的核算方面,流通组织主要以进货和批发为主,与制造业中的制造费和生产费不同,流通还包括谈判签约等过程中发生的成本,因此受到市场的影响非常大。在盈利的模式上流通组织主要是降低经营成本来获取利益,因此流通组织的规模更加的复杂。据相关资料显示,2014年到2015年县以下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在全社会消费总额中只占有25%的比重,并且呈现出逐渐下滑的趋势。

(二)城乡市场体系的分割

社会化大生产中市场作为基础,形成了各种专业化的市场体系,主要包括商品和要素市场两大类。城乡市场体系的分割首先表现在商品市场的分割。从商品市场上看,城市中具有发达的商品市场和零售市场,且都呈现规模化的发展状态。农村只存在着一些小型的零售市场和零售商店,这些商品也只来源于城市的批发市场。在城市市场体系的发展中,已经具备了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特点,而农村的商品市场仍旧以商店的形式出现。虽然近年来农村市场的数量逐渐增多,但城乡之间的差距仍旧在不断的拉大。表1为城乡2013年到2015年市场的交易额变化。

从市场的要素来看,在金融和劳动力市场都出现了二元对立的局面。这种局面正是由于劳动力的转移形成的。在城乡分割之中,城市商贸流通中金融市场比较发达,且产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比较多,金融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在农村中不仅市场达不到金融发展的水平,而且几乎没有金融产品。相反城市金融借助农村的存款发展经济,更加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

(三)城乡市场主体之间的不对等

城乡市场主体之间的不对等主要表现在市场主体的购买力和结构上的差异。从交易的主体看,城市的交易主体能够通过商品的交易实现组织化和规模的生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实现商品的流通和交易,产品的销售范围比较广泛,且具有较强的交易能力。农村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比较分散,缺少组织化的交易状态,农产品一般是自己购买,销售市场与交易市场之间相互分离,农民的市场需要自己寻找。农民由于缺乏组织经营的意识,再加上分散经营,缺少对市场的分析,因此交易能力较弱,在交易中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市场中规模较小,主体较弱且单一,市场流通中大多是个体,经营的规模达不到要求,经营的方式落后,经济实力较差,市场的流通效率比较低。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发达,业态结构相对比较完善,市场的经营水平比较高,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流通条件。在城市的商贸流通中,主要以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等为主要的潮流。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业流通中缺少固定的网点和流通的渠道,市场化的发展程度较低,因此在农村商业的建设中分散且比较乱,没有固定的业态,形成了无序、单一的落后局面。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在于城乡之间的消费水平,消费取决于城乡的购买能力。由于农村地区的收入比较低下,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导致农村地区的购买力不足,引起消费档次和商贸流通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表2为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和消费水平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城乡之间在各方面的差距也在逐渐拉大,这也说明了农村地区的购买力明显的不足,农村地区以基本的生活为主,而城市的生活以享乐为主。随着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城镇之间消费品的数量也呈现持续的增长。但是通过对比发现,城镇之间消费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然农村的消费水平逐渐增长,但拥有的消费品数量也远低于城市,在消费品的档次上也远不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的消费大多集中在食品的开支上,城市主要集中在高档的消费品上。表3为城乡消费品数量变化结果。

(四)城乡流通环境的差异

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分割还表现在流通环境方面的差异。城乡之间在商贸流通方面的基础设施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市由于商业比较发达,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完善,数量多,现代化的程度较高,业态比较丰富,结构比较完善。而农村地区由于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相对不足,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行政区中乡镇共有36952个,农村的商品交易市场为6.3万个,也就是说平均每个乡镇有1.3个交易市场。但每个县的交易市场出现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与农村相比,全国平均每各城市拥有4个到4个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品流通的渠道对商品的流通效率和流向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市中流通网络比较健全,信息通畅,流通环节较少,流通的效率较高。但农村地区由于流通的网点较少,流通的渠道和信息不畅通,农产品难以实现双向的流通。再加上市场规模比较小,产品的质量难以保障,一些农村地区的商品流通还处于一种原始的流通状态中。

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分割的原因

(一)农村市场体系发展滞后

与城市相对成熟和完善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相比,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管理和建设相对比较落后,缺少稳定的业态和经营模式,流通的主体相对缺少,在监管体系上不力。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在各个方面都远不如城市地区。首先农村地区的市场规模和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经营的业态和经营的方式比较落后,主要以个体户为主,家庭经营成为主要的模式。农村的市场交易环境相对比较差,再加上缺少监管的力度,造成较多的劣质产品流入到农村市场中,导致农村市场的混乱发展,而农民成为主要的受害者。农村市场缺少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成熟的监管体系,在商贸流通中的陆路、水路等交通都很不便利,阻碍了农产品以及工业产品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流通。

(二)农产品流通不畅

由于农村地区的市场比较混乱,发展程度较低,农产品出现难卖的现象。我国作为典型的农业大国,在2015年我国的第一产业的产值为76455亿元,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5.6%,在全国GDP中占据12.6%的比重,农副产品从农村流入到城市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长期的流通,且农副产品的损耗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农副产品在市场中的流通效率。再加上我国长期受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农村地区的市场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管理的方式和运营的方式等十分落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较高,再加上农民自身处于弱势地位,缺少市场竞争意识,造成农产品的价格偏低,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由于农村地区信息比较闭塞,缺少对农产品市场的了解,农民生产的盲目性比较大,给农产品的买卖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农产品的流通出现障碍进而制约了农民的收入,阻碍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进而制约了城乡双向的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发展。

(三)农村消费水平低下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收入差距由2012年的21456元增加到2015年的36874元,增加的收入差距降低了农民的消费和购买能力,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将会对我国经济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的对策

解决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分割需要建立健全城乡开放、公平的市场体系,消除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障碍,能够实现城乡之间在信息、物流、资金等方面资源的共享,实现城乡优势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城乡的统一发展。

(一)建立统一的城乡商贸主管部门

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统一开放的商贸流通体系,由于我国长期受到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而造成城乡之间商贸流通协商共享比较困难。因此应当明确各地区主管部门的职责,建立城乡商贸流通的主管部门,实现城乡商贸流通的建设和发展,建立起统一开放的城乡双向商贸流通组织体系,实现城乡的协同发展。

(二)建立统一的城乡商贸法律制度体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初步形成规范化的市场主体和相关的法律运行体系,但由于城乡商贸流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相关职能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职责,确定城乡商贸流通的立法部门,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分工合作,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限制,建立统一、公平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城乡商贸流通立法保障。

(三)明确政府在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中的职责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起着宏观调控的作用,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政府的强有力监管能够为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环境。在当前城乡统筹发展中,政府要实现自身职能的转变,以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为目标,为城乡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市场保障,改变农村在商贸流通中的弱势地位,逐渐完善农村地区商贸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交易能力,实现农村市场的快速发展。

(四)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

发展农村物流市场,提升农村商贸流通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在农产品的流通中建设冷链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害,降低运营成本,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提高农产品价值。推动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的信息化平台,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农村地区生产物资的流通,完善农产品的售后服务,降低企业的成本。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的监管力度,防止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到农村市场中,使农村市场朝着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逐渐加快,二元对立的经济结构在城乡商贸流通中的分割现状越来越凸显,造成了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在居民人均收入、消费水平、购买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进而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矛盾。因此当前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打破城乡商贸流通分割的现状,深刻剖析背后深层的原因,建立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组织体系的管理力度,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这对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徐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3)

2.汤向俊,任保平.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J].经济经纬,2014,31(3)

3.王佳,张卓.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及实证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5(4)

4.周永新.我国城乡双向商贸流通体系的战略构建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4)

5.侯晓倩.交易效率视角下城乡商贸流通市场发展比较及一体化路径规划[J].商业经济研究,2015(5)

6.范丽美.我国统筹城乡商贸流通的对策——基于城乡市场分割与商贸流通制约视角[J]. 商业经济研究,2016(4)

7.齐春莹,齐君伶.城乡一体化视域下我国商贸流通建设环境分析[J].商业时代,2014(36)

8.姚琳,陈俞宗.目标取向机制视角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价值链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5(18)

9.高丁莉.统筹城乡视角下农村现代化商贸流通市场评价系统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6(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